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建安年 -- 李靖岩
不过显然这两个学生都不是儒学的虔诚信奉者。卢植本身就是入文出武的人,教出几个学生也是一脑子王霸之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听楼上的话果然没错阿~
———死去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
王朝末叶的群雄之中,袁术以格外倒霉而引人注目。从血脉上说,四世三公的袁家嫡系后代是他而非袁绍,但那位有英雄之表的老兄却毫不惭愧的将袁家四世积累余荫一扫而光,没给他剩下什么。以至于我们屈指计算,袁术手下知名的人物竟然寥寥可数。武将中还勉强可以找出纪灵和张勋,文臣则实在乏善可陈。倘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那么冲动的把自己推上皇帝的神坛。要知道公孙瓒仅仅是杀害了一个皇帝候选人已经在幽州混不下去,袁术大模大样的自居为皇帝,当然在天下都混不下去。于是只好四面楚歌,黯然死去。他的知名部属张勋打算投奔一个当时正冉冉升起于东南的年轻英雄,结果在途中被庐江太守刘勋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其中包括袁术的妻子儿女。
这个张勋打算投奔的年轻英雄就是孙策。
孙策少年时与袁术曾有一段合作关系。说起来袁术还是孙策的父辈兼上司。虽然再望深论还能论出世仇。当年讨董卓同盟建立后,孙策之父江东猛虎孙坚统兵前往。袁术负责支给粮草。结果孙坚兵势甚锐,一度在与董卓交锋中占据上风。袁术以为孙坚得势将来必会成为自己的妨碍,于是留了个心眼,军粮上稍做手脚,以至孙坚败北。但是毕竟袁术曾经长时间为孙家臂助。所以当初平三年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时不幸身亡后,孙家诸子仍然保持依附袁术。孙策就在此时渐成为令袁术瞩目的大将。袁术手下本乏将才,何况孙策的才能日后令天下都为之侧目。这段时间是袁、孙双方重归于好的黄金时期,然而不久以后袁术老毛病又犯了,多次剥夺本应授予孙策的封赏。以至于孙策料定其不能成事,托词而去。终于成就自己的江东霸业。
所以当张勋的投奔之旅被刘勋中断时,孙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刘勋这个人,即使在王朝末叶的乱世之中也堪称祸害活千年。虽然孙策并没有轻视他,先用计而后强攻,但刘勋还是悠然逃得一命投奔曹操去也。三下两下,居然又被他折腾成强宗豪族。并且和曹洪一起被视为豪族骄奢不依法度的反面典型。在这一战中袁术的子女们又作为战利品被孙策接收。史载“术女入孙权宫,子耀拜郎中,耀女又配于权子奋。”昔日的伪太子公主们在江东的阴影下怏怏度过自己的余年。
时值建安四年,于公元纪年则为199年。孙策年仅二十五岁,已经基本平定江东。立马吴会,心中顿生踌躇之志。之前数年,孙策以从袁术那里借得的数千兵马草草起兵,而战不旋踵间竟已成为江东的主人。一则固然因孙策是王朝末世屈指可数的军事干才。虽然孙家名义上的祖先乃是孙武子,然而数百年来若说有何兵法秘籍传世,未免荒唐过甚。而其父孙坚也称得上英年早逝,所以孙策的擅长军事固然有家传和实战锤炼的关系,其个人的天才也未可小看。
在孙家的诸子当中,孙策年龄最长。其下孙权,又次孙翊、幼弟孙匡。此外尚有孙朗则是庶出之子。孙策性格骁勇,而孙权则相对厚重。因此当一年之后孙策猝然遇刺时,众人都以为其将传位于性格与自己相近的孙翊。而孙策所选的接班人却是孙权。并且留下“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的著名评语。后人大多认为后一句颇有自谦之意,但前一句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孙策以数千之众横扫吴右平定江东,人莫能与争锋。而日后孙权独立统兵作战的战绩是零胜。甚至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被张辽的精骑往来驰突束手无策,张辽因此成就“八百破十万”的英名。威名所震,江东的孩童听到张辽的名字甚至不敢哭出声音。
