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遭遇战--我和中药 -- 绿之法皇
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方向就是要建立中药生产基地,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来增加药材产量,通过质量控制的手段来保证药材合格。这个想法应该是好的,目标也算是明确的,但是实现起来困难还是不少的。
比如说这田间管理就有不少问题。比如说中药的种植密度。既然要人工种植,那么肯定是越密越好,因为这样单位面积的产出才多,收益也大。但是粮食作物还不是样样都能密植的,何况是中药材。据说这方面也有些国家的规定,但是真不知道这些规定的根据是什么。因为好像古代并没有对中药做过大范围种植试验的纪录,于是这些标准可能是现代化的新摸索吧。如果有这方面经历的河友不妨写一写有关方面的东西让大家了解一下。再有就是病虫害防治。虽然很多人包括本人都以为草药是不受虫子危害的,但这并不是事实。古人说一物降一物。虽然作为药物中药材也许很神奇,但是在病虫害面前,它们也只是植物而已。当然这里并不是要讨论农药在中草药中的应用,而是另一个问题:农药残留。其实对于农药残留的问题大家想必已经十分熟悉。这个的确是困扰中国农业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中国农产品中很多曾经因为农药问题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及时到现在农业里滥用农药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果本来用来保健甚至治病的药材里有了农药残留那可就不大好了,毕竟中国的古人并没有中药材的农药污染这种情况。我想对于农药对药效的影响肯定也不了解了。当然无论是田间管理还是农药用量这些都是比较好解决的。但是中药的产量控制相对于上面两项就更加困难了。因为在前面的单方复方中已经讨论过,很多药材的有效成份无法确定,因此绝对的质量标准也无法制定。这方面了解不多,就不说了。不过听说云南和湖南都有地方准备建立这样的中药材基地,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中药现代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制定和中药有关的药典。药典这个名词可能大家并不熟悉。简单的说药典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药物标准的统一规定。当中药进入药典的时候并没有遵循所谓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中关于药物的标准。因为你无法为大部分药物制定所谓的含量或者具体的作用位置,当然这么说并不准确,因为中医的药物按照中医的归经也有作用位置,但是目前对中医和现代解剖学对于很多位置的认识并不相同。鉴于这个争论还在继续,这里就不多说了。中医归入药典按照的是疗效,当然疗效的界定还是很有技术的,就不说了。但是中药从古书中走进现代药典也算是现代化的一种标志了。相信有个固定的标准在这里毕竟不算坏事吧。
最后附送两个小故事吧,作为凑字数也好,娱乐大家也好。故事一,记得大学的时候我有个同学家里是做药材的。有一次指导我们配花茶,据说有清凉解暑的功效。在采购配料的时候他就跟我们说,除非是很特别的情况,否则一般买花茶用的菊花应该是挑那些有些黄花的。当时大家就好奇了,因为菊花这种东西一般来说应该是白的好吧。于是我同学就解释了,因为当药商们把那些小菊花收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有黄有白的。毕竟卖药的不可能保证采来的都是白的。当然由于白菊花比黄菊花好,因此收的时候药商会按照里面白黄的比例给钱。白的自然是好的了,可以卖高价。但是收上来把黄花也不会丢掉,毕竟也是钱买来的不是?于是在初步分选以下以后,很多药商们就把剩下的黄花直接用二氧化硫熏一下,于是剩下的也是白花了。
故事二,当年在因缘际会在中药厂实习过一段时间。话说一个周末我和其他同学结束了工作就回去了,结果不巧我的另外两个同学被抓住加班。因为其他的工人都回家了,但是突然送来两车原料,于是不得不加班卸货。我那两个可怜的同学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一摊,结果那天是算是大开眼界了。据说两个人被包裹的活像个粽子,不是两个粽子,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被工作服,口罩和护目镜包裹着。由于日近初夏,那两个同志觉得可能有点夸张,就不约而同的没有太当会事。没有按照老工人的要求把衣服扎很紧,其中一个人还少扣了封领扣。于是两个小时以后,据说那个没扣封领扣的同学据说出了眼睛全身都是黑的,另一个好一点,可是他也没弄懂为什么头发里面会有那么灰。两个人在卸货只有又多花了一个小时把自己彻底冲洗干净,回到了宿舍。至于那天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我们这些旁观者是无法得知的了。于是有时在我的脑海中也会浮现出那样的景象,在一个初夏的下午,封闭的车间里,两个包裹得好像科幻片里防化战士的人在默默地用耙子把一包包编织袋包裹的大包耙开。略略的除掉里面的铁丝,水泥块,烂纸板,然后把生药(就是没有加工的重要原材料)推入一个下料斗。幽暗的光线,诡异的身影,满地的药物和垃圾。好吧,这只是想象,我并没有详细的打听,因为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但是由于那是板兰根,因此他们还算是幸运的,因为据说还有的中药生药更加夸张。我没有打听更加夸张是什么意思,不是都说what you never know will never hurt you。于是那段记忆我也只是当笑话储存在我的记忆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吗。中成药我还是买的,实习结束也拿了些那个厂出产的板蓝根回去,也算是知名品牌哦。但是那两个同学其中一个把药都送人了,据他说那次以后有了心理障碍。
和我一样!
