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我的团长我的团》剧中人物的表演 -- 观望者

共:💬70 🌺128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件事杜长官很有党国将领传统

第五军是他带着走的,翻野人山撤退,就是打着一个全军而退的想法,但是他的部队什么都练了,就没有练过野外生存,而对野人山又不熟悉,电台也坏了,绕着一个地方一走就是半个月,要直着走早就出去了.我挺欣赏杜聿明的,唯独对他这一次战斗中的表现非常失望.同古撤退的时候,其实200师主力并没有多大损失,新22师也已经上去了,到了新南阳车站,远征军完全具备继续死守同古的能力.

看地图就会明白同古的重要性,如果缅甸是一把蒲扇,从仰光到同古就是蒲扇的柄,日军只能一路推过来,不存在包抄之类的可能,同古一下,日军的战术就灵活了,因为同古北面一下就开阔了,是用兵的好地方.

所以,如果大家一条心,拼光200师也要守住同古,这是个战略问题.

在缅甸,最被耍的人就是史迪威,事实上也只有他最坚决要守住缅甸.杜聿明要表现的是他不听史迪威,而是听蒋介石的,这对他的前途是最大的保障.将军一旦变成政治将军,那就不好办了.杜聿明在缅甸的战术思路,最初是打一个漂亮仗,彰显国威.所以他派出了自己最优秀的200师死守同古.这个想法没错,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个漂亮仗不好打,日军的兵力远超预计,而且英国友军并不帮忙.这时候杜长官就要打持久战了.这就是说国民党军一贯的打法.这时候按照传统,200师这样的骨干部队是不能上去先拼的,要让杂牌先上,也就是说6,66两军先上,第五军里96师先上.所以,杜长官死活也不肯让200师继续守同古.党国将领军发脾气上来哪管什么军人天职服从命令,我的骨干拼光了我玩完,才管不着整个战局如何呢.

这个持久战在曼德勒会战破产后也就不能打了.这事英国人拆台是大问题,但杜聿明自己丢了同古,才造成正面过宽,到处是窟窿,也不能说没有责任,如果同古在手中,这个仗不会如此被动.

腊戍一丢,杜长官就进入第三个阶段了 -- 跑.也就是把部队带出去就好,毫无斗志,所以他绝不肯拚夺密支那,宁可逃进野人山,只是没想到野人山比日本人还可怕.

这个时候,说他很有党国将领的传统,是说他这时候还记得第五军是自己的嫡系,要带着走,命令杂牌的新38师断后掩护 -- 别看后来新38师厉害,在远征军序列里,它是杂牌66军里头的杂牌.

孙立人奉命断后,他倒不怕日本人,在温藻死战一场,掩护主力进山,跟进去一看第五军把车都烧了,这才觉得不对.孙立人是在弗吉尼亚学过山地作战和山地生存的(他自己在台湾的练兵书里写过),知道这种地方不好去,大部队进去没给养,非饿死不可.事实上如果他跟着进去,肯定是饿死了,因为前面部队把吃的都吃光了,他一个师几千人不饿死才怪.

这个时候转向印度,只能说孙立人是个明白人,要我搁这个时候只赞他是明白人,这个时候谈去印度是不爱国纯属找抽 -- 杜长官后来也是到了印度,走野人山回国的尝试代价是饿死了好几万弟兄.

用几万条命博一个爱国的美名,远不如孙立人后来带着部队打回国去光彩,对得起部下,对得起国家.

