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炒冷饭】迈向“蓝海”的第一步∶西沙海战(完全版) -- 宝剑橡叶骑士
靠近苏联海参崴,可以便利地接受装备、与苏联海军合作交流。米帝海军依托南韩日本,不停地在黄海上转悠,电子侦查船都开到了朝鲜眼皮子底下,不能不防北面
甲午海战对国人的刺激过于强烈,这也算是历史阴影吧...
宝剑橡叶骑士的大作是本人看到的有关西沙之战的最为详细的文章。拜读后在欣赏之于也感觉有些内容值得商讨。
西沙之战是由原南越当局一手挑起,在其选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的一场小规模海战。由于我方受到那愚蠢的和极不负责的不打第一枪的纪律约束,越方可以从容的开火,打出第一个齐射。
大家现在知道海战是在白天和极近距离下开始的。越方的第一个齐射非常准确。而问题是我方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打击。
曾经看过一篇讨论舰艇抗打击力度的文章:一艘3000吨级的驱逐舰对130毫米炮弹的承受力为5。简单的讲,5发命中弹(130毫米)可让一艘3000吨级的驱逐舰失去作战能力。
越方的127毫米舰炮的毁伤能力基本等同于130毫米炮。而我方的扫雷艇和猎潜艇约为3000吨驱逐舰的6分之一和15分之一。对127毫米炮的抗打击力绝对小于5。对76毫米炮的抗打击力也很难大过5。越方一次齐射可发射127弹两发,76弹3发外加各种较小口径枪炮弹。一次准确的齐射就基本可以让我方一艘舰艇退出战斗。这就是为什么南越当局敢于在西沙开战的原因。
这里需要指出我方扫雷艇没有装备85炮只有两座双37和双23。而猎潜艇除一座单85,一双37和两座双23外还有两座5联装火箭深弹。作为我方主力的37炮和23炮除了对没有防护的软目标有一定的杀伤力外,对中大型舰艇基本没有破坏力。85炮虽然有一定破坏力但数量太少。真正有威力的是火箭深弹。该弹射程1200米,弹重40公斤。其毁伤力远大于130炮弹。但其毕竟是用于攻潜,位于无防护的前甲板。装填时水兵极易受到杀伤,另外由于太重在舰艇高速机动时基本无法装填。
在这样的条件下仓促应战,如果不是由于越方的一些失误,我方原本没有可能获胜。
在实战中越方首先集火攻击389和274。两艇在越方第一次齐射后严重受损。舰桥都被直接命中。274的艇长,政委和一名水兵阵亡。389的艇长被气浪抛下大海。
这里讲点题外话。389的艇长后来被我渔船救起。这位打的最差的艇长战后却火箭般的升到海军副司令的位置。不过在四人帮倒后就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389在严重受损的情况下能否和396一道用那小小的37炮将“李常杰”号和“怒涛”号严重击伤,本人不敢苟同。本人了解的情况是389很快被击中弹药库和机舱,爆炸后起火失去战斗力。勉强冲滩自保。战后检查389一共中大小炮弹37发。艇员阵亡15人。
而发生在274上的事情却对后来战局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在真正被打坏之前,越军的一颗炮弹打燃了274上的烟幕弹。越军判断274起火,失去战斗力,于是放过了274。越南人太过于自信了!
接替指挥的副艇长,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指挥水兵完成了火箭深弹的装填,然后将这些火箭深弹盖在“怒涛”号的头上,立刻让其失去战斗力,燃着烈火漂在海面。“怒涛”号之倒霉是因为别的越舰都离我舰太近。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海战只打了23分钟。越方在怒涛”号被打坏后很快就脱离了战斗。越方是否真的误以为火箭深弹是反舰导弹就不得而知了。
而277编队只不过打了只落水狗而已。
就罗梭这些。
欢迎拍砖。
赶紧送花。
来之不易。
如果当年两岸都能放下政治成见而联手。。。
1、“271和274属于喀朗施塔特级猎潜艇,艇小火力弱,标准排水量仅有300吨,全长55米,柴油机动力,航速27节,装备85mm单装炮1门,37mm单装机关炮2门,25mm双联机关炮3座,水雷20个,还有若干反潜装备,乘组员40名”
首先纠正你的资料错误:参加西沙海战的6604型猎潜艇(即使中国生产的喀朗施塔特级猎潜艇改进型)标准排水量为320吨,武备为1座85毫米单管舰炮,2座37毫米双管舰炮,2挺12.7毫米机枪,反潜武备为2座1200型火箭式深弹发射炮,2座大型深弹投掷架,另外还装备有布雷轨,成员组为60人,其中军官4人。
如果我们考虑到6604型猎潜艇的排水量是320吨的话,那么就可以看到,它的火力配备是相当强的。特别是其85毫米舰炮,在同级别舰艇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因为中国海军赋予6604型猎潜艇的作战任务并不仅仅是反潜,在必要时还要求其可以当作护卫艇使用遂行近海水面作战任务。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型猎潜艇,同时还是一型火力强大的护卫艇。这也是南海舰队选择派遣它去西沙前线的原因。在西沙海战之前的“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中,火力配备与喀朗施塔特级猎潜艇类似的62型护卫艇(装备2座双37mm炮,2座双25mm炮)曾击沉过比自己大的多的国民党海军舰艇,可见其火力之猛烈。
