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求助】小学数学题方法不知是否正确 -- 闻到阳光

共:💬50 🌺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了,你这个21倒是和大秦猛士的方法能对起来

甲船速度23,乙船17

第一次相遇7小时,在中点

同时到达对方港口14小时

第二次相遇又是7小时(总第21小时),离中点42公里

也能算出来水速是3

不过这样从第二次相遇之后,两船不会同时返回起点,所以也不可能总时间是28

家园 多谢帮助

和家里领导讨论半天感觉应该是

关键点:第一次相遇点和第二次相遇点以中点对称。

让我们来设想第二次相遇后两船继续航行,必将同时(从第二次相遇点经过7小时)到达各自原先的起点。因为两船都走了280*2,一次顺水,一次逆水。从开始到第一次相遇也经过7小时。因此,必然第一次相遇点和第二次相遇点以中点对称。

谢谢各位鼎力相助,花上以表敬意

家园 楼主啊

这真的是小学程度的题么?

小学题就这么绕,真是当惊世界殊啊

家园 不奇怪,小学奥数题比这难得还有呢
家园 可是结果却一样,很奇怪
家园

看来以后给孩子辅导功课可是够难的。。。

家园 是不是说明人家题出的好?

是不是说明出题的水平太高了

不管按哪种方法作,正确答案都一样,好判卷子。。。

家园 想通了,还是很简单滴

没有水速,必相遇于中点。那么路程自然是280/2=140,需要耗时140/20=7小时。

因为水速,按照任何一艘船算,必然是在上游或者下游某个点相遇,且因为两船速度相等,水速恒定,这个点与中点必然相等。所以42/2=21。7个小时差了21公里,水速自然是3公里/小时。

成年人习惯了列方程,忽略了算术本身。

家园 下面诸位包括楼主基本都是这个方法,也都没用方程

除了大秦兄更有趣一点的理解之外

最关键的是理解最前面7小时和最后7小时这两个过程的“对称性”

家园 说得太好了,送花

“最关键的是理解最前面7小时和最后7小时这两个过程的‘对称性’”——突然想到,首次相遇前7小时和二次相遇后的7小时,如果进行录像,就是一次正放,一次倒放……

家园 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法

1,第一次相遇前,两船都开了280/(20+20)=280/2/20=7小时。

2,第二次相遇后,两船也都开了7小时(因为水流速度对于两船速度的影响是一加一减互相抵消,两船速度和依然是40公里/小时)。

3,在两个7小时里,无论哪艘船,都是顺水的时候比逆水的时候多开了42公里——画张图一看就能让孩子明白。

4,所以,顺水船速-逆水船速=42/7=6公里/小时

5,因为顺水船速=静水船速+水流速度,逆水船速=静水船速-水流速度,所以顺水船速-逆水船速=2倍水流速度。

6,水流速度=6/2=3公里。

我相信,这是最简单,最能被孩子理解的解释了——我们都是成年人,反而想得太复杂,20公里究竟是静水航速还是实际航速根本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我前面说我的理解和其他各位河友的理解虽然不同,最后结果都一样,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这对解题过程根本就是多余的!

我们想得太复杂了

家园 还是要说一点不同的看法

你这个解法和我们一样了

但是你的第一个解释和这个是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

你的第一个解释,不满足“第二次相遇后,两船也都开了7小时。”

因为两船不会同时返回起点的

因为如果

在出发后的四个关键点——,第一次相遇,到达对方港口,第二次相遇,返回起点

两次相遇一定是同时的

而你的第一个解释(静水速度23和17),到达对方港口是同时的,返回起点不是同时的

你的第二个解释(静水速度20),到达对方港口不是同时的,返回起点是同时的

所以我才觉得你的第一个解释非常有趣,也符合题意,很有趣的是可以解释沙发dragon兄的算式(21解释为时间而非路程)

当然,从孩子理解上来说,我个人觉得第二个解释比较好理解

家园 说得好,就是这个意思

一次正放,一次倒放

给大秦兄送花

家园 我有个简单的办法

我有个简单的办法,逻辑需要图示,不好画图

42 / 2 = 21;

280 /(20*2) = 7;

21 /7 = 3.

家园 似乎不大对

原题要求

他们在到达之后不停留,立即原路返回。

显然先顺水开的船先到头,立刻折反,将有一段时间

两船都在逆水行船。按3公里水速验算的话,再相遇

是在约 14。6小时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