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崇敬看香港(修改 Ver0.1) -- 青蛙电工
大陆搞房地产就是跟香港学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公摊等这些概念。不过香港这边大部分买卖的房子都是现房,很多合同不是按面积乘以单价而是按套算总价来卖的,买房者在买房前通常可以进入房屋内实地考察,相比大陆几乎每个房地产项目都有面积纠纷,香港房地产买卖中面积纠纷会稍少一些。
首先聲明,我是在香港出生及長大。雖然已離港十年,但返港次數仍不少。
大至國家,小至企業。每個單位都有勤奮及有惰性的人。評價應該從整體來看。在這方面,覺得香港的效率及制度方面是優勝的。這在香港中年那一輩猶是。相信這與他們成長那一階段有關。現在的年青人,成長時在一個相對富足的社會,兢兢業業可能是有所不足。但整體上仍是可以的。
絕對是世上最騙人的東西!!
建築面積的欺騙程度越來越嚴重。十多二十年前,七成多已是過份的了(我當年在港住的有接近九成),但現在的七成可能是不錯的了!!地產商已成為香港「一霸」了!!
但說到公屋,情況並不是如此差。早年(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公屋,地方小及設施不足是事實。但當年香港整體仍是在發展階段。一般市民居住環境仍並不是相對優勝的。不少人都是數伙同住於一唐樓,每天為了爭用洗手間及廚房所引起同居間的紛爭,簡直是噩夢。當年獲得分配一公屋對不少人來說是有如「中獎」一樣。
當然公屋內的住客良莠不齊。但屋居民佔香港市民不少。住公屋而被鄙視是沒有的。告訴樓主這點的人可能加了不少水份!!
現在的公屋居住環境已改善不少了。
板間房在香港是由來已久的了。香港這樣小的地方,當大量人流入時就會有居所不足的問題。這在戰後初期猶為嚴重。我年少時,所住的舊樓就是六伙人住於一起!!這舊樓還是廚房及洗手間都是同一地方!!
现在的年轻一代,哪里都差不多。
楼房的居住条件当然相对于早期香港在山上路边临时搭盖的铁皮屋等会好很多,可是这只能说明以前更糟糕,并不能说明现在公屋的居住条件有多好。寶田邨是比较新的公屋了,大家有机会可以自己去体会一下这个对于香港本地人来说或许还不错的居住环境,特别别忘了试试能否在袖珍卫生间里面顺利地洗完一个澡。我自己在公屋里也住了一段时间,在香港这个拜金社会里住公屋是否受到一点点鄙视,我想我也许也能感受到一点点,当然因为住公屋的人太多,明目张胆的鄙视是看不到的。
政府勾结房地产商,屯地卖地,人为炒作房价。香港这招又是英国鬼子留下的,前台是一批“大富豪”们,后台港英政府才是大老板,可笑还有香港人怀念这些“英国绅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生儿子没py的家伙们。
那是饱和潜水了,完全是职业潜水员了.
休闲潜水(普通空气瓶)的极限不超过40米,一般PADI持证OPEN WATER也就是22--30米的样子(规定是22米以内),无证的游客最多教练给放到12米.
一般小学上午班是七八点左右到中午十二点或一点,然后下午班一点左右到六点。星期六则分长短周,隔周上学。上下午班的教员与学生是两批人马,设施则共用,这样可以节省校舍。现在也有一些全日制小学。
至于中学,没听说过有半日制的,都是全日制,早上七点多八点到下午三四点。一天只上个半小时课是不可能的事情,小学的课时都不止三个半小时。
关于所谓中西教育的对比,我可以告诉你香港的中小学教育骨子里还是中式教育,跟内地的中小学没有根本区别。小学升中,中学会考、高考,随处可见的补习班......哪里的学生压力更大我不好说,但如果有人觉得香港的学生每天上小半天课然后就轻松了,就不用勤奋学习也能保证入读大学了,那绝对是错的。
至于大学嘛,生源质素肯定是没法跟内地顶尖大学相比的,而且香港的学生普遍比较功利(不过内地的学生如今又能好到哪去?)。在各类课题的广度深度方面,一个城市自然也无法跟n个省份相比。可是要谈起综合学术水平,中大港大科大怎么说也不比北大清华逊色。
我出门的时间是9:00,有时候我上午11:30从超市买菜回来,就已经看见穿校服的学生去各个餐馆吃饭了,中学上课的时间会长一些,到下午3点左右就放学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半日制,我记得我以前在大陆上学的时间是早7:00-12:00加13:30-17:00。我家里就有香港中学生,我很清楚知道他们的刻苦努力程度和升学压力到底有多少,基本上,只要自己真心想上大学的,除去某些确实不适合学习的,都差不多能上大学,香港一共7所大学,加上刚升格的树人学院,每所学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数量约1万多人,此外还有“副学士”及part-time的学生,以香港不到700万的人口来计算并考虑到香港逐渐下降的生育率,适龄人口中能有机会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实在不能算少,除此之外,香港历来都有送孩子到国外上大学的风气,这部分数目也不算少,何况还有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到大陆高校读书。中学生上补习班的目的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为了能进入热门专业。
