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IMF的伪善和万里风中虎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 -- 思想的行者
80年代末90年代初剧烈的通胀,造成的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后果,您都不予考虑吗?一个人血液太多就会高血压,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破裂,死亡率最高,后遗症致残率最高
请参看我发的《两个人的战争---中国与休克疗法擦肩而过》的帖子
由于当时赵紫阳们听信了弗里德曼的建议,收缩流动性,大幅提高贷款利率,企业为了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资金以自保不得不涨价,从而形成了类似于后来俄罗斯一样的因为流动性不足导致的通货膨胀
失血的危害性更严重得多--急性病,问题在于八十年代末中国经济面临的是失血的问题---才有三角债
高血压的原因在于流动不畅,而不是因为血液过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来说,很多领域都需要资金,因此严重的问题在于资金不足,而不是资金过多
所谓血栓可以理解为融资渠道不通畅,比方说中小企业的融资不通畅,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比方说半导体产业的融资渠道不通畅等等
小川同志算是父亲积德,儿子享受的典型了。
中国是印钞票容易,收回就难了,长期看都是通胀,所以央行行长一定要看紧印钞机
通胀是不怕的,只要不是恶性的,通缩就惨了。央行的行长要是看紧印钞机就够格,派个机器人足以。
货币增发与货币稀缺都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两者有不同的机制
货币增发导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企业货币持有的增多,导致企业的投资冲动的大增,使得企业的上游产业出现了供不应求,根据价格需求弹性的一般为正的规律,需求增加,价格也会上扬
货币稀缺导致的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企业为了维持基本运营活动需要保持最基本的现金流,而当央行收紧信贷,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流的时候,企业不得不涨价---这是一种被动式的涨价,这样的涨价进一步的增大了下游企业的流动性陷阱,导致下游企业也涨价,因而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系统的失稳有绝对失稳和相对失稳的区别,流动性不足导致的货币的失稳---即货币价格的扰动可以同时向上游和下游传播,会造成全局性的失稳
而前者的失稳则是一种相对失稳----这个涉及到比较高深的数学知识,我稍微提到一下,可能这方面我的论述有一些问题
货币主义者的问题在于刻意忽略了流动性不足导致的通货膨胀的机制,而认定通货膨胀只有一种机制,即货币增发,这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极大的误导
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不可能发生因为货币增发导致的通货膨胀(或者说几率很小)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供过于求严重,生产过剩严重,企业由于资金的增多导致的投资欲望的恢复会使得行业需求增大,但是这样的行业需求的增大是良性效应,恰好使该行业避免了通货紧缩,在需求增加幅度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造成上游产业由于需求增加而出现价格飙升的情况,只会稳健的上扬
中国如果继续搞紧缩,那么会适得其反,会造成通货膨胀,而搞宽松政策,则可以避免通货紧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骷髅骑士:路透社登载了张小彩的一个专栏文章:被劫持的银行和被绑架的
从张小彩的文章来看西方对中国政府及时的实施凯恩斯主义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多么的痛恨,因为温总理的政策使得西方失去了利用危机到中国剪羊毛的机会
本来金融危机,造成中国外需大幅减少,严重生产过剩,大量企业停工待产,危机四伏,温家宝总理大手一挥,四万亿投资出台,原本不能开工的企业开工了
准备剪羊毛的国际阴谋家们又落空了
好在他们在央行和媒体界还有很多的“精英”在潜伏,一年多过去了,这些精英们就开始大肆的鼓吹通货膨胀危险(所谓预期),来为休克疗法造势了
但是,涨价的行动能否得到实现,还有赖于下游或者消费者能否承受这种涨价吧?如果消费者最终不能承受这种涨价,恐怕涨价就不能实现。
反之,当流动性增加的时候,企业主们也许有增加投资的欲望,下游产能的扩大也会导致上游产能的不足而导致价格的调整,是不是通胀这个也不能轻易下结论。而且问题的核心在于不管哪个行业产能扩张了,都需要最终消费者的购买力也相应提升,不然增长的产能只能是无效的产能。但是一个流动性增加的时期,怎么能保证最终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一定会增加呢?或者说那种滞涨是如何发生的呢?
