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计划生育,我的看法,只有几句话. -- 谁知道
如果认死了这个理,那么自然无从谈起,可是好歹也耐心点听听为什么人不用太多,也可以变好事吧~~
其实葡萄前段时间冒出来的那个说法葡萄:能不能讨论一个问题
已经在提示老兄,未来社会,很可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需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剩下97%的人在干什么呢?我们美其名曰的第三产业,实质上就是你服务我我服务你的游戏,同样是服务,让别人服务老人难道就会是不孝?而你说再严重的老龄化,能把劳动力占比下降到3%?老兄,你自己引用的老年化报告里的40年后的总抚养比也只有60~70%啊~~
其实看看后工业化国家,现在动辄70%以上的三产占比,好歹也开动脑子想一想问题何在。光知道西方社会养懒人,懒人存在的根源却不知道可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人口问题,因为中国自古以能养人著称,这个思维定势情有可原,但是以此作为万古不变的永恒真理,那么可就得推敲了,这只是定理,是需要证明而不是象某些人那样一讲起来就是毋庸质疑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能住10人的房子,你认为一定要持续地住满人好呢,还是在5~8人间浮动好呢?
不要管什么工农业人口只需3%之类的,你先考虑考虑自己老了以后,希望自己得到什么样的照顾?难道你希望你的孩子在外面忙碌,对你不闻不问?你生病了谁来服侍?
所以有找独生女结婚可以生两个的考虑
严格意义上说,城市居民和公务员和他们的独生子女是博奕的输家,但是不是没有赢家,农村,还有那些拖着3-4个没有户口孩子的城市民工,根本就不管计划生育政策,这些超生的子女实际上是计划生育的赢家,不公平,是,可是怎么解决,我看迄今为止,还是有难度的。
如果你采取这样的认知态度,可就不太理智了。就象修路,全村人的未来就因为你挡在中间,就必须退让吗?养老行业已经开始兴起,沿海省市都在大力试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集约化养老之路,这些你都不看就在嚷嚷着自己没人养,何必呢?
你有没有服侍生病的长辈的经验?有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理智地想一想,这能解决多少问题?你愿意把自己的爸爸妈妈送去养老院“集约”吗?你希望自己将来进养老院“集约”吗?你不觉得被“集约”的老人生活质量远不如跟儿女一起生活的吗?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不能随随便便“进步”的,养老就是其中之一。
我又没建议家家都生七八个,而是建议每家平均生两个,保持人口更替平衡。除了挡计生委之外,还挡谁的道了?
如果现在你拉一古代人跟他争论地球是圆的,你认为辩论会有结果吗?呵呵。
争论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必须把握理智,因为一不小心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变成鸡同鸭讲。
未来社会的养老观念,我们先别忙着下结论,其实有关计生问题最核心的一点,应该是计生对中国的未来是好是坏,对未来的中国人来说,是好是坏。要争这个问题,请先把人口增长万古不变论给拿掉,否则不用争你就赢啦,因为你都拿公理出来一锤子敲定啦,那还辩什么?
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4,远远低于更替水平。我的估算是按照现在的政策,中国人口在2020年左右就会达到极大值约13.6亿,然后就会越来越迅速地下降。你真以为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情况下,人口还能长期增长?你有没有仔细考虑过人口是根据什么机制变化的?
其实我们应该是谈未来中国多少人口合适,如果未来中国人口下降是好事的话,那么现在的阵痛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啊~~生育率这些问题就都是次要的问题了,你总不能指望生育率合理,而人口反而下降这种滑稽的事情发生吧,呵呵。
你没有理解问题。即使最终要把人口下降到比如说7亿,那么还有选择:在60年里实现?还是在200年里实现?这两种选择对社会的影响可是大不相同。1.4的生育率和2.0的生育率,人口下降的速度相差极大。
保持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就是说要下降也得缓慢下降,把老龄化和性别比的冲击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计生委的办法,就是不惜任何代价,只管尽快把人口降下去。这是典型的管杀不管埋,最愚蠢的政策。
但这些对于产出顶尖科研成果没有多大帮助. 所谓顶尖科研成果, 大体上可以量化为学科内最好的期刊, 以及相当程度的引用数. 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总体数量和引用数量都有了巨大飞跃, 但如果按照上述结果衡量的话, 恐怕依旧只有一小部分.
