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苗丽楠与经济危机,一个无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简记 -- 马前卒
俨然对“产业工人”无限同情兼抱希望,何不问问她——愿不愿意回到土里去刨食?是愿意作产业工人,还是愿意像其父母一样,在生产队做农民?
处处夹带私货:“这些房东都是几十年前的农民,过去都说苏湖熟,天下足,但本地天下第一等的良田已经全部被征去做开发区,”这些土地,是用来生产面板好,还是如大宋、大明、大清年间一样,生产稻米好?
不忘含沙射影。“从这个22岁的男人身上,你可以体会“血汗钱”的真正含义。”似乎玻璃厂在楼主以为的“过去的好时光”是不会出事故的。
楼主用苗丽楠的事迹赚了不少眼球,何不干脆告诉她,你想要革命,推翻苗丽楠的老板们及其身后的政经体制背景,看苗丽楠答应不答应?
正文中,我简单的说了一些事实,如此而已。
至于我为什么说这些事实,在某些人看来,要比事实本身更重要。那么,我尊重他考虑问题的方式。
不过:
我未尝提革命,某些人已经在反对革命;这使我不得不赞美革命的力量,能让她的反对者草木皆兵。
我未尝提毛泽东时代的长处,某些人已经怒火冲天的在咒骂;我也不得不怀念主席,怀念一个让后世反对者都在潜意识中承认其伟大的革命领袖。
不错,这篇文章的点击率出乎我的意料。仅天涯一个帖子,目前浏览量和回帖数分别是109041和561 。我也没想到随便的一个小调查和2个小时的打字能换来这么多的关注。如果这使您不快,我道歉。因为我自己也觉得这文章不配这种关注,我也认为随便一个人,拿出一点点精力就可以写出比这更触动人心的纪实。
遗憾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上似乎缺少这样的文章,不是因为我们写不出,而是因为大部分人眼光不向下看,因为大部分谈政治的人喜欢上纲上线甚于关心事实。
这一段可谓经典,他这个“左派”,已经进化到“托派”了。共产主义者梦想的国家消亡,在他的脑海里实现了。
列宁说,资本家会卖给我们绞索,我们用这绞索来绞死资本家。马前卒恨资本主义恨到这个地步,就是首先消灭中国的资本主义,绞死中国的资本家。
必须指出,列宁终其一生,也只消灭了苏联的资本主义,绞死了几个苏联的资本家,我才德远不敢和列宁比。您拿我和列宁相提并论,谢谢抬举。
消灭资本主义应该是一个世界性运动,您的理解非常正确,不过我到现在为止未尝出国,够不到那么远,只能向李敖学习——我不能等到最后审判时才收拾所有的小人与敌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顺手宰他几个。
到现在为止,我连顺手干掉一点资本主义的零碎都做不到,只能在网上写点小文章,确实愧对读者,愧对先辈——但不包括那个永不翻案的邓小平。
大家思想不同、立场不同、方法不同,不过您的真诚坦率、不绕弯说话我还是佩服的。特别是您对文明2的喜爱……,花您一下。
你这样看人说话,可不客观啊。
他带着倾向性地采访了打工妹,选择性地报道了事实,误导性地加入了自己的点拨文字,这和南方系有什么区别?
而支配他这样做的动机,在他写太祖文里暴露得比较充分。所以把这两篇文联系起来。
写出来。也算是完整吧。
不过,一般普通人都不会这么思想深刻。通常都是看手边的利益。得到了,高兴,失去了,骂娘。所以,如果采访这些打工者的话,可能不会有什么赞美啥的话。
这篇文章应该是让一些人愤怒和害怕的。
其实造船厂问的一些问题不无道理,站在一些人的角度看,农民工似乎比种地得到了更多的金钱,而且这些钱是老板们赐予,因此在他们眼里看来苗丽楠自然不会答应推翻老板们。
但你这篇文章的迅速传播和广泛接受程度。却毫无悬念的表明,几百年几十年前播下的火种至今仍未熄灭,即使现在的蛋糕碎屑可以让打工者获得超过农村的物质生活,因此在资本的眼里看来这些怒火毫无理性可言,但它们确实广泛存在,即使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即使砖家叫兽分析得天花乱坠。火种依旧存在。
非常同意您说的
其实我也不指望赞美,不过,大家更不希望倒退。因为现在这样,劳动人民还有希望,希望景气复苏,希望更加公平。如果倒退,那就希望也没有了。
扯远一点,历史给过极左派们机会,他们干得也不怎么样。所以才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成绩巨大、问题明显,当然应该继续改革,发扬成绩、解决问题,而不是攻其一点、全盘否定,您说呢?
您说得有道理,正确的回答办法是再写一篇“全面”的。不过人家是有备而来,而且刻意选择最易受冲击的沿海外贸业工人,我是有感而发,自己也生活在相对平静的内陆;而且我也不擅长写这种东西……而且我也不想在别人选择的战场上作战;不过,要是我写了出来,也请你老兄来评点(估计需要一些时间了)。
不加入任何自己的点播文字。
不过我可以肯定,如果你采写结果是打工仔觉得老板如何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云云,就算文笔流畅艺术水准超强,也不会得到像马前卒这篇文字一个等级的接受程度。
为什么?参苏东坡佛印互观气象的故事。苗丽楠是马前卒采访的一个客观人物,但读者阅读这篇文章时候却会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一些体会附着在这个人物身上。当这篇文章被广泛传播时候,苗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成为民工乃至打工族生活艰辛无依无靠的一种抽象。这篇文章被广泛接受本身就表明了某些社会矛盾的广泛存在。
这些,靠指责马前卒倾向性误导什么的,是改变不了的。
文章里有很明显的特征
土地?医保?社保?
深化改革
看来造船厂老兄受过去的影响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