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 润树

共:💬864 🌺3434 🌵5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家园 问题是承包前后的耕作方法是否有两样?

单位产量提高(假定耕地面积不变)是由于下列几方面变化造成?:

1.管理水平

2.种子

3.农药化肥使用

4.水利

5.复种指数

以上各方面的贡献度各为多少?

承包制如何促进上述各方面的进步?典型如小岗村在上述几方面表现如何?

另外存在纯承包,国家集体完全大撒把?水利建设农业科技推广都算在个体承包的账上?

家园 生产积极性并不一定决定产出

如果在于不偷懒是否会提高产量,就很难说了,因为大部分农村当时劳动力肯定是过剩,多投入边际产出不一定高于边际投入.

研究这个问题似乎需要分别不同区域和条件来考虑.

家园 这个要送花支持

楼主和我有相同的经历。

单干以后,所有的集体积累一夜之间全没有了,所有的公用事业支出都得一家一户凑,要是有人不愿意出或者出不起,活就干不成。

单干之后的前几年,没有了分工,家家户户都得种一点经济作物,一小块油菜(国家有收购任务),一点花生,田间管理很麻烦。家家户户都得重复投资农机用具,造成很大的浪费,比如养牛,只有农忙才要用,但平时也得养着啊。

农村的福利(比如孤寡老人赡养)统统都没有了。

现在不是又要提倡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了,有点回头路的意思。

我并不是说人民公社是天堂。我是说农业科技发展的作用不能低估。

家园 说点从长辈那里听来的,仅供参考

听我爸说他年轻的时候种过烟叶,当时就奇怪了,似乎也没听说过广东出好烟啊。其实很简单,当时买不到,只好自力更生了。公社化时代,各地尽量追求自给自足,随着商业的发展,农业上的分工我想应该对中国农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广东为例,十几年前还有大量的蔗田,现在已经不多了。原因是广西、澳大利亚产糖的竞争,在广东种蔗已经无利可图。一方面是人力成本上升,90年代初,本地妇女打零工一天5块,90年代末已经升到10-20块。而现在,建房子的小工(不需要任何技能)每天的工资起码30元以上,而种蔗的辛苦程度并不比当小工低。另一方面,承包土地的费用上升,除了工业与农业争地的原因外,其他利润更高的农业也对之形成了竞争。结果是当年随处可见的蔗田,现在变成了菜地或者鱼塘。单从产值论,蔬菜、水产的单位产出都远高于种蔗。

至于公社化时代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我老爸种烟叶这件事也有体现。按我爸的说法,当时家家户户都在自留地里种烟叶。原因很简单,因为干活的时候可以抽烟,而每个生产队只有一个水烟筒(一米多长的粗竹筒)。于是所有的人都抽水烟,并且以排队抽烟的名义休息(或者说偷懒)。

家园 那是因为承包刚好就赶上粮食品种改良

从时间序列上看,的确是那样的。包产之前吃不饱,包产之后就有余粮(如果是粮食新品种推广地区)了。我老家有亲戚包产之后几年开始推广杂交玉米之后才有余粮的,并不是包产以后第二年就有余粮。

你可以问问他们,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包产之后的第一年就开始推广杂交水稻等新品种。

家园 包产前之所以吃不饱,

原因是交不完的公粮,余粮,公社粮,支援粮,计划粮,水利粮,优抚粮,调剂粮.你一亩地产粮可能是四百斤,但那些要上交的可能是六百或者七百斤.

到七三年七四年的时候瞒产成风.各生产队之间都组织人到其他队去搜瞒产.村村间械斗的特别多.

八零年的时候,要交的粮分到了人头上.一些名目的粮取消了.大约(我们这)只有两百多斤.历史欠下来的粮也不用交了.所以能吃饱饭了.最处分田的时候我们这抵制的人不少.原因是每亩地欠国家成千斤到几千斤的粮.后来有文件说欠粮不要个人交才分的田.

家园 花敬

润树你那一年的乡可没白下啊

家园 从我个人经历回答

农药化肥在80年代后期才完全解决,比粮食增产要滞后不少。包产之初,化肥很紧缺,所以最初,化肥的贡献比较有限。但是农民积极性很高,舍得下力气用农家肥。

包产前后的复种指数(如果是指田间轮种),在我老家,没有变化。

水利建设时公社时期(74年)完成的,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完全在吃老本。水利工程70年代完成时受惠地区偷笑,没有惠及的地区只能靠骂GCD解气。

管理水平:生产队是有分工的,当时我老爸是大队的机械师,从来不种田。包产之后,自己动手,刚开始的水平肯定不咋样,后来嘛很快就学会了。但是我家包产之后第一年就种杂交水稻(桂潮1号,产量高,不粘,煮出米饭一粒一粒的;海外28号,粘,口感不错,可以代替糯米蒸醪糟),结果也有余粮哦,但不是余粮最多的,那些老把式肯定比新手强。

所以种子最关键!