2、“最为广阔的南海,仅靠一些轻型舰艇,甚至于武装渔轮来守卫,不能不说其中有着严重的失误”
不能说中国海军决策层对此没有觉察。早在60年代中期,海军就正式下达了火炮护卫舰设计任务书,明确要求新型护卫舰能够在南海全海区内执行任务。这一设计任务的结果就是后来的65型护卫舰。该舰共建造了5艘,至1969年全部建造完成。1974年时,这5艘舰中有4艘(501“下关”舰, 502“南充”舰, 503“开源”舰,504“东川”舰)配属在南海舰队。当时在南海周边,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可与65型舰抗衡的舰艇。也就是说,当时南海舰队并非没有较大型的舰艇,只是由于没有觉察到事态的严重性没有及时派出罢了。
3、“在台湾,蒋中正先生批下手令∶“查我东海舰队,赴西沙作战,沿线我国军,开放航道,太平岛军医院随时待命,救治西沙之战伤员……”,”
这段话被许多地方反复引用,但我始终认为是无稽之谈。原因有三:
第一,蒋介石不可能称东海舰队为“我”舰队;
第二,太平岛在南沙,解放军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放着近在咫尺的永兴岛不去,而去距离战区比永兴岛甚至海南岛还要远的太平岛寻求补给。
第三,太平岛上当时只驻扎着国民党海军的一个海军陆战排,根本没有“军医院”。
在台湾,蒋中正先生批下手令∶“查我东海舰队,赴西沙作战,沿线我国军,开放航道,太平岛军医院随时待命,救治西沙之战伤员……
>>>出于统战需要编出来的神话?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事实上所有的边境冲突,都不是双方一碰面就动枪动炮见生见死的,都是从对峙开始逐步升级到互相交火。每一次边境武装冲突,双方在开始交火之前,事实上都是早就互相瞄准对方做好射击准备。像西沙海战时,在越方开火前,中越双方舰艇都是炮口瞄准对方,越方炮口一亮我方就立刻开火还击。而珍宝岛那次我方在判断苏军可能武装进犯之后就抢先派人携轻重武器上岛埋伏,苏方刚一开火立刻遭我军埋伏分队还击。所以在这类冲突中,开第一枪事实上并没有实质性的优势,除非早做好了把冲突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否则开第一枪在军事上并没有实质意义,反而在冲突后的外交工作上带来严重的不利。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方事先做好了大规模越境反击作战准确的情况下,就丝毫未考虑第一枪的问题。
是在89-91年出版的一本文学杂志上,
96年左右,在朋友家玩时翻到的。那篇系列文章除了有西沙海战,还有描写60年代我军在海南岛对付不断打擦边球的美国飞机。
当时我已经算是舰船知识的忠实读者,所以对这类史实都有所了解,因此也就没感到陌生。
那上面描写的是:当接到我军增援舰艇要过台湾海峡的报告时,蒋介石身边的军官问蒋如何处理,蒋只是说“西沙战事紧哪”。
杂志的年代我是推测出来的,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杂志的彩页中,有整整两页是关于89事件时,部队镇暴的照片。
如果按航程算,中国大港口中距离海参崴最近的是上海,而它恰恰是东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最大的敌人貌似不是在太平洋泡澡的美帝吧?在边境陈兵百万的苏修才是中国的最大敌人。北海舰队担负着封锁渤海湾,拱卫京师的重任,自然装备要好了。
而是故意不派的。
西沙那几个岛被南越很早就占了,随着越南战争临近结束,中国肯要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被北越接管,北越是友好国家,要动武就比较困难。
但中国对国际纠纷有个一贯的原则,就是不开第一枪,虽然在战场上谁开的第一枪是个很难说清的事。
南越早就占了那几个岛,几个兵一直在上面安安稳稳的呆着,自然也不会没事来惹事,干等着永远也不会等到南越兵来开枪。
中国要让南越开第一枪,干等是等不到的,但事情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不能等到南越垮台以后,于是
先派几艘渔船,让渔民去上岛,南越驻军(据说只是被流放的犯错兵)赶不走,就派军舰来拦渔船。
中国顺理成章地派军舰去护渔,但派大舰去,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南越军舰是不敢开火的。派几艘小艇去,实力相差很大南越军舰才有可能敢用武力解决。
我认为当时派几艇小艇根本就没打算这仗能打赢,只要南越一动火,不管赢输中国就有借口大打一场,没想到南越海军根本不经打。
后续就是中国大小军舰、飞机派了一大群,南越海军根本没敢再出动。至于攻岛等于是演习,上岛时南越驻军没有抵抗,都跑去杀猪了。
否则他们辛辛苦苦养的猪就可能吃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