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倪乐雄:伟大的“史里芬计划” -- 查理五世

共:💬3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英国远征军的精锐程度估计超出你的想像, 比德军强 不少

再说海军, 本土舰队的实力, 比德国强一倍挂零.

再说, 就算德国征服法国,支持列宁革命顺便和谈,就可以独霸欧陆,但是, 它能有效利用整个欧陆的资源? 更别说造舰了. 拿破仑没能有效利用整个欧陆的资源, 二战的时候, 希特勒也没成功(德国的年武器生产量, 还不如苏联), 那为什么小威廉就能成功? 估计啊, 按照当时的情况, 除非德国也爆发n月革命, 当共产主义红旗飘扬在全欧洲大陆的时候, 这个目的才有希望达成.

再说, 美国也已经逐渐按照英国的模式开始老奸巨猾起来了, 这个估计总参谋部也没考虑吧. 看看战时美国那个bt的造舰计划, 流口水啊.(另外说一句, 该死的小日本怎么就不能多撑几年, 多挨几颗原子弹不说, 那完美的战列舰蒙大拿, 就可以出现了. 嘿嘿)

家园 如果社会主义俄国也加入德国一方的话, 和德俄结盟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家园 中国成为战后“四强”时就是旧中国

也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及常任理事国。新中国在倒是有25年时间连联合国的成员国也不是,60年以后是苏美两国的共同敌人,而且是联合国决议中的“侵略国”,地位与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相仿佛。

二战后,中国是美国在亚太最重要的盟友,拉拢的对象,如果大陆不变色,根本没有小日本什么事,而且中国军队当时也是参与占领日本的,哪有小日本今天的闹腾?

家园 那1914年英军想跑回家做什么?

英陆军从素质和数量,也即总体战斗力上根本与德国无法比。

英国战胜拿破仑借用的是俄国和普鲁士的力量;战胜希特勒借用的是美国和苏联的力量。如果不借用其他陆上强国的力量,英国的海军最强,奈何得了法国和德国?再说,一战和二战中德国仅凭潜艇就差点要了英国的命,如果法国在开战之初就被击败,英国人唯一考虑的就是德军何时登陆的问题。

家园 说起来英国远征军还是战斗力不错的

有一段时间德军和法军在堑壕和阵地战中都噎住了,没力气打,耗着,只有英军因为担心法国投降不顾雨季的泥泞强行发动攻势,伤亡惨重而在所不惜。因为英国人被称为“约翰牛”,于是当时报章称英国远征军为“疯牛” -- 他们怎么知道英国会出疯牛?倒是比现在新闻界先知先觉了好几十年!

家园 根据mars的论述, "一战初期高度职业化的英国远征军以士兵平均素质来说,很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

"一战初期高度职业化的英国远征军以士兵平均素质来说,很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记得读到过当时英国人每三秒钟一次的步枪排射,使得德国人误以为英国人装备了大量机枪。"

当然, 后续的不会有如此的训练程度. 毕竟是岛国, 海军优先.

家园 单兵素质不代表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军队的战斗力有战略、战术方面的各种因素,而且一战中主要的伤亡并不是由步枪造成的,火炮是最主要的原因。就像普法战争中,德军的步枪远逊于法军,但战争的结果呢?

英军确实非常英勇,但战场的胜负不是单纯由勇气决定的。否则马赫迪的骑兵就应该全歼基钦纳的英军,可结果是前者全军没于马克辛机枪下。可就是这种愚蠢的事,英军自己在20年后也干,索母河一役第一天就扔下了六万具尸体。

家园 一战里,不光是协约国的军队,德国军队也曾经以“整齐的队列”,唱着歌扑向英国人的阵地,

结果被英国人的机枪火力大量杀伤.

至于火炮, 德国人在一战中, 有创新?

家园 中国现在的情况老蒋老毛都有功

联合国嘛,得到那席位是老蒋的功劳,但是之后变色~~~~~~~~~说实在这位置本来就应该中华人民共和国做,没做上不是中国实力问题,是老美搞别扭呢,最后该进去还是进去了,说真的,联合国不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搞什么侵略国....那才是有点昏头。而且也不见他们敢入侵中国.....

