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共:💬1701 🌺436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觉得这是个狡猾的反问句哈。:)

你的问题,已经将你文章之意,透露五六成了。

罗马人口小议,陈经已经奉上了。

但是我查了几处研究资料,大家口径不同,还请甄别一二。实在不行,宜粗不亦细吧。

但随着罗马人口的增长,其战时的动员潜力一直在不断增强。例如,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至201年)时,罗马的总人口已多达300万,即使在坎尼会战中被名将汉尼拔一举消灭了6万人,仍能迅速动员25个军团投入作战。

《罗马人口小议》里则说那时500万。

至于罗马最高峰时人口,更是说法众多。我已经不敢列了。

家园 吉本的书,自是名著。他对基督教的看法,呵,有些人是不敢引的。

他在回忆录里说,“由于我始终相信《福音书》的传播和教会的胜利与罗马帝国的衰落是密切相联的,所以我着重于这一变革的原因和影响,把基督教徒自己的着述和辩解同异教徒投向这一新教派的公正或憎恨的目光加以对照。”

《罗马十二帝王传》非常好,雅俗共赏。关于人性,关于一些制度改革,颇有可看之处。

罗马史的题目太大,你还是宜粗不宜细吧。等着给你捧场。

家园 汉字是表音的

幸亏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啊!!

汉字是意音文字,不是纯表音文字。汉字不表音的话,形声构字就解释不通了。形声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统一了语言和文字,统一了文字的形音义。

在单字上,方言和方言的区别是元音辅音的区别,但组合起来表音的规律是一样的,历来的反切注音就可以作证。

家园 ——确实,应说“不是纯表音文字”更为准确。多谢。

特意拖长了读反切是很有趣的。:)

反切和拼音,说白了是一回事。

家园 一些个人补充

用现代国家与现代常用均衡不同国家国力标志的综合国力来评价古代世界有立足点但是也有的缺陷.

比如,你想调查的人口问题。首先你要明确两方面的概念才能明晰你所要讨论的问题:

1.古代世界的相关范畴

以希腊化为例,今天所说的希腊世界大体指以伯罗奔尼撒半岛为中心的希腊化世界。由于希腊山地纵横,土地多较贫瘠所以,希腊世界实际为一个个规模不大居民点通过商业与各种同盟紧密联系起来的城邦体系。粗略的说可以划分为以雅典与小亚为中心的爱奥尼亚人,以斯巴达为中心的多里亚人和以奥林匹亚为中心的伊奥利亚人。这里还要区分希腊世界和泛希腊化世界的范畴,前者可以归类于为对抗波斯侵略而结成同盟的31个希腊城邦,而后者的范畴几乎可以涵盖整个亚平宁半岛南部肥沃的土地与西西里,以及此地区以东包括部分黑海沿岸地区在内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在不同时代,这些具体的区域有很大的波动。而且由于古代希腊与罗马世界,人口自由迁徙很少受政府限制大体是那种有多少粮食养多少人的范畴。而且古代世界自然灾害与战争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对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又很大,所以要给出一个古希腊罗马世界人口情况一个准确的估值在目前很难做到。不过就个人观点,可以通过当时战争中动用的士兵人数倒推你所说的人口情况。因为鉴于古希腊罗马时代中可许技术发展较为缓慢,尤其对于时代跨度并不大的古希腊时代而言,在整个古希腊时代尤其是历史可考的颠峰时代从目前的资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时代前后对于一个士兵的恒定的物质后勤支持与人口之间的比率关系是相对衡定的。简单的说,通过维持一个古希腊士兵的人口数字的比率可以倒推当时希腊的人口。比如,希波战争中31个希腊城邦的总兵力为10万。而维持标准骑兵兵3个月短期作战的人口负担为1:30,而一个普通士兵的日常作战做需也需要至少10个成年劳动力来负担。因此我个人推断当时希腊31个城邦同盟人口中成年男子的数字在100万到300万不等.具体就要通过资料考证出各个城邦参战兵力的兵种构成就可以了。不过这里值得插一句的是海军,古希腊时代航运发达在和平时代水手和浆手在战时往往直接征召为士兵所以上面说的比例换算仅限于陆军。至于说到罗马,则涉及的更广泛。罗马时代按照历史的划分粗略可以分为历史形成期、共和时代、帝制时代和双罗马时代。如果把西罗马时代灭亡后的拜占廷时期也算进去的话时代跨度更大。而不同时期,在帝制时代前有一个赋予罗马各个城市居民罗马公民权的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导致全罗马共和国的大叛乱从而引出了段12黄金同盟的传奇。而到后期,则在全罗马境内是否赋予蛮族罗马公民地位的问题。就个人观点,你的讨论不妨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时间段来作为你思考的参考点去延伸你的体系。至于亚历山大,他个人的成就在古代世界的历史中尽管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就你的问题而言的具体考量很难有多少实际价值。毕竟,亚历山大的帝国在他死后随即分崩离析了。

2.古代世界对人的范畴

这里其实牵涉到很具体的范围要严格到具体数字来追究,你完全可以发展出一门古代史学科。为什么这样说,这里还是要看看古代史。先说中国,中国是一直到雍正时代才开始摊丁入亩的政策。直接点说,雍正之前的各个封建王朝一贯的制度是计口不计丁。实际也就是统计直到户这个单位,而不到丁。那时候丁是指可以作为国家兵源与徭役基础的成年男子。老人、妇女和未成年人是作为附属于成年男子的所以,并不在国家统计数字计算之中。所以,中国即使在秦汉时期就开始统计全国人口与户籍也无法准确的得出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概念,只能是概略的估计。