然而孙策所以能横行江表,一个原因固然是其军事才能出众,另一个原因也是对手太弱。当时东南诸郡的郡守如华歆、王朗之流,在中原士人群中均享有甚高地位声望。但说起披坚执锐所向无前,则表现并不比在敌军压境时尚酣饮不能起身的孔融高明多少。倘若各持以礼从容辩论,就是再多几个孙策也绝非这些名家的对手,但王朝的末世暴力击败道德已属常事,大家均已见惯不怪。
稍微有能力抵抗的则是刘繇笮融部与吴地的严白虎严舆兄弟。刘繇是汉室宗亲身份,向有贤德之名。他和他的兄弟刘岱曾被合称为宗室双骐骥。然而一般汉室宗亲而兼有贤德之名就意味着没什么作战能力。如刘虞刘焉刘表等等无不如是,刘繇的强大乃在于有王朝任命的正统身份且在扬州经营多年,颇得士众之心。相反孙坚孙策父子虽本是江东人氏,但其亲随本部早在数年征伐中折损泰半。而今仗以起身的兵力还是从袁术那里借来的。袁术本人此时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孙策既是这帮鼠兵之魁,则即使勇猛凶悍在当地土人的眼中也不过就是“食猫鼠舅舅”之流。对其提防戒备之甚如防贼寇。
引江表传曰: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
可见是怕的很的。
因此也就必然存在抵抗。孙策年少,威名未立,属兵又少。初期这几仗的艰苦也就可想而知。战况激烈之时,孙策本身也被箭伤,然而还是拿下了扬州。此役一胜,日后竟势如破竹。
可是正因为威名未立,即使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占领州郡。而士不归心,民不为之所用,对孙策来说当然还是不利。倘若此时其父孙坚在世,则以其在本地的影响和江东猛虎的威名来推行怀柔政策就顺理成章了。正如日后刘备攻取益州之后亦然少行诛戮。虽然刘备素有仁德之名,然而孙策哪里又好滥杀?圣人云兵者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孙策因此在江表大肆诛杀英豪,许多本地士人大族皆遭兵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属庐江太守陆康。陆家是江东屈指可数的大家族之一,陆康对孙权表示抗拒,所以遭到镇压。虽然并未存心斩尽诛绝,陆家因此也颇有损失,族长陆康竟至于死。此时陆康之子陆绩尚幼,为之纲纪门户的是他的从孙陆逊。陆逊辈分虽低,算起来年纪比陆绩还大一些,是时也不过翩翩少年。若干年后,他和陆绩都成为了当年大仇孙氏麾下的臣子,陆逊并且荷国之重。
更多的士人与大族却已没有等候数十年后卷土重来的机会。屠戮主要集中于两种人。一是在本地根基深厚潜力庞大者,二是位高望重名声远大者。江东狮儿以宝刀和热血换取态度。归顺是被容许的。倘若能从容加入孙策的集团,还将待以优礼。孙策并非没有展示过这种姿态。。
《吴录》曰:时有高岱者,隐於余姚,策命出使会稽丞陆昭逆之,策虚己候焉。闻其善左传,乃自玩读,欲与论讲。或谓之曰:“高岱以将军但英武而已,无文学之才,若与论传而或云不知者,则某言符矣。”又谓岱曰:“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岱以为然,及与论传,或答不知。策果怒,以为轻己,乃囚之。知交及时人皆露坐为请。策登楼,望见数里中填满。策恶其收众心,遂杀之。
从此一段即可看出,孙策最初所以屈身想与高岱建立良好关系,而后又反目杀之的根本原因只在于“恶其收众心”,而其既然敢“轻己”,则自然也不会与自己和睦相处。与其如此,不如杀却。这就是孙策的处事哲学。虽然据《吴录》所载,孙策杀高岱一事其中另有款曲。但即使没有这种误会的干扰,因此而被孙策诛杀的所谓江左英杰仍然颇有其人。这些人的血并不会白流。
建安四年,一股围绕着孙策的潜势力已逐渐形成。前者杀高岱时,虽然慑于孙策军威而未有人直接发难。但矛盾既已出现,即使并不立即爆发也必暗暗潜藏。续引《吴录》,岱字孔文,吴郡人也。受性聪达,轻财贵义。其友士拔奇,取於未显,所友八人,皆世之英伟也。太守盛宪以为上计,举孝廉。许贡来领郡,岱将宪避难於许昭家,求救於陶谦。谦未即救,岱憔悴泣血,水浆不入口。谦感其忠壮,有申包胥之义,许为出军……“则高岱其人不但是有名的儒人士子,而且是锐身救友的义士。其既有”所友八人“,这八个人当然就此成为孙策的深仇。