所谓刚性需求,指的就是需求量不会随着价格的上涨而有太大的波动
所以,刚性需求产品---一般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你不管厂家怎么涨价,需求也不会低,老百姓不承受也要去承受
另外,企业在面临流动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它需要做的是权衡----即我涨价造成的销量下降的损失和涨价带来的收入的增加以面对迫切的流动性需求(比方说发工资,买原材料)两者相比,选择哪一个
厂家一般会选择后者
流动性增加的时候,下游产能的扩大不会导致上游产能的不足,恰好相反,下游产能的扩大扩大了上游的需求,从而带动了上游产能的扩大
从而导致上游的价格的上涨,而这样的上涨即工业价格的上涨一般的是会传导到消费者上面的,因为谁也不愿意吃亏,除非产业链的一个中间环节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这个环节的厂家不敢上涨,那么这个价格上涨最终就只传递到那个环节中而不最终传递到终端消费者那边
流动性增加并不一定导致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的增加,只有流动性增加增加了企业盈利,从而增加了就业率,以及劳动者工资的上涨,这个时候消费者群体的有效需求增加了,即消费能力增加了,而这样的就业率的增加和劳动者工资的上涨一般是良性的,这种原因导致的通货膨胀也可以认为是良性的,本身是社会分配趋向于平均的一个表现
如果是某个行业当中的投资过热----比方说建筑业还是什么领域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当然这个行业的流动性过剩了,从而带动了它的上游行业的供不应求,造成的价格上涨,这样的通货膨胀我认为是恶性的,因为社会付出了价格体系上涨的成本,得到的是某个过热行业的过剩产能,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不利的
郎咸平对温家宝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中央政府推动的数万亿投资是占用了未来的需求,是对未来的需求的一个透支
我认为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经济学界甚至是凯恩斯主义学派在内的经济学界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点:政府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给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体带来了即时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生活消费、投资的便利将降低消费成本和投资成本,同时也将推动未来的社会的有效需求的增加。
打一个比方来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等的建成,一方面减少了居民的消费成本----比方说探亲访友的成本,从而可以激发原本被高昂的交通费用而压抑了的出行需求
高速运输网的建成方便于原本不方便运出的资源的运出,带动了偏僻地带的资源开发---这是投资需求
高速运输网的建成减小了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的成本,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联合,这也将激发出更多的投资需求等等
所以温家宝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非常果断,非常及时的决策,不仅于今天的中国有益,对未来的中国也有着巨大的推动,功莫大焉
搞大飞机,钱不就不多了吗?
当前中国,流动性从字面去理解最准确,洼地或者说逐利,驱使国内国外资本汹涌澎湃,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是资金短缺,还是结构问题,收缩流动性只能打击实体经济和关系到就业大局的中小企业,造成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生存状况恶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从来都是吃人的国际组织,这个组织最喜欢给发展中国家开出紧缺的药方,然后外国大鳄就带着大量的外资来到这个危机中的国家来充当救世主,以及收购使者了---因为危机中的发展中国家本来就投资不足,资金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要求该国实行财政和货币的紧缩,这样流通的钱就更少了,企业没有钱怎么投资,特别的如果此时再发生通货膨胀,企业还没有钱那么怎么办,只好涨价,来回笼流动资金,但是你涨价,别人也会涨价啊,大家一起涨价----然后美国人又趁机告诉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说,你们货币太多 了,不能发货币,要更加严厉的紧缩---结果就是恶性循环,这个例子就是苏联解体以后的俄罗斯的例子
当发展中国家陷入严重的流动性陷阱,即企业资金严重不足的时候,这个时候美国英国的投资家们就如同慈善家一样的出现了,他们带着大笔的钱,大量的收购濒临倒闭的危机国家的企业----本来这些“慈善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腿的,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很多老百姓特别是被美国理论洗脑的“经济学家”们更是对这些慈善大使大唱赞歌
这方面的阴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慈善家们设计得还是比较隐蔽的
当然当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美国政府会毫不犹豫的给市场注入大量的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会找出措辞来表示理解的,至于为什么对发展中国家和对发达国家国际货币组织完全不同的态度----人家不用解释,你自己去猜吧
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际上对发展中推销休克疗法或者说失血疗法----即抽紧发展中国家的资金链,发展中国家没有资金了,有一些美元的高盛们就成为慈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