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的测量界真是挺牛的,不服不行。 -- 温雅颂

共:💬172 🌺97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高。很有测绘天赋。不会是,已经当专家了吧?
家园 在地球身上钻窟窿的油人,曾经让低质量的测绘图给误导过?
家园 土建相关专业的

大一暑假小学期,在学校里测了两个星期。记得那会一组四个同学,顶着大太阳干活。不过男女搭配,倒是不累。不过最后平差真不是个好干的活。一晃,10年了,还在学校混学位,当专家,再混2、3个10年也许有戏……

家园 当里个当,当里个当.

当,当,当!!!

家园 李德仁?

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亲戚.

家园 呵呵,遇到业内人士了

看来我还需要再说明一下:

我这篇东西并不是对中国测绘界的系统介绍,所以只能根据我个人接触过、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发发感慨而已,顺便介绍一点测绘的知识。军测、中科院地理所都有不少测绘人才,这确实不假,但因为我和他们没有过多少实际接触,了解有限,就只好割爱了。

吴忠性名气很大,这我自然有所耳闻,但我对他的学术水平缺乏直接甚至间接的了解,因此无法做出评价。

我举李德仁为例,也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我并没有对所有中国测绘界知名人士排名的意思。你所说的那个人,我也认识,而且是不错的朋友。其所研究的内容,当时也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不过,也许是因为当时没有达到让我“目瞪口呆”的程度,再加上其人留德未归,不适合作为中国测绘界的水平的代表,所以也就不提了。

关于他俩留德时的成绩,我需要更正一下:我指的是他们在该校同行中的成绩,你说的那个留德未归的人,和他们不在同一学校,所以成绩没法直接比。而其研究结果因为不在同一时期,也就不好相比了。

其它问题,我后面会涉及到,现在就不在此回答了。

家园 不会的

测量设备精度再高,在测量过程中也会产生误差积累,所以必须进行平差。只是,当初因为设备简陋,误差太大,所以平差理论必须完善,否则测量结果根本没有实用价值。

家园 八卦,绝对的八卦

以前隐约听说过,详情不知。

家园 我想这是与时俱进的。

  当简陋的仪器(配合一定的方法)测量精度能达到要求时,研究精度更高的仪器动力就不足。需要更高的精度而当前的仪器达不到要求时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发明更高级的仪器。

  反过来说,当有更高精度的仪器时人的测量精度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家园 哈哈,好熟悉,当年王之卓老先生90大寿上我在后面点过

当年王之卓老先生90大寿上我和弟兄们在后面点过蜡烛,经历过那个场景的人都还记得吧。我们是信息院的子弟兵,王老先生称之为本院祖师也不足为过。当年宿舍门口挂一副大对联:“信读写学练息一曝十寒,工文理测算程三极九天”,横批“立志成才”。不知何人所撰,上下联中嵌有本院名字,映像极深。可惜这幅对联后来不知所踪。

王老先生的厉害我们是久有所闻,他编写的测绘学被业内誉为最权威最系统的著作,被世界上很多学校直接拿来做教材。

就是从王老先生身上,我对什么是院士有了直接的认识:当年老师带着我们这些菜鸟去参观校博里那些古董级的测绘仪器,一台台体积大如三角钢琴,上面的德国瑞士商标仍然熠熠生辉,系统被维护的很好,整体仪器仍然能正常工作。老师告诉我们这是5~60年代国际上最最先进的测绘仪器,当年王院士他们用整车整车的农产品从国外换回来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了这个还有文革中的学生批斗王老先生,说他如何如何浪费,如何如何腐败等等。(老师说到这有些脸红,我猜这位老师说不定也是当年的红小将之一,呵呵)但是就是这些花巨大代价引进的仪器,让那个年代的中国在测绘领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不管从测量理论还是方法上都极大的缩短了与当时的国际水平的差距,当时创造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现在仍在在测绘领域中应用。现在这些仪器早就退休了,我们的测量技术早就从上文中提到的原始测量技术发展到了数字测量技术的水平,这些早期的仪器已经派不上用场了。我对院士的直接认识就是:他们是一些能够比普通人前瞻20年甚至30年的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牛人:)

家园 有google map牛么?
家园 孤狗地图从技术上讲并不是多么高难度的东西,

它主要是占了先机,而且孤狗的气魄大,一上来就做全球地图。

其实单从地图的角度讲,做成孤狗地图那样的效果并不难,我自己也能做出样品来。要形成大面积覆盖,更多的是网络技术问题,而不再是测绘技术问题了。但孤狗地图已经是全球覆盖,那对后来者来说,已经不可能在覆盖范围上超过孤狗,那就必须在技术上超越孤狗,否则只是跟进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而从技术上超越孤狗,我认为目前暂时可能性不大,因为孤狗地图和孤狗地球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技术缺点。只有发现和抓住它的弱点和缺点之后,才能想办法超越它。

家园 油人恐怕称我“老兄”更合适
家园 我想google地图的主要技术还是在计算机层面上

计算机技术提供一个整体上的应用框架,至于地图的内容是可以更新的。其实如果你们在测量上有什么独到之处,也可以把你们的地理信息卖给google利用他们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

家园 绝对不是宋健的亲戚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80年代留学德国.他本想去英国,但当时名额没了,只好去了德国.

其弟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70年代末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