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眼看文革】病人 -- 柳叶刀
露个脸儿支持一下,后期给您补上。
上海的工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历史数据都可以查到。
你当然不愿意面对了,情奈何堪呐!
主任教授被打倒了,他们硬着头皮也得顶住啊。
所以有时候一周两个人轮着值夜班,我印象里,我小时候出了过年,就没有父母同时在家的时候。
我姐的学习就是这样耽误了。我小,又不爱动,倒是一个人从翻字典开始,认识了很多字。
[FLY]
可见当时上海不是楼主所述的世外桃园。
不答界。
我家不是上海人,文革后调回老家了。
我想说的是上海普通人的文革生活很平静,即使是地主资本家的孩子。
我父亲在上海那么多年,也没有感觉上海人的“优越感”,虽然我父亲说话已经有上海腔了。
80年代初,上海同事还到我家看我父亲,他们说上海普通话。
我母亲70年代替家乡的工厂到上海买机器零件,就是自己一个人去到对口工厂的,那里的
上海人都很帮忙,那个时代的人很赤诚,也没那么多废话。
我70年代末到上海读小学,根本听不懂上海话,老师同学就跟我说普通话。
这些“口口相传”的东西还是亲身体会为好,否则毫无意义。
社会进步是为了谁?不是为了小人物吗?还是只为了大人物?那不就成了大人物的忽悠了吗?
或者,牺牲部分小人物,造福另一部分小人物和其他人物?那谁又能保证下次不牺牲到自己呢?
当然了,最理想就是一个社会只有一个思想,不要有像我这样的人整天胡思乱想。
为的引出这句话,
闲得没事把字典后页的各国首都倒背如流,呵呵,我们都是好孩子。
我也是在医院的环境里长大的,看老兄的回忆很感亲切。我对当时医院里的大夫们很熟悉,他们的孩子有许多都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他们的感受大约会更接近你的经历。
这个词对邕江旁边那一排无名坟墓的主人,重庆武斗的死难者说去吧
我一个远房舅爷当时是本乡一派组织的头头,因为革命积极他甚至被伟大领袖接见过
这位积极到什么程度?他每天晚上吃过饭就揣上一跟擀面杖到公社大礼堂前面的坝子里去“探讨革命”,风雨无阻.我外婆回忆当时的情形说:他经常和另一派的一个头头站在一条大凳子上辩论,不过争吵的时间从来没超过五分钟------因为双方的人马已经冲到一起打起来了.每天早上那坝子里都会看见血迹,我们乡因为武斗被打成残废、现在活着的还有几个.武斗最疯狂的时候,他甚至几次带人用土炮去轰另一派的房子.
大概是71年的时候,这位终于玩到了头,被另一派的在赶场的时候抓住,用麻袋往头上一套,绑块石头直接扔进嘉陵江,尸体半个月后才发现.
重庆武斗最激烈的时候,曾经宣称要打到南充来,当时他们有装甲车,把南充市的几个造反派头头吓得够呛,我们县造反派的还专门派人跑到重庆去看,一度准备造地雷迎战.
你这都是看宣传材料的结果。
我并不是说宣传材料有假,但是同样的事情,宣传不宣传效果就不一样。
就算今天,你要找个“群体性”事件那也是信手拈来,但是不宣传,少宣传,
效果大不一样。
而且,这样的东西不入你的法眼,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不算个啥。
我说的太平就是老百姓的感觉,不是说文革没有影响,但是很有限,
硬要说文革乱,也就是 66到69一些局部地区,而且主要是大中城市的
党政机关学校。其他地区部门时间的生活一切照旧。
不比现在,折腾了30年,弄得工农大众朝不保夕,还是初级阶段,
还有100年坚持不变,相比之下,文革真是太平岁月,不由得人不怀念。
对毛不利的文章,作者都是人品有问题的,那怕他是毛的秘书,他也是人品有问题
对文革不利的事,都是宣传的,那怕是自己家人亲历的,也是因为你被蒙蔽了或者你的家人是中宣部派来的
自己的愿望或感觉,都是“新中国”或者“老百姓的感觉”
闪人,不在楼主的帖子里吵架
说正经的,三中也是个重点学校。
党政机关学校。其他地区部门时间的生活一切照旧。
如果不是,请注明出处。因为从你下面的回复来看,“66到69”你还没生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