送花!
- -- 系统屏蔽 --。
其一是汞蒸汽,这也是我们要避开打破的水银温度计的原因,因为它可以引起急性中毒。
其二是有机汞,这个是慢性中毒,是水俣病的发病原因。
汞的化合物也多有毒性,但和有机汞一样需要长期大量服用,在人体积累才能为害。
普通人缺乏科学知识,只知道一味的恐惧,却无心或无力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而有些商家就利用这一点来建立现代迷信。使人迷信并非他们的本意,赚钱才是目的。
大量的所谓的防辐射产品,实际上就是骗钱用的,当然这算是好的,除了损害你的钱包外,基本上没什么别的坏处。
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把这样的手段用来反对中医。
散布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打击人们对于中医中药的信心。
中医在多个世纪的医学实践中,对有毒药物的使用是有规矩的。
另外有人提到“龙胆泻肝丸”,这实际上正是脱离中医理论指导而滥用药物的典型案例。在日本的中医历史上的“小柴胡”事件,也是同样的原因,究其根本,就是所谓的“废医存药”,即认为中医理论无非是些经验而以,比胡说八道好不了多少;中药呢,好像还行,有时候挺管用的,那我们就来“去芜存菁”吧。其结果在日本就是“小柴胡”事件,在中国就是“龙胆泻肝丸”事件。
现在“废医存药”又被某些精英拿来“理性”对待文化遗产了,岂不知这不过是日本人20年前就走过的一条歧路罢了。
对一般的普通人,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吃你不信任的医生开的药,另外不要质疑你信任的医生的处方。合格的中医都知道朱砂是有毒的,但它在成药里的含量不足以危害你的健康,前提就是适量服用。
中医不是没有自己的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但对于企图毁灭中医的人来说,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不管他们以何种面目出现。
拉拉杂杂说了一段,自己都不满意,但也没办法,中医中药的话题太广太深,而且也是火药桶,大家凑合看看吧。
闲看蚂蚁上树:re之第五条。
婴儿吃的那些小粒,本身就没多少重量,朱砂在组方中百分比也不高,再刨去其中96%以上的不可溶性的汞成分,最后的可溶性汞含量微乎其微。小儿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吃没什么问题。
误区是很多人自己买回来给孩子长期吃。这个是不对的。看到朱砂就把药扔掉,也是不对的。走了两个极端。
生长环境、营养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同一种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有很大的不同。所谓淮南为桔,淮北为枳。会不会中药材的地道性与这个有关呢?
很多化合物是有异构体的,不同的异构体直接的生化性质往往是有很大区别的,某些异构体有益,而另外的异构体则可能就无效,甚至是毒药了
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它比水杨酸性质温和,对肠胃的刺激要小很多。
第一,可能有些未知的特定生长条件起作用。一个类似例子,枸杞宁夏的好,和土壤里面的元素有关。人工养殖了,有时候这个条件就消失了。
第二,筛选标准问题。植物如果真的是因为产生次级代谢物而有药效,那这个代谢物对植物本身未必有用,甚至有害。所以有药用的植物未必长得健健康康,很可能就是病病歪歪的。而人工种的时候,就被淘汰了。类似的例子是很多发酵用的菌种,其实对菌种来说,让它产生这么多抗生素,就是一种自我摧残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