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历史残酷不容色戒 – 兼谈郑萍如与丁默邨 -- 萨苏
花一个。
评价说:“色戒”看了之后肯定后悔,因为不是A片。
正在期待哪天体验一下后悔的滋味。
没有别李安导演苗头的意思,相反我觉得他是很了不起的电影人,这种成就不是一部作品形成的。至于汪伪成员,评价他们我也不仅仅看大节,因为我反对拿着大节当武器打击别人,真有忍辱负重者为人言所杀,如袁崇焕私自议和罪便是如此。
汪伪中颇有才干高超人物,如周佛海的机变,李士群的干练都堪称人才。然而,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汪伪成员多为私欲而祸乱国家,属于有奶就是娘的,如丁默邨辈无非在这边不得志,到另一边去,用忠良之血染红顶子罢了,所谓真小人辈,国民之饿狼罢了。真有所谓“和平救国”志向的,有几个呢?生活糜烂的梅思平辈?贪财如命的吴四宝辈?他们连政治意图都谈不上,无非是图鱼肉百姓的机会罢了。
所谓真有政治意图的,汪伪中大约有两个半人可以算上。
两个,是汪精卫和陈公博,半个,是陈璧君。
陈璧君政治上有坚持,就是反蒋拥汪,以至狂热不择手段。至于为了反蒋去投靠日本,她根本不在乎。因为陈谈不上政治理想,所以只能算半个。
陈公博是个悲剧人物,也是汪伪中唯一我有些同情的人物。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算是为了报答汪精卫的知己之情。陈没有什么亲信,也不抓权,他和莫国康的悲剧也够张爱玲,是汪伪中的异类。我比较欣赏的一副对子“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便是他的绝笔。
至于汪精卫,他自己给自己的挽联“纵有前人尝滋味,谅无后人继春秋”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美国好像有一条法律,没有任何人可以代表美国宣布国家的投降,违者为叛国罪。
我想,这条法律很有道理的。
李安先生是再创作,我的感觉和《东邪西毒》与金庸的原著不可同日而语一样。李安先生的电影,应该是丝毫不想和郑,丁的事情联系起来才好,虽然张爱玲的原作取材于此。假如让他演绎郑萍如,我以为他会做另一个版出来。李安只是对这个故事感兴趣。
对于影视作品中的再创作我大多数时候抱否定的态度。因为很多原作的作者都是一代巨匠,看着巨匠的东西不顺眼是可以的,按照自己的意思改就很危险,因为这之前最好和巨匠站在一块儿比一下个头,比人家矮,最好是按照人家的来,虽然比按照自己的思路走难一些甚至别扭一些,但肯定比自己的好。看看很多优秀的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小改适应影视特点可以,但常常有编导喜欢给人家伤筋动骨,好像非如此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我对花时间看某些电影电视剧很是头大。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李安这样的情况,他对电影艺术的驾驭已经达到了一代巨匠的水平。论文学,他不见得能和大师相比,但文学大师在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上谁敢比肩李安?所以,李安改编的作品,能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水准,这可不是容易的。(如果认为自己在电影艺术上的理解可以比肩李安,大可放手去改。)
他改编最优秀的作品我认为就是《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是一部很“简单”的作品。
说它简单,是它仅仅铨叙了江湖恩怨,男女情仇,里面没有太多阴谋和政治在里面,更没有满汉仇恨。李安很利落地“洗”掉了多余的情节,让整个故事清晰鲜明,主题突出,让观众可以放开心灵欣赏这部精美的片子,而不是一边看大漠秋风一边琢磨着背后的勾心斗角。
累,看个电影,何必呢。
文以载道,不是老要什么都背着,那不成王八了?江湖就是江湖,李安讲的是江湖传奇,他很明白自己吃的哪碗饭。
李安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把电影真正当作自己的事业,我的理解,电影面前,李安是那种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人。
虽然不想给人分等级,但个人认为张艺谋的摄影技巧已经天下无双,如果能在影片总体结构上拿到李安的精髓,他的作品会更上一层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就在色彩和摄影。但是好的导演,首先得是个会讲故事的人。
这方面,谋子和李安差得远。而且他追的时候,好像还走错了路。。。。。。
现在俺最期待的国产电影不是老谋子也不是凯歌,反倒是是冯大龇牙的『集结号』
12月上画。希望是个好看的故事。
萨兄究竟是
- 反对李安改编名著
- 认为该电影负载了过多不必要的矛盾纠葛
- 认为张爱玲的小说如商女隔江唱的那《后庭花》般不合时宜
- 或者三者皆有?