驻印军后来装备是比较好,但这部分是用租借法案得到的,中国没有付钱,一直到国民党在大陆垮台也没有付.这些物资也没法运回中国,因为没有交通线可用.当时要打通中印公路,就是为了将租借物资运送回国.美国人也希望早点儿打通,把物资送进去武装中国军队反攻,那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家园 其实,曼德乐会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骗局,

腊戍失去,这是远征军最失败的地方.东路的六十六军怎么就守不住呢?而新三十八师说战斗力就不知道怎么评价,但它是整个中国装备最好的一个师。抗战前走私进口的美国的武器都在这些税警察团手上。

至于同古,确实是很难打下去了,关键是腊戍这个生命线上来不了物资,二百师的弹药基本也耗近。但同古撤退后的行动,杜律明是有责任。但远征军最失败的地方是没有空军的哪怕一点的侦察支持和自己根本没想过自己的后勤保障。

腊戍失守后,是英国人告诉远征军说那里有日军一个多师。而远征军没有及时侦察。再有就是张轸的拆台,那才是远征军最要命的地方。

我同样知道孙立人也做不了什么。但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是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但他没有!象武汉会战后整编税警察团的时候让他们去一战区,孙立人拒绝了。远征的时候,对长官的命令包括他的军长的态度,让人惋惜。

我为什么说他对抗战的态度有问题?抗战和后来的五一俱乐部之间的一惯态度和他对宋子文的忠诚。

其实,新二十二师,战斗力和装备不如新三十八师都在第一次远征中的作战和对总体的利益等比新三十八师都好。

其实,腊戍失去,走野人山。因为那是杜律明唯一的选择,对蒋介市的忠诚当然重要。但英国人的态度也是关键。而最大的选择是回国或者战死,这是他这时候最艰难的选择,英国人用他们的方式在曼德乐会战时告诉了我们它的态度。而且腊戍的丢失和英军有很直接的关系。这样的环境下选择回国走野人山那是不多的选择中的一个。我们虽然不能替杜律明或者孙立人想些什么。但孙立人部队不先开溜对于整个远征军的绝结局会不会改变那很难说。

有时候屁股也很说明问题,第二次远征的时候那些部队的战斗力和装备都很有问题。而松山之战的最后阶段,很多军官都动摇了。营一级的军官都有了逃亡。但对民族和国家的忠诚让他们做出了自己的牺牲。

有时候我看着缅甸的地图总想着以新三十八师掩护右翼,从腊戍和那里走过去。您好象说过中国军队没人过六万人对一万日本敢于进行过进攻。但对于大家都是陌生地域打一战不是没可能。关键在整支部队的团结。

当然,孙立人去印度当然不能就此就是不爱国。而且我都不能也不敢否认新三十八师去印度的意义。但孙立人,宋子文和蒋介石的关系,还有他在缅甸对远征军司令部的态度。还有先前对他的一战区的态度等,我认为说他爱国,这算也是个说不清楚的东西。谁的国?

抗战开始的时候,蒋介石和何应钦的军事派。汪精卫张群宋子文孔详熙的政府派拆台现象就没断过。而政府后来拒绝给军工企业发薪的时候更体现了他们的矛盾。其实抗战我觉得打,保障打和齐心去打比什么都重要。但怎么就不拿一条心去打一战呢?真的太可惜了。

其实,曼德乐会战后的远征军其实还可以打的,关键是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张轸就不说了。就是和第五军一起的新三十八师都不想着自己人和自己人团结在一起。在这个事情上,他至少就有问题。

其实腊戍的丢式责任英国人和张轸是头一个。而远征军中的多条心导致后来的困境也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情。

我是明白您的意思的,对于远征军来说,带出个新三十八师这事情上孙立人是干的不错。但他的离去和野人山等比起来就不怎么样了。

有时候我们考虑八年抗战中国军有值得尊重的以民族利益为先的军人吗?我想有的,但我不敢说孙立人。因为他做的不多!

家园 孙立人指挥不了杜聿明

所以他不可能去腊戍,留下唯一的途径就是跟着进野人山,那里所有的中国军队都没有地图,也不大可能从这里去腊戍。腊戍日军有两个联队,并不好打。远征军真正决定进入野人山,是因为日军攻占了回国的要道密支那,没有腊戍远征军还可以回国,没有密支那就回不去了。密支那日军只有一个不完整的大队,而且立足未稳,如果杜聿明硬冲,肯定可以冲过去。

他为何不冲呢?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考证,如果杜知道进野人山这样艰苦,他肯定要打密支那了。他是没想到野人山那样可怕,并不认为那是死路。

戴安澜死后杜聿明的指挥通常偏软,没有到死路就不肯硬拼,淮海也是败在此处。

黄埔军校国军将领大多只能带一个军,再高素养就不行了,杜算是佼佼者。

66军失利也不是无端的,日军从泰国过来一个师团,一个师团打一个军,当时66军认真打也不行,何况不认真?

