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袁崇焕的八旗后裔(修订稿) -- 任爱杰

共:💬61 🌺8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文

不知佘家后人近况如何?

家园 谈及这类问题的时候,还是不要讨论亲属的好

我觉得讨论本人就可以了,至于袁崇焕的儿子,其实说起来,袁崇焕本人也没法负责,而他儿子的行为,也不能说明袁崇焕怎么怎么样。

真要说起来,那文天祥的弟弟还那个什么呢,呵呵

而且文天祥说了,他弟弟投靠蒙元没问题,因为他弟弟没受过宋的恩惠,那这又说开去了,这证明文天祥效忠的不是民族啊。

其实我觉得,这种东西没必要过分讨论的,文天祥的弟弟和袁崇焕的儿子一样,无损于他们本人地位于分毫。

家园 请注意一下主贴中的《明史》成书年代

《明史》完本的时候,不论哪一支的袁崇焕后代都没找到。所以指责《明史》不客观是不对的。

另外,《窃明》作者说《明史》是清朝编写的就不予采信。这就是预设立场了。《明史》的真正作者是万斯同及其他明末遗老遗少(例如黄宗羲的后代)。在很多问题上,《明史》一面口称“我大清”,一面也毫不讳言“我大清”的失败。

从袁崇焕的本传来说,看不出任何给袁崇焕涂脂抹粉的地方。事实上,《明史》对袁崇焕的评价并不高,只不过说“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而列举袁的功绩无非“崇焕偕应坤、用、率教巡历锦州、大、小凌河,议大兴屯田,渐复第所弃旧土。”和“宁、锦大捷”。同时也指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妄杀”。

袁崇焕最后被崇祯所杀,正如前人指出的,并不是崇祯中了满清的反间计,而是崇祯对袁崇焕有了猜忌。袁崇焕杀毛文龙做得太过分。皇帝当时不敢发作,只因袁崇焕拥兵十多万,也是唯一能够在辽东独当一面之人。但后来皇太极搞战略迂回,崇祯自然迁怒袁的头上。于是新帐老帐一起算。

不管袁崇焕是否跋扈。他守卫辽东的事迹是不容否定的。而《窃明》的作者把一个为国尽忠的烈士硬要说成是叛徒、奸佞,真不知是何居心!

家园 明史编撰在乾隆年间了

袁的儿子入旗有军功,这不应该是秘密。

如果明史编撰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袁有这么个儿子,

反倒后来都知道了,这不奇怪吗? 是有什么重要史料

在后世发掘出来了?

家园 朱皇帝的后人还是蒙古旗人呢

明英宗给俘虏后在蒙古留下了后代,到了清朝就是蒙古的旗人。这事《明史》也不载。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只不过史官可能觉得无法确证而不采信罢了。当时要确定某人的后代只有靠族谱。寿山那一支既然是“遗腹子”自然也不会有族谱。

家园 你可以选择

史官不采信的说法,认为他们主观上是公正的。

但是明史的不公正被你自己的帖子证实了,这是

明史客观上不公正,和他们的态度无关。

所以你现在读明史的时候,那一段应该按照历史

改写成“袁有一子,入八旗,有军功”,对吗?

家园 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就不明白,袁的遗腹子,其思想形成跟袁根本没有关系,就算入了八旗,又能说明什么呢?

况且战乱中遗腹子,这一支人自己不宣传,别人不可能知道他们是袁的后人。在平反前,袁一方面是满族的敌人,另一方面对汉族来说是汉奸,他的后人对这样的祖宗自然是能瞒就瞒。

最后,袁有子无子,和是否“家无余财”也没有任何关系。

家园 《明史》不是后人写的

史官采信什么,不采信什么。后人是无法控制的。

朱皇帝的一支后代是蒙古旗人,当时知道的人不少。但是很显然这一支是拿不出族谱来证明的。估计明朝皇室的玉牒里也没有。那么作为严谨的史官当然宁缺勿滥。

同样,袁崇焕如果真有旗人后裔,多半也是拿不出族谱来的。何况,谁没事碰到一个人就说自己的祖宗是谁呢?所以这一支在当时即使不为人知也不稀奇。《明史》不载,只能证明《明史》的治学严谨,而不能证明其不客观不公正。

家园 你没完全明白我的意思

明史是正史,流传很广,对历史人物的影响很大。

历史人物的地位不仅仅存在于专业历史研究者手中,

舆论和通俗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敢打赌

很多人是通过金庸的小说来了解袁崇焕的,比如我

就是。

我承认客观的说袁的历史地位与其后人关系不大,

但是不能够说完全没有,尤其是其亲子,家风

影响应该有,我不想争论这个有多大,或者你

说很小也没有关系。 但是明史塑造的这个悲剧

英雄很大程度在于其际遇悲惨,“磔刑”,

“百姓生食”,“无子”,“家无余财”,都是悲剧

的一个因素,明史在其子祠后人上的不客观描述

加强了这个悲剧,也间接强化了袁在历史上的英雄

地位。固然应该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历史客观,但是

也要客观承认人是感情动物,写在人心上的历史是受

这些悲剧因素影响的。

抛开这些袁惨死的悲剧因素,他作为英雄的作为实在

不多。

家园 如果你因为明史的错误

而得出明史作者更为客观严谨的结论,你应该好好想想

问题出在哪里。

我没有办法接受这样荒谬的逻辑。

家园 如果你因为自己的假设

而得出《明史》作者不客观严谨的结论,你应该好好想想

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你假设《明史》的作者一定知道旗人后裔这一支的存在。事实上,没有任何史料证明这一点。

第二,你假设《明史》作者一定要把这支旗人后裔写入史书,否则就是不客观。呵呵,有本书叫做《叫父亲太沉重》不知你看过没有?假设你是史官,写《周总理世家》的时候,会不会把这篇东西的内容写入正史?如果你不写,过了几百年,假设有人突然信誓旦旦一口咬定那本书说的是真的,是不是你就不客观严谨?

我没有办法接受这样荒谬的逻辑。

家园 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的观点

呵呵,争论不在于胜负。在于是否合理。

家园 小妾生的遗腹子,又是颠沛流离

家风哪还会有什么影响。况且我也说了这一支后裔(姑且认为是真的)没有理由在平反前自爆是袁的后人,而他们自己不说谁会知道?因此没有证据说明史有意隐瞒。

家园 从袁儿子的角度看

父亲被朝廷不明不白地剐了。那么讲家恨,第一是明朝皇帝。毛文龙的儿子则不同,他的仇家是袁崇焕,而这个仇已经由国家替他报了,而且报的那是相当的痛快淋漓。张自忠的情况当然就更不同。

能把国仇放到家恨之上的人,我只有崇敬感激;不这样做的人我也不觉得此人道德上就如何低劣,只是作为敌人有机会的话一枪击毙罢了。

家园 怎么说呢?

遗腹子怎么样呢? 一般不还是需要妈妈照顾,需要

亲友照顾? 即使人去世了,影响还是会有的。

为什么儿子进牢房了老子觉得丢人? 如果一点关系没

有?:)

不过,这个不是我上贴的重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