我看到您的题目,直接理解是对张爱玲原小说和李安的改编都持否定态度。
或许我错了。不过我对李安这部作品的感觉很矛盾。
如同远远听着《后庭花》的愤愤不平的船客,既有否定,也有动容。
但我同意一个观点,这部戏即使不拍到NC-17,也可以同样动人。这是我对李安这次最不解的所在。
要反映二人的纠缠有许多方法。我不明白李安为何要走这样的极端。〈SENSE AND SENSIBILITY〉,拍得多么优雅含蓄阿。
李安真正想拍的是当个人选择和社会主流价值发生矛盾时的挣扎,软弱和坚强吧。这点从他的三个故事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第一个卧虎藏龙里玉娇龙就以叛逆著称,但大量的武打戏遮盖了这一点。背背山里这一点就已经很明显了,但讲的同性恋问题是当时为禁忌在今天的美国主流社会中已经认可的问题,于是赢得了今天的人们的交口称赞。最近这次的色禁挑战的是昨天为禁忌而今天仍然为禁忌的叛国问题,色代表个人欲望,戒代表社会价值。所以说李安决不是“借了历史的大背景,讲了一个不受祝福的爱情故事”而已,它就是在挑战今天的关于个人选择和国家利益的话题,他是故意的。我有时会想,李安下一部影片会讲什么呢?会不会是个更加禁忌的社会主流价值呢?家庭伦理?
从艺术的角度看(现代艺术家都是变态色情狂,),李安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萨大也说色戒很好看。但是色戒确实已经造成了对社会价值的重新讨论和反思。比如台湾的陈文茜女士就已经评价
我不知道这些对历史的所谓“反思”是不是李安本来想看到的。不过我很感激萨大的这篇文章,说出了我本来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挑战禁忌很好,探讨人性我也赞成,不过不要挑战我作为中国人的底线。
对喜欢的人多少都有点护短。
您说的那种李安的矛盾心理,我推测是真实的,换了我有这样一个好故事在手也很难抉择 -- 李安总是生对了时代,拍对了时代。我对色戒这部片子中的李安,看法只能说 --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还是支持李安改编名著,不过用了这部原著,算李安倒霉,无端惹上很多麻烦。人做到李安这个地步,应当是已经不屑用低档次的手段炒作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也可以理解很多朋友的不屑,失望和愤怒。文学作品和评价,很难摆脱时代和文化背景阿。
关于郑苹如一段,写得真好。请继续为中华儿女树碑立传。深深感谢。
其实是对烈士的侮辱。
李安既然说了不是历史,又何来挑战国人底线一说?
如果忘记郑刺丁一案,单看此电影,何处挑战了国人底线?
我并不是叫真。实在觉得不过是演义了场情爱纠缠,大家偏偏要让它背负历史的责任。何必呢?何苦呢?
电影不过把易先生演成有喜怒哀乐的人,没有脸谱化的弄成个丑恶反派。至于王佳芝,她象很多女孩子那样选错了路,走向绝境。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孩子少吗?为了情人挪用公款的会计,为了克格勃情人偷取情报的法国女秘书。。。
至于别人的评论,即使龙应台也罢,那也不过是一家之言。不能因此做依据,将这个电影做历史片来讨伐。
至于李安下一部电影会不会挑战人伦,他不是早就做过了吗?〈喜宴〉!
我不觉得李安是在挑战禁忌,他是在描绘人类的灵魂,在激烈的冲突和巨大的矛盾前所反映的立体的人性。
刚明白,原来是跟我要花的...
不给又要给我扣帽子...
对李安的电影我并无不平之意,也理解他作为艺术家的立场对人性冲突的迷恋。让我不爽的是那些借题发挥的评论,我的触动立场之言也是对那些评论而发的,并非对李安而言。不过李安的电影是个引子,想谈这个话题不从他谈起是不可能的。我想萨苏的文章本意也是如此吧。李安的电影当然是演绎,象山而这样看电影等艺术创作我也很赞成。本来美好的艺术一与现实联系起来往往就体现出丑陋来(这是俺的私货了,不讨论)。不过既然已经有人拿着李安的电影当幌子贩卖私货,想攻击那些私货不先从这个幌子说起不行啊。
某些片段,
当时我看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沉重还是什么,说不清楚。好像只明白一切皆因为爱。
我很喜欢《红与黑》这部小说,于连,市长夫人,公爵大小姐,很多人物的心理刻画的细腻真实,感情矛盾错综纠缠,爱恨交织。一切人物的内心都那么淋漓尽致的呈现眼前。
《色戒》电影没看,但是这句话却让人回味。
这是否是爱的另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