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三部分:激战胡康河谷(一) -- 风中的羌笛

共:💬72 🌺5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惊喜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地摊文学的特点就是胡编,吸引眼球

至于考证,是从来也不会去做的。比如现在那部<我的团长我的团>,就带有这种毛病。里面的武器装备对于1942年的远征军来说简直是天顶星制造。M17钢盔、M1钢盔、加拿大机枪,还有那些装具什么的,尽是将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一股脑往上面搬。至于历史真实与否,我只能说文学作品的特点就是虚构,但大家千万不要把它作为史实来看。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又一部令人失望的战争剧,即将诞生。

家园 好啊,不看也罢,省下时间接着泡西西河。
家园 美式装备的威力是靠美式后勤来保障的
家园 就是就是。西西河发文章比那些强了不知多少倍。
家园 于邦的战果似乎太大了

这一数字出自哪个资料啊?

家园 双宝炸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兄说的是狭义的于邦解围战战果

那个解围战的战果就是几百人,而我文里是一个总计,从李家寨被围之前算起。这类问题可能表述不同结论也不一样,比如孟关瓦鲁班之战,数到的日军尸体是750多具,但实际上从进入胡康开始日军已经阵亡至少4000人,伤者万人。

兄读书细致,赞一个。

家园 【原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三部分:激战胡康河谷(四)

四. 胡康河谷的丛林铁钳

初战的胜利极大振奋了驻印军的所有部队,也给遥远的国内送去了安慰,许多报纸大肆渲染于邦大捷,战果在纸面上越弄越大,最后直逼歼敌2500人这样牛气烘烘的数字。在抗战的艰难时刻,夸大其辞这种诟病偶尔也能起到振奋国人士气的作用,有军方门道的各家报社自然不肯放弃如此轰动的题材,很多记者搭乘驼峰返航飞机飞到印度,专门来描述这支闻所未闻的中国军队。他们赶上了正在新修的公路上意气风发坐着美制GMC大卡车前进的新22师,各种各样的装备让外行的记者们兴奋不已。从此在新22师攒动的英式钢盔丛中,经常会夹杂着几顶软边礼帽,很快,记者们将把新22师的英勇战斗,全程报道到正面战场每一个角落。新22师这支脱胎于200师的后生部队,也随着报道而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它的战斗成绩很快使它一跃升格成为中央军系统里的王牌。

而前线将士则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丛林攻击战十分吃力,尤其是正面攻击,这一点人人深有体会。战斗两个多月,新38师损失了一名营长、五名连长和若干班排干部,这种损失率也逼着他们改变战术思想。在师召开的团营级干部会议上,孙立人提出了避免正面攻击,以绕道迂回侧击的方式,专门打击敌人下腹部的战术,得到了全师官兵的热烈响应。孙立人还做了一个顽皮的承诺:不打下孟关就不刮胡子,后来有段时间,他果然满脸胡须,一副异常粗野的模样。

这时,日军18师团55联队的残部已经全部逃到大龙河东岸,在于邦对面的巧家一带设置防御意图固守,等待后方援军到来。但是此时鬼迷心窍的缅甸日军司令部已经顾不上增援18师团,前18师团长、现缅甸方面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的眼睛天天在印度东部地图上打转转,因帕尔的战火,已经如箭在弦上,几乎所有运输部队都要抽走。不过18师团有很多私货,他们在两年前的追击战里缴获到了数百辆卡车,这些车辆并不属于日军独立运输部队,18师团的问题不是缺少卡车,而是缺少正规的司机。仅此而已。

最严重的问题来自天空。日军第5飞行师团力量已经削弱,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同时,质量上也已经没有任何可夸口的地方,它的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全面逊于盟军,而且受命只能准备全力配合乌号作战,不允许在其他方向浪费资源。盟军控制了胡康河谷的天空,P-51开始成群结队在战场上空游猎,日军从加迈到大奈河前线的补给线随时可能由于遭到大规模空袭而瘫痪,数不清的便桥被摧毁了又修好,修好了又被炸毁,许多卡车还没接近战场就在简易公路上烧成了焦黑的架子,上面还有萎缩的人体倒挂下来。