不过和美苏两都搞的不愉快,那确实是失策,其实赫鲁晓夫对中国的态度比斯大林好多了,但是毛泽东就是和他不对板.......其实中苏合作~~~~~~从某方面来说也不错,当然假如和中美也不错,两个都闹翻~~~~~~~~确实有点问题,不过中国的实力在那,不管美苏谁入侵中国,另一方都不会袖手旁观让对方得利~~~~~~就象当年德国入侵苏联。

至于小日本......这个~~~~~~~中国是不能扶持再扶持日本的,但是......总不能因为说为了不让美国扶持日本,中共就不打解放战争了罢....

有点偏题,楼主莫怪

家园 好是好,就是太近了点:)不符合远交近攻的原则
家园 远交近攻, 是要以本国的超强实力作后盾的.

以当时中国的实力, 我不认为有实施远交近攻的条件.

3个国家在陆上接壤, 就没有被美英海军完全封锁的危险, 互通有无要方便的多. 不像轴心国德日那样, 基本上和没结盟一样.

德俄出枪, 中国出人, 那世界人民, 就只有出命了, 嘿嘿

家园 一战时德国海军的实力排世界第二,够强了

而且不是德海军已经强到足以向英国挑战,英国也不会放弃长期的光荣孤立政策,一屁股坐到协约国集团去。

德国的综合国力最多比英国略强,却同时陆上对法俄,海上对英国,不智也。

家园 俾斯麦的作用

如果一战时,铁血宰相仍在的话,首先能否开战难说,其次肯定不会拉着小兄弟奥匈和土耳其这样的帮手。第二帝国颇有点蜀汉的意思,俾斯麦之后,后继无人啊。

家园 高论,的确是这么回事

兄台的三国真是学通了。

家园 建议对一战感兴趣的同仁可以开专版讨论。

10年多前求学期间在图书馆乱翻闲书,其中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出版美国文学艺术院第一任女院长巴巴拉?W?塔奇曼描写一战的力作《八月炮火》是我对一战历史的启蒙读物。该书描写一战开战前各国的政治形势、外交角逐、军事准备,以及开战后的第一场战役,即是马恩河战役。作者和译者功力极深。不知在座各位有谁看过?

工作后访问过欧洲多个国家,每到一处,无论大都市还是小集镇,也无论是协约国英、法还是德、奥匈,每地必有两个纪念物:一是瘟疫柱,纪念欧洲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据说减少了1/4人口???);二是一战和二战纪念碑(或是雕像),往往刻有当地战死的居民姓名和生卒年月,许多不满20岁,看后让人感觉心酸。

去年来英伦求学,学校内许多学院入口处也都刻有纪念碑,密密麻麻载有阵亡学生名字。镇上一银行营业处也立一铜牌,纪念在战争中三名服役并阵亡的职员。圣诞期间和夫人一起去Scotland某家庭Home stay,一孀居老妇人是Host,其叔即在索姆河阵亡,家中仍摆有照片,其时年仅18岁。据说那是英国战争史上最黑暗的几天,每天就有上万人阵亡。老妇人年轻时丈夫为英国在西德驻军工作(1960s),因此在西德居留多年。交谈中说起自己在西德时与德国人相处融洽,感觉德国人彬彬有礼,修养很好,并不恨德国人,可是她回想当年两国数百万青年为何上阵厮杀,白送性命?两次战争后欧洲各国政治家和人民痛定思痛,再也不相信great war这种鬼话(一战在欧洲被称为great war, 交战双方政府都宣传这将是终结一切战争的一场战争),以后欧共体建立,德法两国消除宿怨,欧洲人民现在融合程度极高,得拜两次世界大战后深刻反思之故。

提外话:

在苏格兰博物馆参观,发现苏格兰在一战时阵亡将士数远超二战。再次证明现代战争中平民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当然是在战火燃烧的土地上),而军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在不断下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