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为什么商鞅变法没有人亡政息(兼答一介兄) -- 任爱杰

共:💬47 🌺15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借问任兄一句:什么叫“武卒”制度?

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

家园 很清楚了,谢谢。
家园 参考:

<<史记>>苏秦传:

。。。(苏秦)又说魏襄王曰:“。。。臣闻越王句践战敝卒三千人,禽夫差於干遂, 岂其士卒众哉,诚能奋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

其下有注:汉书刑法志曰:“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大致是选兵的标准: 身穿三重甲, 操12石的强弩,带50支箭,肩扛戈,带头盔利剑, 背3天干粮,拉出去跑大圈儿半天能跑100里才算合格。考核合格者,免去一家徭役,并奖给田宅。

这当然是精锐之士了, 而且合格后就是职业兵。 国家自然养不了太多, 任兄所言极是。

家园 真是一支精兵。

魏国那么早就有现代的军队职业化的思想,不简单那。

可惜没有survive.

家园 武卒是魏国的军制

据说是吴起所创。吴起一贯强调兵不在多而在精。他镇守西河期间,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拉开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50支箭,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役,田赋和并奖给住宅。

根据入选“武卒”即免除其全家的徭赋的特点,这是一种募兵制。“武卒”的数量不可能太多,否则就没有人服徭役和缴纳田赋了。

不过“武卒”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代的荀况就指出“人的体力几年之后就衰退了。而已经免除的徭役和田赋却不容易收回。所以地虽大,税收的来源却会越来越少。武卒制度可以称为危害国家的兵役制度。”

从荀况的描述来看,魏国的这个募兵制度给魏国的财政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家园 这个嘛, 荀子分析齐兵不如魏兵, 魏兵不如秦兵

他老人家说: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秦人其生民郏觊,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耍?隐之以觊,忸之以庆赏,酋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觊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齐国技击之士不如魏武卒精兵, 魏之精兵不如赏罚之下的秦国勇夫, 当然最后他老人家还说了, 什么也比不上仁义之师, 正义之师啊。。。。

他对魏军“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的评论应该说是恰当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秦国的军制如何?

好象不是这种“武卒”制度。但为什么也能如此精锐呢?

家园 奇怪,那为什么现代国家大多走的是魏国的精兵之路呢?

是不是“武卒”制度本身没错,选兵当然要选锋,尤其是直接面对的是秦国这样的强敌。

可能是与此相配套的减免措施太过宽厚了?

费解啊。

家园 一是因为武器的发展,二是因为财政问题,三是因为反战

以美国为例,一直到越战还是采取征兵制的。但是人民反战,当逃兵的特多。所以后来就改用募兵制,这样当战争烈度低时不容易引起人民的反感。

财政的问题来自于保持一支常备军的问题。战国时代,甚至直到拿破仑时代之前,大多数国家是没有常备军的。军队来自老百姓。老百姓平时种田,战时扛枪。部队大多数是临时征召,临时编组的。

这种部队的战斗力自然不会太高。而如果战争中的某一方有一支常备军的话,由于常备军久经训练,战斗力自然要比临时编组的乌合之众要强的多。所以魏国的“武卒”就是这样一支常备军。

进入现代之后,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常备军的规模也相应扩大。采用征兵制的国家经常要保持一支几百万人的军队。这几百万人都不事生产,自然不会给国家创收。所以国家的负担会很大。

解决常备军的财政问题有几个。一是对外扩张,靠掠夺来解决财政问题。例如罗马帝国初期就是这样解决她的军团的财政的。但是扩张总有一个尽头,没有地方扩张之后,常备军就成了个大问题。

第二个方法是让常备军从事生产。呵呵,大生产运动还记得吧。中国古代把这个叫做军屯。明朝干脆把它制度化为卫所军户制度。军户世袭当兵,平时种田,战时为兵。不过这个制度久而久之和临时征召的乌合之众没区别,盖天长日久,军户都只会种田,不会打仗了。

第三个方法就是搞募兵制,减少兵员,以质量补数量。这个现象在中国历代都出现过。往往是王朝初创时以征兵为主,而王朝开始走下坡路时开始募兵以减轻财政负担。

外国也不例外。大多数搞募兵制的国家都是在剧烈扩张之后,要么扩张停止,要么势力范围收缩。这才不得不搞募兵制度。

由于现代武器的发展,对于士兵数量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武器来弥补。所以搞募兵制在短时期内对战斗力的影响不大。甚至会有所提高。但是在长期却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士兵对于武器的依赖程度增加。这一点,看看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南部的那个录像就可以证明。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的精英阶层从此开始脱离军队,不再负担保卫国家的责任。例如美国还在搞征兵制度的时候,美军内部富人子弟和穷人子弟的比例基本和其国内贫富比例相同。而搞了募兵制之后,穷人子弟的比例大大上升。原因就是富人子弟不必用卖命来换一口饭吃。但是这种“我出钱,你出命”的模式在大规模战争中对士气是会有影响的。

家园 我想这是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

士兵职业化会对国家税收造成重大影响吧。

各时期情况不一样, 二战时各国也都靠强大的兵力充足的资源最终取胜。

家园 总结得好!!
家园 看了很有收获。
家园 可能理想的方法还是募兵制与征兵制互相补充比较好。

就象某些国家一样,平时维持一支规模不大的职业化军队,但对全民轮翻进行整训(国民服役制度?),为期不超过两年,然后一定时间之后每年都要回营集训一次(大约为期两周)。

这样就可以在有需要时,随时征召起一支经过训练的大军。

家园 还有一种就是全民皆兵

平时老百姓就进行军事训练。

一旦战争就征招入伍。秦国当时就是全民皆兵。

古希腊的斯巴达也是。

家园 【建议】请转移到近期热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