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打倒白岩松所谈素质教育 -- 金玉满堂
如你说的个性化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中国学校一个班的人数能当美国两个以上。人均教育资源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准模板式的教育方式。
想想,如果人人都总结一套自己的中心思想,那评卷的老师得花10倍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了。
当然这不是说这种抹杀个性的教育模式好,只是说那是一个时代的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理论和体系会在频繁的试错中逐渐成型。
就拿我这一届来说吧。当年中考是大约2000学生参考,正式录取的只有150人,录取率只有7.5%啊啊啊(我当时刚刚过线),后来高考的时候,就是算上了另外一百五十个自费生,录取率也在90%以上。
你文中说1985年,全国共有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录取率大致在35%。实际情况是当时高考之前还有个预考,大部分高中生在预考就被刷掉了,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我们当时一个年级将近400人,能通过预考的只有100人左右,最后考起大学的不到40人,所以当时的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应该不到10%。当时的高考真正才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当时的好处是只要你有本事杀过那条独木桥,今后的读书就业都不用你操心了,家里再穷都可以去读大学,不会出现现在这种考得起读不起的情况,所以当时报纸上经常出现某某农民家庭几个孩子都在上大学的新闻,别人也觉得这些家庭真是祖坟冒清烟啊,要是放现在,穷点的家庭父母自杀的心都有了。
全县八个乡,每年考上大学的就30人左右...
多少人高考不知道...
以下是我查到的当期高中毕业生人数。
老实话,我不知道您说的预考是咋回事,但是GOOGLE下,没有明显大量的线索。根据这个数字,我没看出来预考刷下去那么大比例的人数,我想这可能是城乡差距,或者就是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差距吧。(难道预考不过的就不算高中毕业?)
年份 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万人)
1985 196.6
1990 233.0
1995 201.3
1998 251.8
1999 262.9
2000 301.5
拿自己的舅舅,还有董倩也拿自己的经历来白,说当年自己也没费多少力气就上了大学。他们自己要不是赶上了好时候,(注:白岩松的舅舅,有资格高中毕业,那个时侯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升学率相当高;白岩松,当年录取率不算低,而且占了内蒙古的便宜;董倩,1990年考北大,占了当时政治的便宜)要不就是有天时地利,他们作为一个窗口人物这么说,不让别人骂,那他们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呢?显摆?
只要是在80年代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预考是在什么时候取消的我不清楚。预考没有通过的学生可以拿高中毕业证,但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当时四川是在5月份预考,预考通过的学生继续复习到7月参加高考,预考没有通过的就直接回家了,他们的高中生涯就此结束,所以当时很多高中生自嘲是读了3年高中,连高考卷子是什么样都不知道。我不知道当时的高考录取率是按什么基数来算的,如果是按高考报名人数来算的话那就有30%,如果是按高中毕业人数算的话绝对没有30%。
当时的大城市虽然也有预考这个事情,但是也拥有大批的地方院校。仅仅说中央院校,当时大城市的分数线比其他地区要低相当多的分数,这还不包括各种遗老遗少的亲戚安插。而大城市还有各类地方院校兜底。同时,我想说的是,您是否自己也估算下,高中毕业生的分布比例是否大城市占据了大多数呢?呵呵。
我那届录取率大概好像也就20%左右。吉林省的。
录取率这个东西大概每个省都不一样的。
至于预考上的比例,不好说,我感觉很低,要刷下去一大半。
我在的学校高考升学率非常高,但预考过关的也就一半左右,据说有些乡村学校只有几个能过预考。
当然,我们这是分快慢班的,慢班的基本不参加高考(有些是没机会,有些是自己放弃了),快班的基本上大学。
象上海,当年许多人不愿考大学只考中专,因为大学是全国分配,很难留在上海,上中专就保证能留在上海。
江苏的情况是县城中学的高考录取比例比南京高,因为南京能有近一半的人上高中,县里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甚至更低。
北京工业大学的分数线比清华和北大还要高。北京的技校比例相较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一般的重点高中(就是名气大点的)升学率很高很高的。具体多少我就不说了,省的再对高考制度开始口诛笔伐。
我小学到中学,其实都是60多人一个班。确然如此。
其实,我自己个人的想法是,素质教育不能等国家学校来搞,家长,学生自己也要有这个意识。
有段时间看心理访谈,很多父母子女之间有问题的案例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学好,什么是学好,就是成绩好。当时看觉得很可怕,你作为父母的,除了学习好成绩好之外,对孩子竟然已经没有别的可以说的话了。
至少我已经过了要靠考试成绩来谋口饭吃的阶段,避嫌吧,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1979年,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进行,共有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确实是不到10%的录取率。
http://www.21ic.com/wyzt/200903/33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