牟田口中将认为,只有倾全力击溃和消灭印度东部的英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到那时侯,印度人会和日本一起推翻英国统治并退出战争,从喜马拉雅山上流下来的布拉玛普特拉河的河谷里那一串美军用来给重庆输血的空军基地自然也就完蛋,而那个讨厌的雷多基地里的中国军队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所以他给18师团的命令很明确:坚持就是胜利,不要在进攻中浪费自己的力量,只要因帕尔战役胜利结束,一切苦难都将过去,缅甸的圣战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皇军的传统历来是不计较任何牺牲和困难。18师团在这个命令下进行了积极调整,田中新一师团长亲自到达孟关坐镇指挥,他是大本营参谋出身,也曾参与策划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准备用55和56两个联队在大奈河前线紧紧顶住中国人的攻势,114联队留作机动,拱卫孟关直到雨季来临,那个时候中国人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退回印度。可他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中国人已今非昔比,在日本帝国败相已现的局势下,缅甸日军为挽救战局而进行的孤注一掷也使他这个方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参谋出身的师团长毕竟还缺乏直接指挥大兵团的锻炼。这个曾经战无不胜的英雄师团面临着严重灾难。

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的两只拳头已经一齐打出,继新38师开赴胡康河谷之后,新22师也全部到达战场,源源不断的战士从那加山的各个皱摺里到处涌出来,挤满了新平洋小盆地附近的山头。在这个窄窄的小盆地里,公路旁边的干河滩上新修了一个小型机场,天天都有联络机起起落落,里面坐着情报员或联络官,有时孙立人等将领也会随机视察前线,而返航的飞机通常则会带回危重伤员,伤员一下飞机就马上住进这里的总部医院,许多伤员就是因为跑赢了流逝的时间而得救。美国立体化的交通联络方式使驻印军受益不浅,中国军人切身体会到强大的工业生产和强国的关系,在羡慕的同时也萌生或坚定了科技救国的念头。机场旁边到处支起了堆放各种物资的帐篷,每天都有大批汽车在这里来来去去,灰尘扬天但人人干劲十足,这里成了前线最热闹的地方。

1944年一月初,新22师的前卫65团在师工兵营保障下,也由新平洋悄然南下,从已经没有了枪声的拉加苏高地附近绕过,渡大奈河直趋大洛。这段地方是一年半前他们经过的伤心路,昔日旧人早已化做堆堆白骨森然满地,老兵新兵都握紧枪杆咬牙潜行,就盼着早日血祭深仇。

13日,65团与赶来增援的敌人遭遇,自动火器再次大显神威,官兵们还没能过瘾,凌乱不堪的一个大队日军就乱糟糟转身而逃,经过一星期的乌龟赛跑式的追赶,65团终于21日在大奈河支流百贼河边捕捉到了正在宿营的日军两个中队。战斗迅疾展开,迫击炮和机关枪震颤着古老的森林,经过几天激战,65团越战越勇,日军明显吃不住劲,开始再次撤退。可是来不及了。中国新22师65团第2营营长窦思功与第6连连长钟建岳经过4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在关键时刻带着穿插部队到达日军身后,包了一个大饺子。结果,280名日军永远腐烂在百贼河畔,新22师一出场就迎来了开门红。

31日,新22师攻占大洛,这个荒无人烟的林空再次涌进了几千中国战士,只不过一年半前的那种充满腐败气息的沉闷的空气,已经被喜气扬扬的欢呼所取代。

作为战役计划的另一部分,东边40公里外的大龙河战场,新38师也正在兵分三路向日军进逼。他们使用了113团一个营在于邦与日军55联队残部隔河对峙以牵制敌人,另以112团沿大龙河北上,渡河后迅速南下在背后杀日军一刀;南边的114团从日军左翼出奇兵,待两只手臂合抱过来后,113团渡河攻击,将日军赶向绝境。

北面的112团很快就接近了目标,于邦对面的巧家守敌只顾监视河西的113团,在1月14日遭到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旋即崩溃。现在只要114团迂回到敌人更远的后方补给点太白家,这一带就不会存在有组织的日军了。

不料114团预计的战斗却提前打响了。因为该团的前面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太白家西南十几公里处,他们与同样在丛林里急匆匆赶路的大队日军在孟阳河边撞了个满怀。双方反应都异常迅速,各自抢占了有利地形展开散兵线在森林里混战起来。

当面敌军正是55联队主力两个大队。田中新一给他们的命令是从南路偷渡大龙河,抢在中国新38师主力到达之前迂回到中国军队的远后方新平洋,切断中国军队的供应,然后集中后续跟进的第56联队和野炮兵联队及榴弹炮兵联队在于邦附近消灭中国守军。田中自以为得计,每天都在盼望着捷报,可是他不曾想到,大龙河的渡河点不多,除了中间的于邦,就是北线的下老卡和南线的康道,结果这支日军自然撞上了从康道渡河而来、怀着与他们同样使命的114团。田中新一及其部下为保障艰苦行军而付出的缜密的思维,就这样十分荒诞地随水西去。