中国既然如此,换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相关统计就更不堪了。直接点说,西方对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实际起自吉本的《古罗马衰亡史》,由于当时历史资料的匮乏,把这本书看成是当时的吉本出于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构建的一个罗马世界丝毫不为过。直接点说就是,由于历代战火,可以直接帮助你问题的资料即使存在也大多佚失。实际点说,你的问题没有多少现成的资料可以对你提供用的帮助。

其实这里还牵涉到一个前面话题1.中到的话题:公民权。实际点说,就是你所说的人口是说包括各种人等的总人口还是仅仅包括被赋予公民权的那种人口。前者难度很大,后者资料还是有积存的。

最后,说下个人观点。古代世界是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古希腊与罗马的时代,他的文明与法律对现代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今天熟悉的民主至于与法律条文都直接与间接的起源或直接引用于那个时代的具体。但是,古代社会的国家、民族概念和当今社会有的非常重大的区别。比如说,妇女得到普遍的公民权利(如选举权、就业权与财产保有的各种基本现代公民法定权利)是直到20世纪才得以实现的的。在遥远的古代,妇女根本就不是当时统治者眼中的完整而独立人的概念。其他具体到古希腊与罗马的世界,不同的时代不同人口的在不同阶级的构成影响各不相同,相关论述也很多具体可以参考前辈们的研究。作为举例,我可以说值得参考的是:作为罗马帝国崛起的中坚小自耕民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共和国晚期因大土地所有者的竞争边缘化与日益破产与被兼并对罗马最终走向帝制的影响。同样,这个话题也直接联系罗马的暴民民主政治的泛滥。而这些斗争的小范围版本则几乎贯穿了,整个希腊社会变迁。希望我说的这些可以在你的思考里加以重视。不过,你的出发点从人口构成的角度看当时古代世界的综合国力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与做研究的出发点,很期待你的相关文字。

家园 花。无宝。看来rp不好。
家园 一姓不再兴和一族不再兴?

诸君提供许多帮助,极为感谢。仔细想来,我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希腊、罗马的辉煌都只有一次?

如果在公元5世纪观察中国和欧洲,可能觉得两者情况是差不多的,都是因为帝国内部的腐朽,“内部无产者”离心离德,“外部无产者”即蛮族趁虚而入,摧毁了帝国。在800年观察中国和欧洲,又可能觉得情况是差不多的,历经战乱之后帝国又得到了重建。然而查理曼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远远不能和唐朝相比。此后欧洲的历史进程就和中国完全分道扬镳,再也没有统一过,甚至连统一的意愿都失去了。罗马帝国当年怎么也有上千万、至少几百万忠诚的臣民吧?但后来连罗马人这个民族都消失了(没错吧?)。现代的希腊人和古代的希腊人之间有多少关系,谁能告诉我?中国有个说法“一姓不再兴”,一个家族不能再次当皇帝;而欧洲却是“一族不再兴”,历史舞台上的民族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什么会有这样基本的区别?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崩溃,这固然是个重大的题目,但历史上所有大帝国都崩溃了,包括中国的汉朝、晋朝,所以罗马也不是特别特殊的。对历史影响更大的在于帝国崩溃后是否重生,影响最大的在于人民的自我认同能否保持。谁能解释这其中的奥秘?谢谢!

家园 我觉得保持“自我认同”,“书同文”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地方大,方言多,其实咱们好多省的方言,对其他省来说都算得上是外语了(相较于欧洲各地语言),可是咱们的文字是一样的,不管说哪里的话,写出来的字可是一样的,就算是百十年前的书,也是可以看懂的。这样在帝国解体后的分裂动荡年代,各地的文化还是可以相通的,比如南北朝时期。

欧洲是拼音文字,不同地方的方言,最后写出来的字就越差越远了,在帝国解体以后,“普通话”这一约束消失后,各地都越来越多的用自己的“方言文化”了,这样,各地的文化上的直接联系就被割裂了。

家园 刚才我还在回科大胡不归的帖子

说我觉得中国在帝国解体后能保持“自我认同”,“书同文”有很大作用。

现在看到您的帖子,咳,就没早点看见,早看见了我就不自己唠叨了,早点献上一朵花就好了。

家园 罗马没有统一过欧洲

罗马帝国王朝更替不比中国少

家园 作一个希腊人意味着什么?

汉字在保持认同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过我还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民族认同的问题,就是一个民族自我定义中的最本质的属性,请大家集思广益。

作一个苏美尔人意味着什么?

作一个埃及人意味着什么?

作一个犹太人意味着什么?

作一个波斯人意味着什么?

作一个希腊人意味着什么?

作一个罗马人意味着什么?

作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家园 不知道你是什么版本?

我记得那套老的商务印书馆版是节选本。

家园 出生是不能选择的

生下来了,就是人了。

作为一个人,生存是首要的。但现实是复杂的,常常有人为自由(不单指人生自由)而放弃生存,我们站在赞同的角度称之为英雄。

国家和民族有时又是两个不同的集合。有不认同国家的,但是否有不认同民族的呢?汉奸是相对国家而言还是民族而言?

家园 回花一朵。握手。
家园 陈先生讲完“书同文”,是否再讲讲“科举”?

科举给中国带来的进步以及宋开始后的弊端,陈先生在鼎革的那边已经谈到过。那么文革后,TG恢复高考,延续到现在的以语、数、外和文理为内容的考试内容,以及后续高等教育。对现代,影响了自60年代出生人到1990年出生的许许多多的人,也包括了众多的河友。个人认为其中之意义也十分巨大。

陈先生可以分析一下吗?期待您的佳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