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周末股市观察】价值投资需要很多的钱 -- 陈经
万科迅速击穿增发,中信也接近了,辽宁成大开始考验40大关。
政委,我有一朋友,听说他在5.30大跌后,一直坚持没有割肉,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问题
但是,老婆天天追问催促
最后,忍不住,割肉而出
当天,大约1小时后,该股大幅反弹
这哥们基本割在地板上
如果他坚持自己的看法,那么他不会割在地板上
如果他一开始就听LD的,早就跑了,也不会割在地板上
我的看法,炒股,集思广益是对的,但最好和LD分开炒股.男人、女人思维方式不同,操作风格不同。没有一定的好坏,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但如果游离于两者之间,恐怕就只能集两者之弊
有些事情,一个人能做好,但多一个指挥的恐怕就要糟糕
一点自己的看法,见笑。
当初我一句老拙的业绩是蒙的,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最近还有人冷嘲热讽。
其实蒙没有什么可耻的。什么叫蒙?没有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就得蒙。别说你玩股票的,
国家发展不也得摸着石头过河吗?
价值投资只是一种信念,并非真理。趋势投资靠蒙,价值投资也一样。水平高低只是相对。
你赚的多了,是蒙的水平高一些,心理素质好一些。更有可能是运气。前一阵子,许多老股民甚至
赚不过新股民,运气和心理的因素可想而知。
老拙,陈大肯于分享投资的理念,心路历程,让人钦佩。但他们也是在摸索中,
我们可以汲取经验,智慧,但没必要崇拜,甚至不能质疑。
的确两人都操作很不好,今早我才发现原来老婆上周又补了成大。
卖光成大是我自己的判断。因为老拙的投资原则说,基本面发生变化要全部卖出。我觉得成大就是靠广发,而广发对股市成交量的依赖性太大。中央明显在控制钱进股市,而非引导更多的钱入股市,所以成交量以后成问题。中信可以靠创新业务摆脱靠天吃饭的约束,成大这方面弱多了。
有道理
不过,对券商基本面,我的看法是关键在于对后市牛熊的判断
如果认为牛市最少能持续到明年6,7月份,那么券商的基本面目前就没有根本的变化
如果不能,那么无论中信有多么强大,同样会在牛熊的轮回中领先倒下。即使她受成交量影响不象其他券商那么大。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另外,实盘考虑成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发上市。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实盘没有道理列入两个券商股
至少现在看,广发上市的确定性尚未有任何变化
所以,我觉得从基本面看,目前并不是抛弃成大的时机
我倒是想起我也碰到过这样的事儿。
也是530之后,6月5日前一天晚上,有过朋友打电话给我,问我这股市能跌到哪里,我说我估计3500以下肯定能看到,然后他跟我说,他想割肉了。我告诉他,跌的这么厉害,至少有个短线反弹,一定看反弹再走。
结果,结果
在6月5日早盘的杀跌中,大约在点位3500以下,这哥们割肉了。
后来,
大盘反弹了。
这个也就罢了,只是损失点金钱而已。
那天我还听说有个挪用公款炒股的哥们跳楼了,这实在是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死的轻于鸿毛。
现在持有中信的同学,想不割肉,恐怕要作持有一年以上的准备才行,还要准备承受继续下滑的压力和煎熬.我是准备把牢底坐穿的,前提条件只有一个:中信的基本面不发生变化,管理层不出昏招.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只有忍痛割肉了.
卖出是为了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这个没错. 但是否现在是买入的时机值得商榷. 我觉得至少有50%的可能会再下调几百点. 操作上是否节奏慢一点比较好?
