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奥巴马的学习期 -- 听涛
象广场协议,在签定的时候,美国有没有预见到后来发生的这种结果?
如果有,那么说明有一群人对于社会经济的运作的认识,比大众和主流经济学要深刻地多.
如果没有,那么说明只是巧合,无心插柳柳成阴.
那么,反过来,日本有没有预见到后来的结果?
如果有,那么说明日本作为美国附庸/提款机的地位和麦帅时期没有差别.
如果没有,那么说明日本的影子政府们,在洞察力上还比不上金融资本家.
del
刚毕业的进去,一年10-12万工资,奖金大约1-5万.
不过从总量来说,就不清楚了.也许领导们的奖金加起来比所有人的工资都高,也说不定.
雷曼的CEO是无耻之尤,所以说他阿猫阿狗.
经济个体间的交易,和大国交易不一样.前者只是市场中的一个微观单位,外部有着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环境.而大国交易,两者本身就构成了这个市场.
双输倒不一定,更多的是一边输一边赢,就象英国在二战时为了拉美国进来,放弃了大量利益.这种情况下英国的输赢很难说的.
老大们只负责大决策,更多细节性工作是在部门间完成的.
del
del
削藩的确是比台湾提神太多。要么就是又削藩,又台湾。
“务使右翼末梢拂海峡”,我隐约记得出自《GUNS OF AUGUST》,初中时看的中译本。不知道是原作者(女的,叫芭巴拉吧)把老施原话翻成英文时诗意化了,还是中译者胡乱“花之”,但实在很好记。
这个战略要求是对的,但对于一战时的德军就太超前了。当时欧洲军队的机动性,高度依赖铁路,德军右翼要包住法国海岸线,必须迅速占领列日要塞,完整缴获比利时的铁路系统。在让列日要塞尝到超级臼炮的厉害前,德皇对此也没谱,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加强左翼。历史学界一种说法是德皇把皇太子放在左翼,所以小毛奇加强左翼,但如果右翼有戏,皇太子也可以去右翼嘛。
这个计划,到了二战时期,在曼施泰因,朱可夫,甚至林彪眼里,都是好计划,因为军队已经可以离开铁路靠摩托化自己安排进攻路线了。所以历史最好要看透纸背,看出因果。
今天的事迹,明天就是历史。小本的历史观,不是人民史观,也不是英雄史观,而是“人史观”。
小本只知道,恐龙的历史是由恐龙开始,由一颗陨石结束的,属于有始无终;而人类历史注定由人类开始,并由人类亲手结束。人民还是精英,那么重要吗?
附带一句,在一人一票的棉猪社会,低级点的政客必须“媚俗”,高级点的政治家必须“使诈”,因为老百姓常常不可理喻。美国这次过山车把八旗子弟全抖晕菜了,最高精英们就能随心所欲,把美国打造得吃苦耐劳一点了。中国乐观其成,所以做顺水人情。
中国这才是大国胸怀:我希望你强起来,以后竞争时比较玩心跳,不虚此生。
或者说虽然有几个国家不服俄罗斯,但是也就是美国扶持着,不定什么时候毛子就威慑过来了。不过中国要逐鹿中东,这条线是不是不安定的因素有点多?
作者是Barbara Tuchman女士。
基本同意本总的评价。其实老毛奇时代的总参谋部的基本战略构想是东攻西守,到了施利芬任上,俄国人萎得不行,居然被小日本给K了,施利芬就放弃了老毛奇的战略,重新转向对西线的攻势(富勒的《西方军事史》)。德国国内发达的铁路网在老毛奇时代也确实多次发挥重大作用(比如普奥战争),这种经验给总参谋部制定大规模运动战的计划提供了很好的刺激。施利芬同学的如意算盘里对左翼的防御和诱敌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期望,甚至容许放弃部分地段把法国人吸引在口袋底部以等待右翼的兜击,普法战争的时候法国人在这个地段吃过大亏,因而施利芬一厢情愿地认为在南边吸引住法军主力是可行的。至于小毛奇对计划的修改说到底还是信心不足,但戏剧性的结果却是,开战后反而是在东线打了一个漂亮仗
那里可是欧亚大陆桥关键所在,岂能让一家独享?正因为不安定因素多,所以才需要和谐。我们只是去和谐,不然地话,非打成一锅粥不可。对了,希腊是非常重要地桥头。
这么多连接工作量可不小,献花!
对尼赫鲁也是这么评价的。这位朋友来自加尔各达地区,据说是共产党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