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早期计算机研制中的一些小故事 引子 -- 萨苏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想换个计算机了 作图跟不上了 老规矩 花
她只活了不到37岁,最伟大的成就是实现用babbage计算机进行bernoulli数的计算
记得是某个名人家的魔女,但记不起是哪个名人了,下面有朋友补充,说是拜伦。
比用纸带有进步了,但还是挺麻烦的。
把卡片送进机房后几个小时,如果过不了,还得重新来过。
不对,应该是藏凤卧虎
当年差点考进计算所。
不是IT可当年学数值计算的时候也有幸用过打卡机编过FORTRAN。不过好像没有那么恐怖。当时手上有三组卡片。一组是输入输出,一组是计算,还有一组是子程序。每张卡片顶上都是一句程序。查的时候把卡片往桌上一摆,用手往下一顺就把顶上的程序都露出来了。看起来就像从一张纸上读程序一样。有问题的卡片不能直接拿出来,得用一张空白卡片和那个有问题的卡片夹在一起,然后才上打卡机改。最倒霉的就是不小心把卡片的次序搞乱。有一位仁兄把程序放在一个盒子里,结果不知那位不小心把盒子碰翻了。四五百张卡片老兄花了三天才搞定。
这是一个突兀的话题,使我有点儿发懵,而父亲的表情丝毫不显得突兀。
不过,这倒是我没有听说过的事情,科学院的计算机研究,后来怎么会跑到成都去了?
于是,他说,我听。说完了,我推着他回去。以后的日子里,他经常会说起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来,事情都不大,往往颇为琐碎,也不怎么系统,都和技术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他讲得津津有味,我听得也津津有味。
父亲似乎有些怀旧呢。我想。
那天晚上,他看我在计算机上写东西,慢慢走过来,坐在我身边,用一辈子都没有过的柔和对我说 – 你现在不要急着写。
老人家病到这个份儿上,才当自己是退休了。
唉,这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就那么的经历了这一辈子的事情。
既然说到这里,老萨:你现在写的东西太快、太轻飘、太浮见情绪了,味道比《机场轶事》《嫁给太监》差了很多。好比狗不理包子变成了天津包子。 老人家告诉你现在不要写,也许是希望你能秉承他老人家的风格:不求名利、不惧压力、深思熟虑、耐心细致、尽善尽美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但是,“俺”后面那个字似乎好像大概也许应该读作
。
。
。
。
。
。
。
。
。
。
。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