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战场上的蒲公英(四十二) -- 王外马甲
马甲兄从当时小知识分子的角度真实地描绘了过去的那个年代,功德无量。印象里好象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写过。原来柏杨写过一点他从沈阳逃亡过程中对王者之师的见闻,但毕竟很短。当时参战的很多老兵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经历得多却写不出来,或者根本没有想过更深的意义,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读过的解放战争史仅仅是战场厮杀而已。其实,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读了马甲兄的文字,才能明白为什么当时的共产党军队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也能拼死打败国民党军队。感谢好记性的蔡长官,感谢好笔头的马甲兄。
种这两种树,是定居的标志。
15军在成为空降部队之前打过上甘岭,蔡智诚要能从那仗里活下来绝对要极强的rp。
一定是:时也,运也,命也~~~~
这位罗里八嗦的担架队的管理员不会是好人王三官吧,看起来似乎应该不是。王三官47年在大别山就是模范管理员了,现在应该升职了吧,呵呵
中野攻占宿县后,为了阻敌北援和防止徐州之敌南逃,一夜之间,徐州南郊的三堡至宿县一百多里的铁路线不翼而飞;徐州解放后,以徐州为中心的曾被严重破坏的铁路要修通,结果20天时间,东起新安镇,西达洛阳,南抵宿县,北至济南的陇海、津浦铁路全部贯通。
一般说淮海战役是共军60万对国军80万,但活跃在淮海战场上的民工有597万,随军作战的常被民工100多万,这才是真正的人海战术,难怪有国民党将领感叹,要对付共产党的人海战术,唯一的办法就是人洋战术。呵呵
花
赵锡田脸上涂了煤灰,看上去像个老兵,想蒙混过关。没想到被部下指认了:“这就是我们师长!他自以为是,差点让老子上西天!”
不知道蔡中校回去后又打算干什么,又干了什么?既然已经有了这个想法,为什么还要东南飞呢?
黄维毕竟是外来户,胡老头当时还没跳伞下来,基层心中的长官只能是副军长杨伯涛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我也不清楚胡老头是几号跳伞下来的,马甲能查一下吗?
真不知道又该受到什么样的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