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汉武杀太子生母一事浅见 -- aokrayd

共:💬96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于皇太极和大妃殉葬的再说明回复任爱杰兄:

1.不能说皇太极和大妃一直以来有宿怨。只能说大妃在拉拢皇太极问题上的失败和皇太极这个人的谨慎和机敏。

2.大妃和代善的关系最多只能说是暧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苟和,包括小妃阿济根和代因扎揭发的也只有吃熊掌这一件事,如果以暧昧的罪名来杀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贝勒显然是不可能的。褚英被杀是因为犯了众怒,而代善的敦厚和褚英的咄咄逼人不同。

(具体可见我的《清朝皇族内部斗争史》一文)

3.努尔哈赤生前留有八固山共同执政的想法和愿望。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努尔哈赤发布了八大贝勒共治国政的“汗谕”,这是努尔哈赤为死后所设计政治体制。强调“同心谋国”,共议国是,在政治上汗王与八和硕贝勒处于平等的地位,国家大事的决策,军事义务的承担,掠获品的分配,司法权的行使,都要经过八家共议才能决定。经济上的一切利益,要坚持“八分”分配的原则。对汗王的拥立或废黜,也要通过八旗共议才能决定。规定以后推举的共主称国主,不称汗,八旗贝勒称王。也就是说皇太极虽然是努尔哈赤生前唯一没有被责备的四大贝勒,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努尔哈赤要传位给他,也就是天位不定,那么,也就没有理由来杀掉代善了。一般老皇帝杀掉威胁储君的大臣或者亲王才是正论。而在满清初期根本就不存在储君一说。

4.大妃和代善的在努尔哈赤死后的活动才是老罕王最为忧虑的。

代善为人敦厚诚谨,没有政治野心(这也是努尔哈赤不杀他的原因),然而这么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政治主张但又权力很大势力很重的人一旦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之后那么他所起的危害作用就显然比较大了。而以代善和大妃唯一的一次接触看来代善这人的意志力显然也不是什么很强的主儿。将来老罕王一旦不讳,局面很可能异常复杂,以大妃的身份和代善的势力想破坏八固山联合执政的局面是很容易的。

5.现存的史料在清朝入关之后做过大面积的修改,修改的目的就在于表明皇太极即位的合法性,然而像朝鲜的记录以及部分满清老的史料中都明确说明了一点就是努尔哈赤对身后的安排是倾向于共治而非独裁。也就是说皇太极的即立纯属于几大家族共同拥立的结果,否则也很难解释三尊佛的现象了。

6.至于多尔衮时期,情况又有所不同。

家园 补充一个多尔衮的事情兼答任爱杰兄:

如你所说,如果是诸王决定杀掉阿巴亥的话,那么这个动议一定是以下这几位当时权力最大的贝勒提议的:

代善、阿敏、莽古儿泰、皇太极、杜度、岳托、阿巴泰、

多尔衮三兄弟。

以上诸王也就是努尔哈赤生前指定的八固山格局。而多尔衮兄弟当时虽然不是年长,可也不是年幼无知。在满清诸王中十四五岁开始征伐的不在少数,阿济格十四岁就开始追随乃兄征讨察哈尔了。可见他们在当时是拥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况且努尔哈赤生前对三兄弟的照顾最多,他们领有的牛录数量在阿巴泰这样的兄长之上。如果诸王动议逼迫阿巴亥殉葬的话,三兄弟的态度应该是怎么样呢?就算是当时被迫同意的话。那么,在多尔衮后来执掌满清大权时,他是不是有理由报复呢?

而以上诸王除了阿敏和莽古儿泰早死之外,其他的兄弟和

多尔衮的关系显然不错。代善的儿子满达海备位执政之一

,杜度的兄弟尼堪也是理政三王之一,阿巴泰和他的儿子

博洛同为亲王,而入关之距离大妃之死不过二十年时间,

多尔衮想算旧帐显然很容易,而且,部分当事人也在,然而多尔衮除了追尊生母谥号之外,再无其他举动。

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大妃阿巴亥之死只能是努尔哈赤的遗命,而非诸王居中用事。

家园 宋仁宗和汉昭帝不可并论:

宋仁宗即位时已经十三岁,而汉昭帝才只有八岁。真宗死前没有留有托孤大臣,不存在多元政治核心一说,而汉武

在杀钩弋夫人之前已经决定托孤给霍光。

汉家在汉武之前有吕后凌逼宗室的惨祸,汉武不能不防微杜渐,而宋代在仁宗之前没有这类的女祸,自然无须神经紧张。

至于明代为什么没有或者说较少有女祸我在文章中已经阐述了,此不赘。

家园 欧洲各个王国之间的婚姻,有多少是真为孩子考虑的?