家园 你说的也是实情。农业为中国的工业化牺牲很大。

我小时候,爷爷鼓励我努力读书,以后吃“138的商品粮”(1毛3分8/斤的城镇户口定量供应口粮)。那时的农民没粮食吃,只能从市场上买,或者从粮站买回自己上缴国家的议价粮。

家园 我愿意称之为土地承包

这样看来,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的运气好极了。之前吃大锅饭,把农村所有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大家还吃不饱。一旦包产到户,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出工,大半年时间都在休息,干活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磨洋工混公分,粮食却多到吃不完。过了两年,农村到处都在造新房子,感觉农民终于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与土地承包政策同时发挥作用的还有以下重要因素:农业技术特别是改良的作物品种得到推广,化肥农药广泛使用,农业水利建设发挥作用,农作物亩产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国家集体提留(上缴)不变(当然30年间农民还是做出了重大牺牲,农村的情况亦经历了曲折变化)。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实行土地承包这样的改革,农村是什么样子?每天敲钟上班,到农田里大家尽可能聊天嬉闹,农活是要干的但那不是自己的,干好干坏都是公家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算计自己的工分和今年的口粮、布票、粮票、肉票、豆腐票,衣服都不够穿,大多数还都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干部随时都在调戏妇女,自留地种什么蔬菜都要受管制。等等。

土地承包政策解放了生产力,与之前相比较,形成了更加比较公平比较自由的农村社会,为整个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劳动力。一句话,当人们不再饿肚子的时候,社会才有机会健康发展。这个政策的继续执行,保证了这个国家有机会健康发展。今年的1号文件在继续强化这个政策,我认为很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献花并期待后文
家园 如果你家乡不用挑水灌溉农田

如果你经历过大集体劳动,你还会赞美我们已经取消的集体制吗?

为什么这么好的集体制度在整个苏联、东欧、亚非拉的许多国家,包括我们中国,我们算是学费交得最少,都失败了?

有个说法,我不太确切,说台湾的学者们深入研究了共产主义,认为这个理想非常完美。就是因为它太完美了,所以不能够实现。因为在人世间,没有任何力量大得过人的私欲。不管要做什么,都必须直面这个巨大而不可逾越的问题。所以才有白猫黑猫论,不幸的是它运行得很好。

前几年,在上海一家工厂,我碰到南街村的人,厂方管理人员和我都倍感亲切,因为我们看见了失去的集体制,回忆起来感觉很温馨,大家的鼻子都酸酸的眼圈都是红的,大家都愿意和南街村的人打交道。南街村的那个项目还是失败了。

任何失去竞争力的机体,都必将遭到淘汰。失去竞争力的社会,必将是失败的社会。如果集体所有制可以带来活力提高竞争力,我举双手欢迎。我知道那几乎不可能,除非有奇迹发生。

家园 烟我种过。

但不知是否跟你父亲种得一样东西。我们北方种得是旱烟。小时候没干别的,净在烟地里混了-种烟、浇烟、打杈子、掰烟叶、系烟叶、烤烟叶、解烟叶,天天干不完的活。烟地里的活,现在评价就一句话:不是人干的活。

家园 送花,静候好文

你的观点和我几年前在湘西南挂职调研时了解的情况很接近。那时候,我最喜欢听乡里的老人讲前30年的事。

家园 “当人们不再饿肚子的时候,社会才有机会健康发展”,

之前吃大锅饭,把农村所有的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大家还吃不饱。

重农轻商是几千年的传统,以前租种地主土地时,没有大锅饭,农村劳动力一样完全束缚在土地上,一样吃不饱。

一旦包产到户,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出工,大半年时间都在休息,干活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磨洋工混公分,粮食却多到吃不完

中国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一直都是过剩,生产队时也有大半年在休息,只有农忙才忙,只不过没有包产之后的农民那样公开,因为有人管,便于管理又是没事都要出工,大半年磨洋工代替空手空脚敞开耍。

当时“以粮为纲”,农业以外的产业吸收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没办法出去打工而已。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实行土地承包这样的改革,农村是什么样子?

这个没法假设,那是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因为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工业人口,也养不活,没有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外向型产业,不需要农民工。

每天敲钟上班,到农田里大家尽可能聊天嬉闹,农活是要干的但那不是自己的,干好干坏都是公家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算计自己的工分和今年的口粮、布票、粮票、肉票、豆腐票,衣服都不够穿,大多数还都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

城里的工人也这样上班,也要算计这些。这是整个国家生产力低下的原因。为什么同样的国有企业改革却失败了呢?

土地承包政策解放了生产力,与之前相比较,形成了更加比较公平比较自由的农村社会,为整个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劳动力

劳动力还是原来的那些,只不过包产10年后,90年代开始,劳动力密集的出口外向型产业发展了,国家需要农民工而已。生产队照样愿意办企业挣钱,国家政策部允许而已。

干部随时都在调戏妇女,自留地种什么蔬菜都要受管制

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干部是不较腐败,经常有黄色龙门阵,但是说随处调戏妇女有点夸张,大多数是开黄色玩笑。自留地种什么蔬菜没人管吧,也许各个地区不一样。

当人们不再饿肚子的时候,社会才有机会健康发展

绝对正确!问题是科技进步提高了粮食单产,让人们不饿肚子,并不完全是你说的生产关系的改进。

包产到户就是"私有化"(不是产权),自主经营。几千年来,中国农业都是这样的自主经营,但并没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呀。恰恰是科技的发展,使得单产提高,农民才有本钱(个人有足够的粮食,国家有足够的)能够离开土地。国家需要农民工时,农民才得以里离开土地,可不是包产之后农民就有资格离开土地的。

说到底,还是工业化的结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