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明史杂谈(2)--糊涂的崇祯 -- 温相
全世界都知道白人是自由的和独立思考的
别忘了目的是让白人愿生白人
用你的脑子想想,你觉得应该多给她们钱还是少给呢?
你的脑子现在知道这跟怨不怨没关系了吗?
古时皇族有天然统治合法性,虽然改朝换代的时候不少,但也没那么容易,哪怕曹魏得位不正,司马家仍然用了三代才敢篡权,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立个傀儡皇帝。现在可没这么多讲究,谁会忠于你一家一姓啊,直接篡位了。而且太监生理残疾,当不了皇帝,所以肯定不会篡位,这是宦官政治的最大优点,现在你到哪找太监去。所以能学的只有外戚和特务政治两招。但与其通过学古人不如直接学常公,人家常公可是在非君主时代成功实践过的,打败多少军阀。当然更成功的是TG,但TG的成功是靠阶级斗争,资本家学不了这个。想玩制衡,TG的制度倒也可以学学,省长和省委书记,清代其实也类似,总督巡抚相互制衡,比用太监的招数强多了。不过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是强国,主要矛盾来自内部,灭国这种威胁很少见,所以有条件玩制衡。企业嘛,呵呵,玩制衡之前得先想想会不会先被别人灭了。。。
形成制约也不等于就能平衡,不会一家独大。因此太监专权废立皇帝,不能否定官僚集团和皇帝家奴为了争宠从而不断竞争和相互制约。少数民族官僚和汉族官僚也是如此,但是赶上了猪队友,特别是猪主公,不断破坏平衡,最终一家独大,大权旁落、身死国灭,也只能是徒呼奈何。毕竟好牌还得会打才行。
另外,忠诚跟有没有班底没有必然联系,汉宣帝、嘉靖和康熙都谈不上有什么班底。但是或者在上者能力足可以驾驭群雄,或者手下们实力均衡、没有能一统江湖的人物,就自然对主公竭力效忠来争取本派的更多好处。故而,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那皇上的姑父,又明媒正娶了现任皇上的老妈,掌握兵权又莫名其妙死在蕃国的仍然不叫权臣吗
人家本来就有机会继承皇位,不过用非正常手段,把排在前面的人推下来而已。
主要问题不在这里
皇帝作为独裁者,要行使权力就必须有手下。但问题是皇权的威力太大,无论任何手下一旦成为皇权的代理就很容易失去制约,皇帝就必须担心手下反噬。
所以,最理想的皇权代理就是那种没法在底层建立根基的人,这些人如无根之木,只能依附皇权,皇权也就不需要担心他们反噬。最典型的,就是太监。
当然,其实如果皇权足够强大,直接通过官僚系统行使权力也是可以的,这样就不需要代理了。但是,这个“皇权强大”的前提太苛刻了,一不小心就弄成崇祯了。所以,并不是只有小皇帝即位的时候需要太监,其实平时也是需要太监的。
与此类似的,外戚其实也是这种人。外戚虽然荣宠,但是一般出身并不高(很多外戚都是屠户),在顶层门阀圈子不受重视。他们的荣光完全来自于皇权,因此皇权不担心反噬。当然,外戚的劣势也不是绝对的,所以外戚相对来说危险很多,历史上也还是有不少皇权玩脱了的事情。
所以,汉唐明这三个大皇朝都受到太监的困扰,这恰恰说明太监是大皇朝必须的政治工具,正是因为这三个朝代玩太监玩的好,他们才能延续这么久。崇祯朝倒是没太监了,由着官僚系统折腾,结果十几年就把大明玩死了。
至于三个外族政权,辽基本上算是游牧政权,元返回草原以后也退回了游牧状态,这俩都不用考虑,只说清。清的特殊之处在于,皇帝有一个可靠的政治工具,旗人。旗人是不可能团结汉人反对皇权。所以,皇权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旗人,不用担心旗人反噬,旗人事实上充当了太监的角色。
那么多尔衮又算什么呢?多尔衮是标准的权臣篡位的路子。到后来号称“皇父摄政王”。要不是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很可能就篡位了。但是,尽管有这样的情况,清朝后来也没有搞太监政治。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举了很多少数民族权臣篡位的例子。并不是少数民族政权内部就一定没有权臣,就一定一致对外。大利之所在,是不是少数民族政权其实关系不大。
人家本来就有机会继承皇位,不过用非正常手段,把排在前面的人推下来而已。
多尔衮、李世民、朱棣恰恰都是权臣。这三人不论按哪种继承制度都轮不到他们继承皇位。但恰恰因为他们掌握了权力,尤其是兵权才使得他们处于有机会问鼎的地位。例如李世民。他到最后封天策上将,位在亲王之上,又掌握兵权,党羽遍布朝野,这就造成了权力失衡。自然会引起窥测大位的野心。当时就是他不想篡位,也自然有手下给他发动皇袍加身。
只是都没成功。
他们的军权是自己一刀一枪挣的。加上和太祖的血亲关系,和一般权臣不能相提并论。不然努尔哈赤,李渊,朱元璋一开始崛起时,也都从别人手下开始,掌握权力后反掉原来老板的,也能算权臣了。
“使功不如使过”是精神阉割的一种,还有其他好多办法。人类在精神控制领域的发展比封建社会时期不知先进了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