几乎全是国家利益的产物。

“让别人去作战,我们来结婚”是什么意思?

家园 您把道德乘上-1,就和政治能够联系上了

不要太天真

家园 心有戚戚。

写得真好。

等我找到时间写一篇道德的经济学分析,用囚徒两难解释为什么践踏道德伦理的每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聪明之举最后导致所有人的利益的最小化。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每个人的小聪明导致了一个民族的大愚昧。

家园 呵呵,说到俺老哈家的事了

那句话是眼红的人乱说的。。。。。

原话是,让别人去征战吧,俺们奥地利幸福地结婚。

老哈家的婚姻史关系到了整个欧洲的命运呢。

言归正传,汉武是否别无选择杀太子母呢?显然不是吧,像他这样无人性做出这等事,在中国历史也极为少见的。

家园 我倾向于温相的看法。

汉武杀钩戈夫人这件事,要放到当时的环境中理解。在古代政治中,是没有女性的位置的。而皇后或太后的位置,使她们又不可避免的卷入到政治中去。这一点在皇帝年幼时格外明显。太后掌握朝政,合情合理却不合法,而皇帝空有名分却不能理政,这样的两个中心,不出事才怪呢。汉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后人在这件事上对他的称赞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并不是赞美他滥杀无辜。

另外说说我对慈禧的看法。我觉得慈禧权术相当高超,治术也还不错。在其执政前期,重用曾李左等名臣,推行洋务,保了清三十年太平,同光中兴的局面,她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后来皇帝大了,老太太享享清福也可以理解。我们现在回顾这段历史,都知道这也正是日本超过中国的关键时期。但在当时,只有很少一些对国际局势了解的人才能理解并接受这一点。正如老兵指出的,这是女主们的一个共同弱点。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受的教育是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而要她们去治国安邦,就有先天的缺陷。体现在慈禧身上,就是她的眼界和见识远远不足以领导清去顺应历史潮流,而到晚期,竟昏聩到用神水符咒去对付洋枪洋炮,就更等而下之了。有清一代,在防止女主干政方面做的一直不错,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这麽一位,只能说是气数已尽。

家园 我一直想说明的就是这个观点,可惜水平有限,等待风兄大作
家园 你大概一直没有明白我的观点

人们遵守道德(不论是帝王,还是一般民众),是因为这在多数情况下这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

有些人耍小聪明,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不够智慧,因小失大,顾及眼前利益而危害了长远利益。

家园 不考虑子女的爱情,与不考虑子女的幸福还是有区别的吧

而不考虑子女的幸福,和不考虑子女的性命区别就更大了。

家园 不一定吧

哈布斯堡王朝的事情您说了算,谁让您是欧洲的君主呢。

不过中国历史上没人性的君主多了去了,相反有人性的倒不多,而且命还多半不好,如汉献帝、陈后主、李后主、宋徽宗等等。

家园 细说汉室母后对帝王的影响

 

  如果杀太子生母可避免母后干政,那汉高祖及明太祖大杀功臣,是否就可避免权臣乱朝呢?为了怕外戚乱政,全杀外戚后,不就永无外戚之扰吗?

