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第62集团下属部队知多少(下) -- 忘情

共:💬82 🌺5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钢铁包裹的一群软蛋。越南,朝鲜打的怎么样呢?

日本充其量是个小蚂蚁。苏联,中国才给他松骨呢!

打伊拉克算什么本事?!!

1次世界大战素质的文盲装备6,70年代技术水平的装备。战场是一马平川的打靶场,加上一个虐待狂的草包指挥。数量还占据劣势。

二战打应有能怎么样呢?整个西方加上苏联加上大部分亚洲地区。对抗两个加起来总人口不超过3亿的疯子国家。这些法西斯平均每个人头上摊上2个以上炮弹或者炸弹。最后还有两个原子弹

而且没有原子弹的话就得在日本本土再尝尝玉碎精神。

美国老怕不怕死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根本不怕美国佬。

家园 一群钢铁包裹的软蛋竟然改变

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这也太滑稽了吧!美佬怕不怕死确实不是什么问题,只是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战争理念而已。

就谈谈您所说的朝鲜和越南吧。在长津湖,一群钢铁包裹的软蛋突破了十倍于己的伏击者的包围圈,带走了绝大多数的伤员和阵亡者的尸体。在溪山,一群钢铁包裹的软蛋顶住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长达十几周的围攻。这样的战例在您所说的两场战争中好像还不是个例,我没记错吧?

家园 是啊!我们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都会战斗下去

看看最后是谁被消灭!

陆一师在长津湖俘虏了一名20军小战士。几个美军中的汉奸拿腔拿调的审问这名严重冻伤的战士。“你来朝鲜干什么”

“消灭你们陆战一师”小战士回答道。

“你这个样子,行吗?”美军中的汉奸

“国内我们这样的部队多的是,落到你们手里是我倒霉,但是最终被消灭的是你们。”小战士。

就别吹嘘长津湖了。野猪和老虎较量。野猪不被捕杀就是胜利。作为猪当然你可以吹嘘没被老虎吃掉是如何大胜。但是猪和老虎能比吗?!长津湖不就是这样吗?!有本事陆一师不要撤退看看最后是谁把谁干掉。军队不是靠撤退打仗的。从中朝边界滚到了38线。美国人不是一致认为我们是洗衣工和苦力的后代吗?!!!但是历史却证明最终在东亚他们最终只是一群连滚带爬跑路的猪。武装到牙齿的猪猪。伟大的会撤退的美国猪!

至于说死人多。兵法有进无退。在敌寇面前我们的民族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通宝推:caoban,
家园 说得好,尊严是打出来的

是要用鲜血来捍卫的

家园 关键是记住了以后哪条底线是不能过的,十七度线就没过

就是明证。

不过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越南战争,连TG的代理人都打不过。

家园 有气无铁和有铁无气是不同的。

陆战一师大败退,志愿军邸平里攻坚失败都是源于TG当时无论是手中的武器还是后勤补给严重不足。

美国在朝鲜战场初期遇见的是一只有高昂斗志和战争经验,但武器装备和火力投送能力都只有二战中日军水平的军队。

陆战一师可以有直升机空运来的铁桥来帮助铺设逃跑之路,这是TG做梦都想不到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工业生产力达到顶峰的敌人。

邸平里一战由于炮兵遭到轰炸,在只有几门迫击炮的支援下真正用血肉来攻坚。

志愿军背后只有一个年产数十万吨钢的国家,至少在三次战役之前是如此。

华虎这里说的是作战意志,双方的高下是不容质疑的。

家园 楼下有人提到美国人怕死,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伤亡率可能

比不上苏联的苏德战争,但比别的国家也是很出色的了:)我记得南方好像是四分之一的男人报销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南北战争是一次大战之前参战部队最多的战争

中国古代那些人数不可考的战争除外,呵呵。南北战争双方部队阵亡60万,大于美国一二次世界大战阵亡之和。

家园 没那么厉害了

一般一场战斗挂10%战斗人员就叫伤亡惨重鸟。

南北战争中,火线的生存率,比在军营的生还率要高。

家园 此一时,彼一时

一般来说生活越优越,越舍不得玩命。南北战争时美国在世界上还是二流水平。二战后至今,美国佬这世界老大的位置坐得久了,不免战斗意志薄弱。他们提出的火海战术,零伤亡战争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此。当然,任何军队里都有勇士,也都有懦夫。但总体而言,美军,尤其是其步兵缺乏那种有我无敌的战斗意志,过于依赖火力和高科技。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家园 这个实在不太准

战争吗,总是要打上几年才能说得上战争,打上几个月叫战役。

按这个算,打几年仗阵亡60万真不多。

不知道您把中国古代的哪些战争都给排出了

家园 比的是参战部队规模

要说死亡人数,二次大战全世界加起来也没有太平天国多吧?明清交替死亡人数恐怕比太平天国战争还翻番了。

家园 这是英国人写的,本身就充满偏见。

  人数准不准不说,就是英国本身对战场上的逃兵也是枪斃。

  我看过德国人写的书,保卢斯兵团被包围时一样有枪斃“逃兵”的事,作者当过苏联战俘,你可以说是他被洗过脑。书中也提到德国士兵一般都不敢投降,一是自知德军干的坏事太多,二是军官告诉他们:苏联人都是野蛮人,当苏联人的俘虏会被枪杀。