的确, 数量也有数量的用途. 在领域开辟性的成果出现之后, 如果能做到及时跟进推而光之, 如此勤勉不殆, 是可以做到相当的数量和一定的质量. 在工程领域, 这意味着我国科技工作者虽然少有独创性重大进展, 但对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一定的了解. 在工业应用时, 意味着有希望绕过专利跟进同类产品, 但少有首创技术突破. 社会科学领域似乎有点文无第一(虽然严格来说并不就是文科), 但大牛们吃肉到处忽悠, 掌握舆论主动, 小牛就只能跟着喝汤, 捧捧场. 要知道在数量也没有的时候, 连跟进捧场的机会都很少. 总之, 第一流和第二流, 第三四流我认为有质的差距. 前者难以靠群众基础的扩大来带动.
实际上, 国内大学能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文的, 主要集中在前十几名的大学, 而这些大学无论是在本科还是博士的扩招上面, 力度并不大. 执全国牛耳的清华北大近一两年在生命科学领域很是引进了一些牛人(争议且不提), 可以想象他们在此领域的科研水平会有一大进步. 很显然, 这主要归功于两所大学各种经费开支的充足, 与博士生数量多寡没什么关系. 再者就是清华北大名头响亮, 对外交流往往能搭上国外的超一流大学. 至于制度因素, 早年南京大学曾在SCI引用上突然崛起, 但那些年并没有在政府支持等开源方面超过其他名牌大学, 主要还是因为加强激励机制.
甚至我个人感觉这些大学博士生过多, 容易造成待遇难以提高, 原因可能是厚道的有能耐的导师总归数量有限, 也可能因为系里博士生培养开支僧多粥少, 等等. 而博士生中产生不俗成果的可能性, 多半集中在那么几个优秀学生上. 如果能留住一部分, 那么培养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项目经费, 实验室条件, 以及导师的高质量. 考虑到我国优越科研条件的稀缺, 很难想象靠提高学生数量会有什么贡献.
此外, 本科扩招对科研的贡献恐怕也就是增加收入. 因此只要不在就业市场上狠狠撞墙, 扩招的基本面不会变. 虽然名列前茅的大学不太稀罕, 但还是有很多省级学校依赖于招生这个财源, 尤其是当他们大学城建设高潮欠了一屁股债以后, 他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多招学生了. 至于博士大量扩招的大学, 通过你所引用的新闻报道也能对其动机略之一二. 什么时候等到国内大量需求高学历的单位--如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 普通教学型高校, 国企, 某些民企外企等等--对这些博士生需求饱和的程度, 扩招和大上博士点就可以停止了. 在此之前已趋于饱和的硕士就是榜样.
如果认为7亿是合理的数字,那么就该论证怎么到这个点,什么时间到这个点合适。如果说当初的人口暴增使得人口曲线出现异变,那么当然很好理解弥补曲线的方式就是出现暴跌,最终大家的目的是取得平衡。更何况就算以现有1.4的生育率,40年后人口依然要在13亿以上,按你说的2.0的生育率会是多少?
你对数字缺乏概念。假如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2.1(由于现在的出生性别比高达120,会使更替水平生育率更高,这里先不管),那么1.4的生育率就意味着每一代人口基数只有上一代的1.4/2.1=2/3。这说明在人口达到极大值以后,每30年人口就会减少1/3左右,也就是几亿,你以为这样还能保持在13亿以上?你以为人只生不死啊?
你的问题都很典型,是在计生委的洗脑下没有定量思考过人口问题的人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中国的基础科学投入状况出现了大跃进,典型的表现一是国家投入剧增,二是引进人才剧增。胡锦涛亲自表过态:国家有钱了,要大幅度增加给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海外人才回国工作的行情,迅速从海龟变成海带。有这么多高水平的人才,科研成果大增丝毫也不奇怪,你查查Nature、Science上发表文章的数目就清楚。你如果调查研究一下中科院和一流高校的情况,就会明白了。说到底,有钱好办事,有人好办事。
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所述:“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也就是说,在2050年中国总人口依然在13亿以上,40年过去了,极大值14亿早已出现,那么你所说的30年人口下降1/3是怎么回事?究竟是谁错了!
以中国平均寿命72岁计算,2050年时1978年以前出生的人口,大部分都已故去,也就是说,毛时代暴增的人口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而在这种情况下,以现有增长率持续下去,人口依然在13亿以上!究竟是你错了,还是老年工作委员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