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闲聊】也说李陵 -- 任爱杰

共:💬189 🌺2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他不好说,但是听说过在朝鲜被俘的志愿军战士

也有去了TW的,其中少数混得好的在改革开发后回大陆探亲,当地政府是优待有加啊。

家园 猜测有什么不可以么

历史上的很多事情

本来很多就是在猜测,有依据的猜测而已

家园 再说一点

李陵这个人之所以能博得世人同情,除了他确实有冤枉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心中始终对汉存在一个“愧”字,不管从他的书信还是他的话语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引一段《汉书.李陵传》的文字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博饮,两人皆胡服椎结。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陵曰:“霍与上官无恙乎?”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闻余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人秦,今何语之亲也!”因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若李陵叛汉后有卫律那种作为,汉朝官员也不会对他动脑筋。正是李陵心中对汉有愧,他自然不会吹嘘自己率军攻打汉军的事,而且那一仗匈奴还战败了,他掩饰还来不及,干嘛要自取其辱的承认呢?至于李陵和苏武,他俩早就有交情,李叛汉后也没强逼苏做违心的事,而且还经常给苏送个信,因此苏和李保持亲密也没有什么不合逻辑。那班固对李陵是否无情无义呢?若真象老酒说的无情,班固又何必不停的用浓墨重彩渲染李陵心中的愧意,甚至连李陵一个感叹一个动作这种细节都不放过?再看他最后的评价,“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这真是无情无义史家写出的文字么?我看是反更像是班固隐恶之言吧。

最后说一句,安史之乱后的唐人的胸襟也没有老酒想象的那么小,引一句王建的诗为证: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似乎李广和苏建的交情也是不错的

算是世交了?

家园 这个不一样,不少是被逼去的,不少原来就是国民党军
家园 没错,对英国来说,美国的所谓国父们就是一群叛国者

这一点,连美国自己的不少历史教科书都直认不讳。而美国前几年修改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就把这段历史从所谓的“反抗暴政,争取自由独立”改为“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英法争霸大陆的背景。”

家园 简答如下:

李陵未提帅军追击汉军之事,既不能证明确有其事,也不能否定确有其事。所以在这个角度上再争无益。

王建那首诗并不能说明中唐之后的唐人对胡人仍如从前一般。王建这首诗只是忠实记录了民间的风俗,而我前文所说的“以警惕、畏惧和仇视的眼光看待胡人”,更多的是指那些有独立思考意识的士人阶层。再者,民间继续以胡乐自娱,与民间警惕敌视胡人也不矛盾 --- 98年炸馆事件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低谷,但中国各大城市里的麦当劳、肯德基照样生意兴隆,美国大片也照进不误。

其他问题俺回复在这里了:

煮酒正熟:与锥子、任兄再论李陵

家园 说李陵和美国国父们是叛国者,这个当然不错

但任兄是如何在“叛国者”与“小人”之间划上那个等号的呢?

任兄给俺证明一哈美国国父都是小人先

家园 我感觉太史公替李陵的辩解还是有道理的

李陵这次5000人的行动是事先立过军令状的,尽管有援军不到的问题,但是孤军深入的太远李陵的责任是逃避不了的,更何况李陵的治军也有问题,5000人的队伍中竟然有不少女眷,直到进入匈奴境内才发现,这些都显示了李陵的不成熟,因此李陵不打算直接逃回来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如果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的话,想赎命也很困难,如果能够杀掉匈奴单于或者在几个匈奴贵人后再逃回来,将功赎罪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但是汉武帝过于急躁的做法彻底断绝了李陵对汉室的挂念。使得他从假投降变成了真投降,而他后来不肯回来也跟他尚存的一点士大夫的矜持有关,他不会像吕布那样为了自己的利益屡次更换主子,何况匈奴单于待他这样一个出工不出力的降将也不错,他要再反从匈奴那边来看也说不过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