家园 当时苏联人的政委本身就低一级。

  二战前因双头领导的问题,苏联曾经撤消政委编制。临战前又恢复,但为了不影响军事指挥官的权威,同部队政委要比军事主官低一级,就是师配的是团级政委。这个X级类似中国的行政级别,不是职务。营级政委一般担任团政委,如果师政委伤亡了团政委顶上去很正常。职务可以在前线由上级临时任命,级别要由莫斯科下令提升,一般都要慢一些,战争中师政委的级别是营级政委很平常。

  苏联军官专业性比中国强,缺军事主官时如果一们从外调来一般由副职或参谋长接替,不会由政委拉替,而军事主官一般也不会去当政委。

家园 你给的数据和事例是一位英国人写的。

  立场可想而知。

  给你引用一下翻译者的话:

  这是Antony Beevor所著Stalingrad。Beevor的另一本书Berlin The Downfall 1945曾有国内学者著文批驳其中的苏军大规模强奸观点。Stalingrad这本书同样有一些内容不会让国内正统学者高兴,那就是Beevor披露的所谓前苏联解密档案中的一些材料。

  但不管怎样,西方学者的独立调查精神和严谨的治学作风还是值得学习。毕竟国内很多军事书籍抄的成分居多,看起来大同小异。

  SARS肆虐,不敢出屋,左右无事,翻一点给喜欢二战史的朋友们看看,也算一桩乐事。

  有不对的地方,狼兄多指正。

  最早是2003在老《舰船知识》上发表的翻译稿,翻译者网名叫closecombat,翻译的是书中有关斯大林格勒的部分,没有全翻。

  其中大事没问题,细节很令人怀疑。

  现在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从他翻译的这本书中来的。

  给你看看前言部分,如果要释稿全文我也有,快照也保存下来了。

斯大林格勒

前言

  "俄罗斯不能以常理揣度。"诗人丘特切夫如是说。斯大林格勒战役也不能完全以常理揣度。对于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纯粹的军事研究不能反映当时战场上的真实状况,就好象拉斯滕堡"狼穴"中的那些地图,将希特勒孤立在一个幻想世界之中,远离他的士兵,远离那些苦难。

  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在常规历史叙述的框架内,运用大量的新资料,尤其是来自俄罗斯方面的档案资料,记述双方部队的经历。为了再现那场战斗的空前规模,以及那场战斗对卷入其中无望逃脱的人们的影响,资料来源的多样性至关重要。

  这些资料包括战争日志,随军牧师报告,私人记录,信函,NKVD(秘密警察)对德国和其它犯人的审讯记录,个人日记以及对参战者的采访等等。在俄罗斯国防部中央档案馆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有大量极其详细的报告,这些报告当时每日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送交身处莫斯科的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它们不仅记录了大量英雄事迹,也记录了许多"非常事件"(政治委员对叛国行为的一种委婉说法),如逃亡,投敌,怯懦,无能,自伤,"反苏宣传"甚至酗酒。在斯大林格勒,苏联当局处决了大约13500名苏军士兵--相当于一个多整师的人员。我不久就意识到,将如此众多的苏联红军战士自我牺牲与NKVD特别部门(该部门不久以后即成为SMERSH-反间谍局的一部分)对动摇者采取的极端残酷的高压手段联系在一起,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那么多的前红军战士为德国人而战,这即使不能完全归因于苏维埃政权的残酷无情,也要由后者承担主要责任。在斯大林格勒,第六集团军一线各师中包括了50000多名身穿德军制服的苏联公民。一些人因受不了集中营中的饥饿而被迫入役,其它人则是自愿。在最后的战役中,许多德军报告都证明了这些与自己同胞战斗的"希维人"的勇敢和忠诚。无需多言,贝利亚的NKVD对不忠行为的规模既表示怀疑,也极为震怒。

  在今日的俄罗斯,这个话题依然是一个禁区。在去往伏尔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的火车上,我碰巧与一位步兵上校共享一个卧铺车厢。他开始拒绝相信会有俄国人穿上德军制服。但当我将德国档案中存放的第六集团军食物配给统计表上的情况告诉他以后,这位上校终于被说服了。因为对红军清洗的缘故,很明显他并不喜欢斯大林,而他的反应也因此更加耐人寻味。"他们不再是俄国人了。"上校平静地说。他的结论与五十多年前使用的措词几乎一模一样,当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曾向莫斯科的谢尔巴科夫送交有关"原俄国人"的报告。即使在今天,对伟大卫国战争的感情依然与当时无异,不可饶恕依然是不可饶恕。

  这场愚蠢荒唐、残酷无情而又悲壮惨烈的战争,正在通过大量的,完全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德国人一边,最令人震撼的还不是国防军公然卷入战争罪行的问题--虽然今天在德国人们仍然热烈地讨论着这一问题--而是原因与结果的混淆,尤其是政治理想与其后果之间的背离和混乱。入侵俄国的德军--正如大量从斯大林格勒前线寄回的信件中显示的那样--彻底陷入了道德混乱的困境。至少可以这样说,通过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征服斯拉夫民族,保护欧洲不受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侵犯,这一战争目标却导致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直到今天,许多德国幸存者仍然斯大林格勒战役视为苏维埃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通过故意的退却诱使德军中计。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视为这场灾难的受害者,而不是灾难的制造者。

  但是,有一件事是勿庸置疑的。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具有如此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如此重要的象征意义,在今后许多年中,它将继续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