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王小棉的故事(一) -- 王小棉她妈
这个“不管”我们那里用的最多
多义
我还以为是王小棉她爸呢...........
我家香香21个月大,也快两岁了。目前汉字认识120个左右。可以从报纸上指出她认识的汉字并读出来。当然,发音很不准确,汉语拼音L打头的字虽然认识但基本读的都不对。很多三声音都读成了1声。这可怎么办啊。儿歌也只能背7~8段,外语基本为0。中国地图没教过,世界地图倒是认得所有6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
最要命的我家香香好像小脑不很发达,到现在走路还是晃晃悠悠的,基本不会爬。而且懒得要命,喝水都要人喂。
香香自己可以坐在婴儿车里拿本书看半个小时。
小美女多好阿。学习这个东西,你不用着急,功到自然成的。强烈推荐《卡尔威特的教育》,其他的也有不少好的,不过这一本无论如何不该不看。
你说的小脑不发达,我试着给你找几个原因。
第一,孩子在家不是穿鞋就是穿袜子,这样影响她走路的稳定性,比如说人类进化的最初是没有袜子和鞋的,动物都是不穿鞋的。孩子穿了袜子,走路的感觉和不穿完全不同,应当说比较滑,大人走冰路还格外累人,何况孩子?
第二,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都有一段时间特别愿意走坑坑洼洼的地方,这是一种锻炼平衡的本能,就跟小猫小时候学怕树一样。城市里这样的地方少了,有的家长也会阻止孩子走坏路,怕摔倒,结果导致孩子的平衡能力差。
再有,如果小时候在学步车里时间久了,也会破坏孩子的平衡能力--因为那东西不会摔到孩子,所以孩子的自我保护本能就没有锻炼出来:)
以上是我自己总结的。因为注意了这些方面,所以我们家棉的统合感觉可以说相当的好。现在在家里上下楼我都不怎么管了,她自己有自我保护的本能。
孩子不爱自己吃饭,是因为大人喂习惯了,她要学的时候你没放手吧?
这些孩子学的太多了吧?我的目标是孩子上学前啥都不学。
代俺家香香给这位香香姐姐送花
说得全对啊。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她爷爷奶奶现在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娇惯的厉害
自从有了香香,我们就开始考虑如何教育孩子。像大多数年轻的父母一样,我们也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虽然我相信有神童的存在,但我更相信神童不会降生到我家。孩子上学前肯定要学些知识,但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我们一直没有想好。
我的一个同事“大白鸡”,说他的表姐家的孩子2岁就认识好多汉字,4岁时认识马路上所有的汉字和相当多得英文词句,还可以用英语和他那MBA妈妈流利的对话。那时,我对他说的这些将信将疑,因为我对我4岁以前的事情没有一丁点儿记忆。他的观点是一定要尽早,尽量多的教孩子学知识:如果孩子要是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那么就意味着父母很可能会有一个劳碌甚至悲惨的晚年。
我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
我家香香的大姨是一所小学的高级教师,他们也有一个女孩,今年5岁。她的观点和您一样:上学前啥都不学。因为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发现老师讲的知识他都会了,就不可能继续认真听讲,这样无法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老师就无法引导孩子的思路。到了高年级时,孩子学前攒下的老本儿吃完了,学习就会落后于那些从一年级开始认真听讲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系统练习的孩子。
还有第三种观点,就是孩子愿意学点,就学点,愿意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她健康、高兴就好。一切随缘。并附一句:“人家捡破烂的照样能培养出大学生来。”
香香她奶奶以前就是这种观点。不过现在变成了第一种观点了。为什么呢,因为今年过年的时候香香的表现令所有的亲戚惊讶。香香给她奶奶赚足了面子。一个不到2岁,步履蹒跚的小女孩,可以读出大部分礼物包装上的汉字,还能在大家面前背诵好几段儿歌,这些给她奶奶带来了巨大的自豪感。
再说她那当老师的大姨,看到香香会这么多东西,再看看她自己那蹬着小自行车满屋子乱跑的女儿,后悔了。值得注意的是,她说她在进修培训时遇到了一个首师大的年轻教授,那个教授以前也是持第二种观点的,去年发现他那上一年级的儿子跟不上老师的课程。原因是他们那个班里绝大部分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基本达到了二年级的水平。老师要是想按照教学大纲的进度授课会遇到很多孩子和家长的抵制,所以老师在确保学生考试成绩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授课的速度和难度,造成老师的老师的儿子吃不消了。目前那个教授的儿子在疯狂补课中,恶补学龄前知识。
巨大的竞争压力,使我国的教育提前化趋势,发展迅速,尤其是金猪宝宝们,据说他们将要面对的竞争压力比如今已经8岁的千禧宝宝还要大。就这三种观点及其背后的付出,对于单个家庭而言,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少,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也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
我会试着教,但不会逼孩子学。学习不一定不幸福,被迫才不幸福。孩子跟孩子不一样,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没必要强求一致。
自豪感不应该是决策依据。
我会尽力在孩子20岁以前教会他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手段,不过我不会帮他买房结婚生孩子。
小学成绩排名很重要吗
印象里只有东北把姨称作老姨吧。
你家孩子的教育真是系统啊。我还没孩子,一直想着以后有了不光要教教洋字码,还得教他俺老家的土方言。不过LD一直灌输我这样的思想,小孩子同时学两种语言会搞混,还引经据典的说都是专家说的,对这种言论我虽然总是和她进行义正词严的辩论,可耐不住人家抬出“专家”俩字压阵,每每败下阵来,反正我怀疑她那些专家都是砖家。这下好了,下次再辩论我把您家小棉同志抬出来给俺掠阵,压压她那些砖家的嚣张气焰。
估计这个很难,别人的孩子背后有六个老家人在支持,而你家只有五个,呵呵,不现实。
肉嘟嘟啊肉嘟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