然而情况还更加复杂下去。干吉是王朝末世与张角、张陵同源而不同宗的著名道士。据说此老年纪已过百岁。早在数十年前,他的弟子就曾将名为太平清领道的道书奉献于本朝的皇帝。张角和张陵在经典创制上也颇受其启发。以其命名的干君道在江东已传承数十年,影响之深远以至于孙策的母亲吴太夫人也成为信徒。这样的庞大声势不能不令青年将军孙策心生惕忌。数百年后,另一位以武勇著名的开国帝王——他的事业也由其弟承继——有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终于干吉势力也被诛灭。没有典籍记载江东二张在这一系列诛杀中的作用。张昭和张纮既是本地名流,又善于经略学问,孙策对此二人倾身敬重。需要人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借重二人的声望减小其嗜杀的恶名。孙策亲若兄弟的部下周瑜虽然享大名于后世,但是时与其同样年轻因而缺乏说服力。张昭则被孙策待以师友之礼。《三国志张昭传》: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笑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张昭此时或许还不明了孙策推崇他的用意所在。但是倘若孙策真待张昭以师友之礼,张昭必然虚心答之。张昭沉和稳重,忠直敢谏。以其见识,难免向孙策进谏擅杀江左英豪的不利。但史籍却奇怪的对此一无所提。张昭在与孙策相处的数年中仅有虚礼之优容而无任何功绩可指实。或许是张昭已经清醒认识到孙策在这个问题上的果决态度,因而放弃无谓努力。但张昭日后与孙权却经常发生争吵,有时起源只是一件小事,最后却能闹到孙权拔刀斫案,两人相对大哭。
有一个颇具想像力的堪与刘备假曹操之手杀关羽并列的提法是,一年以后孙策的被刺杀实属阴谋。阴谋的制造者此时当然是江东集团的高层人物。而且本着受益原则,嫌疑最大的是孙权。孙权此时还是十余岁的少年,很难想像他会独力拟出如此重要的计划并实施,江东众将尽是从属于孙坚孙策征战杀伐的名宿,即使若干年后孙权尚不敢说在这群人心目中地位比齐兄长。周瑜则不可能通过谋杀孙策获得任何好处。
但张昭却并非不可能。九年之后,建安十三年,曹操的大军旌麾南下,先取荆州。长江天险与江东共之。尔时张昭是江东投降派的首领,倡议甚为积极。直到鲁肃周瑜和诸葛亮的先后联合劝谏才令孙权决议主战。鲁肃的一段话特别具有针对性。他陈述了投降之后江东君臣迥然不同的处境后指出,对于臣子投降则可,对于君主则没有投降必要。而张昭此时正是臣子之中最显赫者。
如果说是时鲁肃政治上倾向于孙权,则张昭的情况略有不然。此时尚是建安年中。王朝虽然已经濒临末叶大厦将倾,但对如张昭这样以王朝正统观念培养起的儒宗,其思考问题的思路难免还是全局式的。投降曹操对孙家固然多害少利,但至少也可以保住全家平安,同时实现天下的统一和平,因此也不尽然是消极。倘若战事一开,则以当时双方实力对比,江东则需要做好玉石俱焚的准备。一旦战局不利,孙权再想求和也不可得。
九年之后如果尚且是这种思路。九年之前,对于有擅杀江左英豪之名的孙策,张昭的观感又将如何?或许他的默然正是在窥透孙策利用其为挡箭牌给自己减少政治压力之后做出的消极反应。而这也只能是默然,倘若更加激烈一些,他的命运也不见得会比被孙策诛戮的那些人好。虽然孙策待之以师友之礼。但孙策也曾下令将与孙家有通家之好的王晟全家灭族,仅仅是因为其母吴太夫人的劝说才留下风烛残年的王晟一人。就亲厚交谊而言,张昭没有任何把握可以胜过王晟。
此时被诛戮的江左英豪名士,如刘繇、严白虎、高岱、干吉等人的亲友隐落在民间徐图报复。这个名单上将会再加入一人,即吴郡太守许贡。许贡在给朝廷的密表上陈说孙策的危险,将其与楚汉时的霸王项羽相提并论。这样的枭雄必须及时除去才能保证王朝的顺利延续。然而密表偶然落到孙策的手里。孙策看后依言行事,将许贡“及时除去”。
许贡的家客们图谋报复——其实倘若他们不动手。江东隐藏着那么多的潜在威胁,也总有人会动手。所以郭嘉就曾逆料孙策终将遇刺,而劝曹操不用为之伤神。——刺杀的过程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说三人趁打猎时偷袭落单的孙策。按这个版本的记载,孙策几乎认识他每一个兵丁,这的确有些骇然听闻,然而戏剧化的是,并非绝无可能。日后江东的大将朱桓就认识他属下上万士卒以及士族们分别的家属。总之,刺杀成功。不久之后孙策无奈的死去。