 

  所谓的因噎废食,就是指因小失大,而且徒劳无功,于事无补。

 

  失去母亲的幼子,在人生成长历练上,必定少了母亲的影响。帝王之家已是天生缺少人伦之氛围,再用人工手段铲除其母,难怪帝王处事治国多不正常,幼年的阴影,其来有自。

 

  汉武帝前后的政局,就是最好的史例。文景皆受其母影响,政治安定足以行黄老而治天下,这里并不强调黄老或儒法,而是政治稳定到不影响国事及继承。至于汉武帝之后,外戚不喜长君(昌邑王不一定真的废淫无道),于是策立幼君,西汉从平帝暴亡到孺子婴扶立,因此西汉不得不亡。再看东汉,章帝策封三马为侯(如同西汉王氏一日五侯)时,还是皇帝多次恳求太后,而非太后干政大树党羽。后来大将军窦固及跋扈将军梁冀也是外戚出身,此时要说是母后干政,还不如说是外戚乱政。

 

  皇帝年幼,母后又大量引用亲戚,等到皇帝长大后,又引用宦官铲除外戚,于是成为外戚与宦官的争权。后来就有人认为如果每杀太子生母,就可避免母后干政,而外戚没有母后的支持,也就萧条不振。最明显就是北魏政权,杀母立子,故少母后干政,一但漏掉未杀,立刻酿成大错。但是观其北魏施政之残酷,故知缺少母怀之下的皇子,北魏诸皇果然有如狼子而少人性。

 

  两汉并非因有母后而使外戚壮大,真正的原因在于皇权不振。

 

  最有趣的例子就是曹操,按汉献帝曾纳曹操二女进宫,因曹操身分为外戚,故曰东汉亦亡于外戚之手。但是有人会说,曹操的成就不在靠背景沾光,而在其个人军事政治能力。其实这就对了,两汉幼君无法脱胎外戚的影响,盖因皇帝本身的无能,而不在母后未杀。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结果汉昭帝还不是饱受外戚威胁,即使一直到汉宣帝,仍有外戚??胁,这就不是杀母后可以解决外戚问题的最好例证。但会有人说此时外戚为霍光,身分应算权臣,杀掉权臣后就不会有乱,这也是另类的异想天开,可详参首句。若真能尽杀群臣,当然不会有权臣,但是君临天下,必用臣属,杀掉旧臣,又换新臣,臣下的问题仍在,这应是管理众臣出了问题,而不是有臣无臣出问题。

 

  汉光武帝面临四州叛变,解决的方式不是杀光四州所有人民,虽然杀光是免除后患的最好选择,但是影响及祸害无穷,为求安定天下,汉光武帝选择稳定政策,所以东汉王朝因此政策巩固而长久。曹操虽是汉室外戚,但是影响天下不在其身分,而在本身过人能力;两汉皇权并非受到外戚、内戚或宦官太强势的欺凌,而是皇帝本身太懦弱。东汉幼君鲜少受到母后教育,生于深宫大院、长于宫女及宦官之手,宛如未受教育的失恃孤子(学问或有博士解经,但亲情却无人代劳),在无情的环境,难以培养出有心的干练。

 

  回头来看母后干政,这本是皇权独尊的问题(不容母后干政及权臣乱政等),而非有母后与无母后的问题。皇权要是管得住亲人,郑庄公都能打退其母武姜的举兵;皇权要是管不住亲人,就算杀掉母后,也会有外戚问题。

家园 嗯,是个好题目。不过囚徒的选择不是坦白么,这应该算是遵守道德吧?
家园 关于阿巴亥殉葬回复温相兄

关于太妃的殉葬,应该不是太祖皇帝的遗命,从阿巴亥的不情愿也能看出。其实这只是四大贝勒的意思。主要是他们不满阿巴亥三个儿子的地位。当时太妃的儿子,阿济格,多铎各有一旗,太祖还答应给多尔衮一旗。所以对那几个久经沙场的大贝勒们的威胁很大。而且阿巴亥非常聪明,太祖死前几天两人一直在一起商量,不知说了些什么。也让他们紧张。而且礼亲王最后支持太宗即位后,后金当时实际上是四大贝勒共同掌权时期。阿巴亥死后,受益最大的就是四大贝勒。而阿济格三兄弟在生母死后,地位降为和普通贝勒一样。他们所控制的两旗都被四大贝勒夺去。从睿亲王后来在太宗生前就打压礼亲王(当时莽古尔泰已死,阿敏被幽禁),可以看出是在为生母报仇。而且入关后,睿亲王就说太宗得位系夺立。当然这方面的史料现在留下的也不多。睿王执政时,太祖,太宗实录都有改动,世祖章皇帝亲政后又改,到高宗时再改动。何某比较倾向于没有遗命,请温相兄指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