至于说到香港的大学的学术水平“怎么说也不比北大清华逊色”,这个这个,既然都先承认了“大学嘛,生源质素肯定是没法跟内地顶尖大学相比的”以及“在各类课题的广度深度方面,一个城市自然也无法跟n个省份相比”,那又从何得出“可是要谈起综合学术水平,中大港大科大怎么说也不比北大清华逊色”的结论呢?部分组成整体的道理就不在此多说了,大陆举国精英汇聚的清华即使不是每个系都好过香港的大学,那么多系的力量加在一起还是足够胜过香港的大学的。实在不好意思,俺在大陆和香港的学校里都接受教育,对于大陆和香港的大学的学术水平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切身感受的。别的专业不敢妄言,就拿我熟悉的EE举例来说吧,别看香港的大学银子多,可是没有一所大学有真正能用来做试验的高压实验室,于是这方面的研究就只能闭门造车了,发文章也就是真的靠“攒”,教授都亲自跟我说,“坦白地说,我们不具备试验条件,因此只能做一些纸张上的理论研究,无法做现场试验验证”,“我们很羡慕清华的试验条件”等等。香港学校考核老师的制度偏重于paper数目,经费又充足,而且香港老师用英文写文章天然上就比大陆有优势,这就造成了许多大陆的老师还在做项目赚钱维持教研组生存运转的同时香港的老师整天埋头专心写文章,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看起来香港的学校的paper数目不少。即便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大陆的高校目前发表的英文paper数量也已经赶上和超过香港的大学了,有兴趣者可以去查查今年上半年发表的SCI和EI收录的文章数统计结果,清华的数量不比香港的大学少。如果要从高校承担的科研工程项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来说,香港就更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了。我这么说,跟某些要哗众取宠出名的叛逆作家所鼓噪的什么香港的大学将把清华北大扫为二流的观点确实是不一样,可是即便是善于做秀的香港的大学自身,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站出来这么说!
看来不能再继续写了,还有不少人没做好大陆正在逐渐在某些方面超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心理准备。暂时停笔。
一个大国际工程公司的总工程师级别的人物,他一个月的收入够我挣一年的。
他讲有这个深度的执照的,基本上都有潜水器材公司赞助,否则玩不起。
他讲呼吸钢瓶里面用氦气。
我还很想听听你对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看法呢。正面的报道太多,负面的感受更加想了解。
写点香港的不足之处,和外国人的“唱衰”“咒死”是大不一样的,我想没有中国人会希望香港如西方希望的那样“死掉”。明白今日香港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发展香港的未来,我想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港人也会同意这点。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你看到的社會現象與他人看到的同時存在,這並沒有甚麼矛盾的。說到「有不少人沒做好大陸正在逐漸在某些方面超過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心理准備」,是否可能有些偏?
通過討論讓不同的看法同時提出來,正是河裏所希望的。誤解往往就是出於一時的不明瞭。我相信只要能放開成見,在友好的氣氛下互相商討,是厘清問題的第一步。
教育是香港的老大難問題。特區政府投入的資源可不是小數,但個人的看法,仍是走了不少錯路。
注重教育是大部份香港主市民的共識。但正如你所講,香港是比較功利的,這是其中問題所在。香港的教育變成了兩極化。有一部份尖子及不少的「遺才」。於是我們可同時看到那些尖子中小學的學生每天都忙於功課溫習及那些受不了這教育制度而整天無所事事的學生。
這同樣發生於大學。精英大學內的尖子學生與其他較次大學的學生的水平可能有極大的差距。所以只看到精英大學的尖子而說「香港的大學將把清華北大掃為二流」及看到其他大學的水平而說香港的大學不值一談,是犯上同樣的錯誤。
香港整體面積是不少,但山多及島多。人口只集中於港島及九龍。在過去十多二十年,出於基建的投資,新界及大嶼山相繼發展。但雖然不少人搬去了這些地方居住,但有機會的話,他們仍是打算搬會市區,以減少交通等問題,這做成了市區樓價的高昂等等。
另外所講到的寶田邨應是特殊個案。並不是普遍現象。寶田邨是所謂中轉房屋,當局將它轉成出租公屋而沒有相應改善內部間隔是計劃不周,但這無損整體來說,香港的新建公屋屋住情況不斷改善。
至於鄙視公屋居民,真的是未有所聞。以香港魚龍混雜,不敢說絕無此,但有這感覺的人,是他個人的問題,在香港應為絕對少數。
我的領導,就是一「屋邨妹」,在領導治下,絕對不敢不敬。最多只是「勇於認錯,絕少改過」。
很少有这么系统地介绍香港的资料。
虽然经常去,但都是匆匆路过,没仔细琢磨过呢。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观点要有碰撞才能交流嘛,就我接触的香港在国外读书的学生来说,清华北大在他们眼中分量很重的,绝对比香港本地的大学要强。至于那些所谓的国际排名,也就看着玩玩算了。别的不说,清华在中国国防建设中的作用,香港的大学再发展50年也赶不上。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