谋杀者们彼此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记载,三名刺客的身份虽然是许贡家客,但其却是来自许昭的地盘,而许昭又是死于孙策之手的高岱的旧友,并且以收容孙家仇人为乐。之前,当严白虎势力被孙策击溃时,严白虎所投奔的也正是这个许昭。孙策部下大将程普曾请令攻击许昭,但被孙策以儒家经义婉拒。孙策本人对经典并不陌生,但绝非寻章摘句之辈,其着眼点往往在于利用经典经义来解释或掩饰自己的行为。许昭并非兵强马壮。倘若构成军事上的重大威胁,孙策反而会不得不出兵除其后患。孙策所以决定放过许昭,有可能是张昭在其中起到了一些作用。虽然没人会预料到这次放过许昭的代价是孙策的性命。
日后,当孙权取代孙策接掌江东,杀戮屠刀渐止,对见存的已被打下气焰的江东土居世家大族改以崇礼优容和拉拢。大棒孙策的一个女儿作为胡萝卜被许给陆逊。江东陆家与孙家的仇恨虽未消融,矛盾却已平缓。虽然陆康之子陆绩对孙家仍然耿耿于怀,但以陆逊为首陆家的两相十三将开始成为主掌江东政权的重要政治力量。从另一方面来说,此时江东对孙家势力不满的名士们已几乎诛戮殆尽,实在也杀无可杀。毕竟即使孙策也不是血液中天生有嗜杀的暴戾性格而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雷霆手段写菩萨文章。主要矛盾既已铲平,次要矛盾虽仍存在和潜伏,却已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孙家基业的根基。也许刺杀孙家首领孙策这种事已是其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反击。而孙权在这样一个起点上起步,也就自然没有必要重复其兄长用性命给他从荆棘中开路的过程,可以从容应对。
虽然孙权的个性与其兄长并不相似,但是从孙策早有传位孙权的念头上看,孙权对江东政务一直以来也当有相当发言权,而在数年之间孙权也始终保持静默,听凭孙策放手大杀。倘若张昭的默然是明哲保身,那么孙权更可能是与兄长各司其职的默契。孙策扮演黑脸,孙权则扮演红脸。因为即使孙策不死,将来也必然要考虑与江东士人和世家大族缓和关系。这些势力树大根深,经营良久,要在本地发展,不得到他们的默许和支持简直是不可能的。杀戮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推行这种怀柔政策孙权显然比孙策更合适。孙策子嗣幼小,诸弟在事业上的匡助几乎是既定方针。因之孙权性格虽不类孙策,孙策却依然早早将其作为江东的接班人培养。
本国现今所存最古老的围棋棋局之一就是著名的孙策对吕范局。据说,孙策在围棋上造诣颇高。在他的带动下围棋一度成为东吴的国棋,凡有些地位的人无不喜欢手谈一二,以至于后来的吴太子孙登担忧这样会分散诸公卿臣僚对国事的注意,而命人专门撰写文章劝诫。与孙策善棋相映成趣的是他的好友兼连襟周瑜雅擅音乐,即使带酒也能准确分辨乐音中的勘误。这两位能攻善战闻名天下的青年,心地竟是高洁不俗。
时为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孙策和孙权的时间都已不多。一年之后,孙策被刺身死。九年之后,孙权将面对曹操。而在这九年之中孙权在收纳众心广布恩义之余也没有忘记杀掉盛宪。然而此举又引发了盛宪部从对孙权之弟孙翊的谋杀。孙坚诸子之中,孙策、孙匡均未活过三十岁,孙朗则才能上欠缺。仅孙翊猛烈有父兄之风。他的死令孙权格外震怒。孙家在江东根基浅薄,虽凭武力而骤然称尊,却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宗族势力共相辅弼。即便如此,日后孙家的子弟们凡稍有才能者无不是军头重将,这与曹操重任诸曹诸夏侯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倘若孙翊不死,可能会是孙权的得力的军事上的辅助。但这毕竟已是孙策兄弟之间最后一次流血。从此以后,江东将逐渐安宁下去。基业开始稳固,威德渐渐广布,而孙权也将从此开始其将近六十年的漫长统治生涯!
任景丰拍的<定军山>是无声的
当时有记载这部5分钟的折子戏播放时,台下有观众高唱配音
后来的几次播映好像是一边放电影,一边放录制的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