缺弹少粮的日军进行了凶悍的反扑,但是受限于糟糕的后勤保障,战斗力逐日下降,伤亡越来越大。苦战20天后,李鸿上校从烧得焦黑的阵地上看到日军在收缩,马上命令部队猛插日军战斗队形,日军终于被分割包围在几大块干地上,连水都喝不上了。当两个月前李克己被日军包围的时候,天上有降落伞带来补给,手中有威力强大的武器,而日军此时,却是什么也没有了,包括士气。

即使到了这时,2月8日过后,日军也没有遵照李鸿的劝降书进行投诚。到9日夜,李鸿的统计数字报到了孙立人的师部:日军遗尸600具,内有宇生少佐和窒隅大尉两名大队长,还有大森、山林、小野、松尾4名中队长。散在丛林里腐烂的日军尸体和爬到各个角落的日军伤兵无法得知确切数字,然而谁都知道在负伤的情况下爬进丛林,不多时间就会变成白骨。。。

1月17日,中路113团也开始了进军,他们经过已经空无一人的巧家林空,踏着日军批抛弃的尸体和各种杂物,全速向太白家进击。途中进行了一次围猎般的战斗:控制了太白家北岸的部队发现,有4只大竹筏载着准备增援太白家的百多名日军顺大奈河漂来, 撞到了机枪口上,一片机枪射击声和人绝望的叫嚷声渐渐停息之后,第二天发现满河都是泡得发胀、白乎乎的死尸。这批大和武士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消失了。

2月1日,早已成为惊弓之鸟的太白家守敌瓦解。大奈河以北全部落入中国人手里。总共1000多名日军死在那里。

从大洛向东,越过宛托克山即可进入胡康河谷,新22师65团第3营从千米绝壁上攀援而过,神兵天降出现在胡康河谷要害孟关前面的腰班卡,2月22日与敌血战2小时,来回拉锯9次,击溃了日军,与另一路从新平洋正面南下的66团胜利会师,66团2营在进攻过程中也进行了一次“围猎“,他们在腰班卡东边的拉征卡附近伏击了数百名日军,使这支从孟关出发妄图收复腰班卡的日军吃了大亏。64团也恰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孟关正北面的森班卡,而更远的东边,乘胜前进的新38师也已经气势汹汹地杀来。

1944年2月,皇军第18师团中将师团长田中新一的心情简直坏到了极点。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家园 咋就没我的份呢?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沙发!!
家园 花,一直等着呢。终于看到中国军队能有横扫日军

就如日军历史性地第一次踏入中国境内一样。只可惜是这是过了近半个世纪的事情,而且还是在美国人的全盘提携下在异国的土地上实现的。

想到那时中国士兵的心情更多的是无奈和辛酸。建设强大的国家和军队要比歼灭眼前垂死的日军艰巨多了。我想他们最悲哀的是还没看到希望。还能说什么,天佑我勇敢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国到底挺过来了。

珍惜现在,放眼未来,认清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加速发展。不求国际霸权(那是与实力俱来的),万国俯首,但求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记住近代的历史教训,砥砺前行。因为漠视历史教训的的时候我们就离‘重温历史’不远了,只不过形式上会‘与时俱进’罢了。

家园 路过路过

风兄的帖子 留个爪子。搜藏了先!!!

家园 说得好啊

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都在"怎么办"中追问"为什么",可是答案却五花八门。我在写这个系列时内心很痛苦,故事本身固然是痛快淋漓,但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始终是悲剧:度日如年的老人,形容枯槁的青年,流落街头的伤兵,行将就木的小人物,满脸横肉的兵痞,支离破碎的家庭,流离失所的难民,头上插着草标的小姑娘。。。。。。

驻印军确实战功赫赫,可让人心酸的感觉很多。抛开美国的作用,可以发现这支军队并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国家的军队,他们很优秀,但别忘了这个事实:在国外胜利追击敌人的时候,自己的国家却在继续被侵略者破坏得千疮百孔。

积弱不振的时代过去了,可是我们的明天不能再变成昨天的模样。

家园 这支军队的内在虚弱在内战中表现的一览无遗。从缅甸横扫

日军到国内被解放军横扫,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同一支军队,真是因为日军太弱还是解放军太强?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被翻过身来的人民抛弃才是根本原因。顺天者昌,曾经的

度日如年的老人,形容枯槁的青年,流落街头的伤兵,行将就木的小人物,满脸横肉的兵痞,支离破碎的家庭,流离失所的难民,头上插着草标的小姑娘
真正醒来,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人后来在朝鲜也甘拜下风,望风披靡。

顺乎民心是一切的核心。这也解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国人释放出的能量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所作所为都能够始终跟踪并服务此民心,有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当王天下。当然背离民心所望,后果也是可以想象的。

怎么做?很‘简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