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你刚出国时碰到过的第一个shock是啥 -- 大伊万

共:💬392 🌺13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哎,我有同学也是吉大的, 可是我却不知道, 惭愧惭愧
家园 埃德蒙顿下午5点钟街上犹如被外星人轰炸过一样。

三年前开车去埃德蒙顿玩,找饭店找到chinatown,下午5点左右的街上一个人都没有,车有几辆但是里面都没有人,加上China Town所属老城区一带,当时的气氛像极了今年Will Smith的大片<<I Am Legend>>.后来找到一个中餐馆推门进去才感觉到点人气。。。。

家园 儿子接老子的班儿,和国内国企一样

这个题目看到了很久,但一直自己也不知大最大的shock是什么.

今天想起来一个,不算最大,但也算shock

在英国读书时, 在厂里打工,大型制造型企业,老牌军工,我这个厂房就两万多个平米起码,工人上千.

我们这个组,有几个老技工,有次聊起来退休,跟我说,他儿子从school毕业了,我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school,猜测应该是职高之类,否则也不会来这里接老爸的班儿做技工吧.好一点的也可能是大专之类,但根据英国人的教育水平,我强烈认为职高.

继续说,老头说他儿子要来接他的班儿,他就退休了.我当时一开始还觉得很正常,厂子里面嘛...但是..等等.这可是资本主义的厂房....于是我又问了一遍.他确认.

事情是这样,厂里认为他是优秀工人,也认识他儿子,觉得也不错,他老了,退休了,厂子里就缺人了,但他儿子又需要工作,所以就算他把他儿子推荐来厂里.相当于接班,但不是制度化.

印象中国企也有这样的做法,也不是必须的,是得和领导商量的,这样看,厂子大到一定程度,有些企业文化就类似了.

无独有偶,有个三十来岁的哥们,很壮很色情...也是当年接他爸爸班儿来的厂子里...

p.s.这个长后来搬到江苏了,当时我们几个中国人过去就是帮着准备搬家.除了最高端的一个实验室,一千五百个工人全下岗了.当然,也包括我们,只不过,厂子不搬家我们也迟早会走.

当时和那些下岗工人聊天的时候,能感觉到很强的愤怒和失落...我想他们对中国人肯定很想说fuck的,只不过当我的面没有好意思吧.

我一方面高兴,另一方面,也觉得工人阶级真的很可怜...

家园 不说不知道

我们这几年到底从欧洲搬了多少厂回来?记得前一段时间有篇长文就是叙述从德国把整个钢铁厂搬回国内的事情,怪不得欧洲人要攻击圣火,心里都憋着火的吧。。。

家园 The kick is not there!

看了这个帖子好早就想回,可居然回不了。现在突然想通了,原来最大的shock就是没有shock!从小看见外国进口的东西就两眼放光,吃到外国的食品就特别香,看到洋人就觉得特别干净、特别帅、特别会穿衣服。出来以后发现洋货原来也带毛边,原来这里的巧克力和奶油蛋糕那么难吃,原来洋人也那么脏、长得那么歪瓜裂枣、审美观那么有限。有强烈anticlimax的感觉。出来最大的收获恐怕就发现——原来自己的国家并不是另外一个世界。

家园 【原创】给萨苏提供点他可能早就知道的素材

还是和交通有关。上世纪90年代初,大陆的高速公路刚刚投入使用不久,有关方面认为路2旁有很多设施需要保密,如果外国人乘、驾车在路上驶过,可能泄密。因此大陆最初的高速公路是禁止外国人走的。

没成想,对这条规定最先不感冒的不是外国人,而是大陆驻美使领馆的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外交是讲究对等的,中国不允许在华美国人走高速公路,美国也就相应地禁止在美中国人使用它的高速公路。可是当时大陆投入使用的高速公路不过一、二条,不走并不碍大事,对日常生活也没影响;而美国则到处都是高速公路,离开它简直是寸步难行。以前国内没有高速公路时,老美对谁走他的高速公路并无特别限制,现在国内的规定有了,美国也开始学习咱的先进经验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哥几个开始是骂翻译,美国都是highway,freeway,根本没有high speed way,你要是翻译成“高路、免费路”不就齐了?就是咱限制他走咱的高速公路他也不能限制咱走他的高路和免费路啊!打电报问国内,国内回答:当初把highway,freeway都翻译成高速公路是70年代初周总理亲自过问的,现在不可能修改了。再把事情上报给中央保密委,保密委说:制定规定时压根儿就没想着在美国还有那么些个离了高速公路没法活的革命同志。得,修改规定吧。

据说这是少有的,由于咱们在国外的同志首先受不了而取消的对驻华外国人的限制条款。

家园 我公司负责的运输

印象最深的,一是德国佬干活确实认真。中国人没法比。二是,如果沙钢也有宝钢的政策,宝钢真的不算啥

家园 是罗孚汽车厂吗?
家园 是的

这两类,能擦掉的叫水性记号笔,擦不掉的叫油性记号笔,一般都说记号笔。

家园 现在的话可能好一点...

毕竟石油来钱...

不过那个Chinatown真是相当不怎么样,Chinatown的back alley里也不会有什么人气...

家园 生活之shock

第一个星期,穿了一双国内带过来很普通的跟也不高的白色凉鞋去买菜,被多个女性注目,一个老太太直接说nice shoes,惊吓了我,再不敢穿了。接着再发现,这里的mm们穿衣怎都那么土,略有意趣的衣服全收起来,每日里仔裤配T;同时,所有的鞋店都找不到我的号码(儿童鞋店除外)。慢慢再发现,downtown怎么就这几座楼,街道还那么窄;商店就是个小门小脸的小平房,Macy's就是个简陋的货物陈列库,mall和农场做邻居。面包蛋糕比国内的难吃多了,甜/无味得要死,不由得怀念金凤成祥刚烤好的老婆饼,咽口水。。。

最大的shock可能就是失望。这观点已经被某人批评了,说我心态太negative。

泡妞
家园 我当年去美国出差...

去一个大的mall买东西,跟一个漂亮的收银妹妹聊了一会,她问我是什么地方人,她还告诉我她在韩国教过英语等等,可惜当时已经有未婚妻了,要不然一定要好好聊聊...

家园 我的shock比较多.

第一个shock是第一次去英国,下午3:30到了London,结果看到太阳下山了... 我很shock的跟旁边的法国女人说这事情.后来研究了一下地图才知道英国的纬度太高了.

第二个shock也是在英国,天气变化太快了,刚才还艳阳高照,一会乌云密布,下雨了,再过一会天晴了.看来这个岛国的天气跟中国那样大陆性的气候确实不一样.后来去美国Oregon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

家园 哈哈,糕点确实比不上国内

我在国内的时候,美国外教说她到中国来最大的shock就是——这么好的蛋糕竟然这么便宜

家园 哈哈,同感

我看到过一个胡子拉碴的老男人抱着个伸兰花指的光下巴小伙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