目前42元的股价,辽宁成大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下降到17倍。我拿辽宁成大与中信证券对比一下。
一季报 二季报 三季报 四季报(估)
0.47 1.17 1.98 2.5 成大
0.42 1.42 2.52 3.9 中信
季度利润
一 二 三 四(估)
0.47 0.7 0.81 0.5(瞎估) 成大
0.42 0.99 1.1 1.38(老拙估算) 中信
通过老拙对中信证券不断的跟踪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中信季度环比增长仍然可以实现。主要是增发250亿获得了巨额的权证创设和打新收益,另外公司债业务也上来了,还有华夏基金股权利好。三四季度成交不断下滑对中信影响不大,经纪业务贡献利润将首次低至50%以下。
成大90%的收益靠广发证券。广发三季度经纪业务和中信一样减少了,利润却没少,原因是自营盘业务很好,比中信要好得多。但是,四季度这种行情,广发的自营盘业务已经不能看好,能不亏就不错了。无论打新还是权证创设,都比中信证券差很远。广发上市迟迟不批,上了市,再融资也要一段时间,融到钱再来创新业务已经是晚了。广发四季度利润环比三季度大幅下降已成定局。
以后经纪业务我判断,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行业。那么多家券商,为啥非要忍受券商的高费率?一旦券商互相打起客户争夺战,降费势在必行。而且,中央要防泡沫,有本能地打压资金冲入股市的冲动,提倡通过基金投资,提倡价值投资长线持股,这都会引导股市换手率越来越低。今年二季度的成交额可能很长时间都见不着了。如果广发仍然靠天吃饭,这个17倍的市盈率真不算低,因为2007显然有太多特殊因素让券商挣得大发特发。
另外,如果广发上市,这个价值提升多少,我也有疑问。现实是成大已经可以把广发的利润合并报表,基本全靠广发挣利润,上不上市影响并不大。这不是中信搞直投可以投很多个项目,成大卖了广发就没有了。
所以,我对广发的前景不看好。而且还有政策风险,谁知道广发会不会被整惨?众所周知广发与中信是死敌,广发从不推荐中信,旗下基金也不买中信。广发啥时象中信一样能转型成为不靠天吃饭的券商?不确定性很高。持有中信就行了,没必要再持有成大。
机构持仓七天从40%降到34%,前期最高是46%。成大12月14号前十大卖出席位全是机构,十大买入只有第一家是机构,其余全是散户。
作为对比,中信7日机构持仓从37%降到35%,前期最高39%。中信12月14日前十大卖出席位中8家是机构,但前三家买入席位是机构。同时46.8%的法人持仓一直没有动。成大法人持仓11%要少很多。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扣除法人持仓,中信的机构持仓比成大的机构持仓比例要大。在大幅下跌过程中,中信的机构将十分之一筹码套现了,而成大的机构将四分之一的筹码套现。这说明,在券商股中,机构相对看好中信。
上周机构减持券商股有加速之势,应该是对中央“双防”有了新的理解,认为明年行情不乐观的机构提前跑掉。
严重打击偶的持股信心 ><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政委终于悟了,买买卖卖是常有的事。想当年太祖他老人家在一条赤水上来来回回四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河友们要紧跟政委,好汉不吃眼前亏,该卖的卖该买的买。
和你的意见不同,我认为零售经纪业务的竞争和市场份额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将陷于停滞,这里有一些中国特色的制度原因:
1、证券交收和存管制度决定客户不能选择多券商交易,不能根据服务和价格分配下单的比例。
2、新实行的资金第三方存管,增加了零售客户的转移成本:转户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理论上需要2-3天,分别奔波于银行和证券公司,期间不能交易。
3、网点的开设还需要严格的行政审批,异地经纪业务仍然禁止,缺乏竞争的市场很难在短期内进入足够的竞争者。
机构零售业务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中金、UBS等几家优势券商,未来他们与零售券商的差异化和定位的分野会越来越明显。普通券商(包括中信和广发)很难再进入这个层次的竞争。
当然,这些限制竞争的因素都是有可能打破的。不过证监会好不容易替券商把历史包袱卸掉,并不愿意见到因为刺刀见红的价格战伴随熊市再次逼得券商铤而走险,或者象台湾市场这样竞争。顺便提一下,我并不认为这几年券商群体在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上有什么本质的提高。
所以我认为,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在大券商中将维持均势,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会来自管理层鼓励的并购,而不是竞争。
另外,在换手率迅速下降方面,我和陈大意见一样。机构化和间接化的投资会明显降低市场换手,传统经纪业务是萎缩趋势,券商的价值要看与市场活跃度相关性小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