孙立人不是黄埔系,装备再好也是被吃对象,戴笠已经吃掉两个团了。

孙立人对远征军司令部的态度,如果看常见的资料肯定有问题,但关键问题是这些资料是谁写的!这些资料多半都是杜聿明们写的阿!

家园 “没有到死路就不肯硬拼,淮海也是败在此处”

徐州撤退时,明知蒋介石让他转向接应黄维是死路,结果还是干了。粟裕说杜只能打顺风仗不能打逆风仗,似乎就是说的这人的狠劲和决断不够。

家园 日俄战争、寺内正毅、郑家屯、铁血团

麻烦您解释一下吧?

家园 仅靠他大力支持山东热河等地人移民东北一项,就功远远大于

过了,没有这些移民,东北人心会怎么样还不一定呢,看看台湾人就知道了.至于你说的我承认,但是谁人无过?或者你给我举个东北这300年来出的比他更大的英雄.

家园 那要看你是怎么定义英雄的,仅仅从人格魅力上来讲,我更喜欢

赵尚志这样的领导。

如果你的英雄只能是一方军阀的话。皇太极、祖大寿们是 16xx 年左右的人物,正好与张作霖隔了三百年。你的意思看起来要从清初以后算起。

说到移民,张只是有个引导而已。东北的移民狂潮从清末就开始了,

对比一下数据吧(万人):

梁方仲 《中国历代户口 田地 田赋统计》,

1898 年 (光绪二十四年) 542

1911 年 ( 宣统三年) 1841

也就是说区区十四年时间里,东北的人口增长了 260% ,而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人口是这样的(p510~p511《中国人口史》 赵、谢)

1912 21,694,193

1919 23,415,883

1925 25,093,452

1928 27,047,139

1931 29,073,049

也就是说东北人口在这二十年时间里增长了七百万,不过比起清末十四年增长一千三百万来说还是有所不及的。问题的关键不是张大帅如何丰功至伟,而是关内如何混乱不堪,以至大量难民涌向东北。这才是东北人口增长的关键原因。张大帅的重要作用在于在清末民初的军阀比烂大赛中,张大帅应有地保持了谦虚的态度。但是,比起那些为皇权效力的前任统治者来,还是有点逊色。

家园 行了,你又看怎么定义英雄了,那你自己去定义吧,我无语了.

从现在数起300年,那时候皇太极们都已经入土了.

至于东北,当时一是东北张搞的好,东北人生育率强大,举个例子,某次闹灾,他不准商人囤积粮食,但是依然有人大量囤积,他带人直接去抓人,抓到当街枪毙,粮食价格直接回稳,他对普通老百姓其实是相当不错的.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和他的局限性决定了他完全应该是比其他军阀更糟的,但是事实上他远远好过其他军阀,这就决定了他很伟大.二是张大力支持移民,甚至多开了列车保证移民可以安全快速到达东北,这些移民有力的保证东北没有象台湾那样糟糕.举例的话就是普通中国小孩日语说的还不咋样,但是李香兰的中文说的非常好,她最后差点无法证明自己是日本人.

赵尚志很伟大,可惜为中国人为东北做的贡献远远小于张.人格魅力...赵尚志骂人又凶又狠,很好.

以上,就这样了.

家园 战斗机说的没错,原帖太偏执了。
家园 如果你能用数字来说明东北的移民问题的话,

而不是拿网上的大陆货来搪塞的话,也许这个讨论可以显得层次更高一点。数字你也看到了,你能不能说点干货?你可以质疑这些数字啊?

是东北老百姓撑起了张作霖的腰杆,而不是倒过来。我想这一次我的意思你总应该清楚了吧?

说骂人?张作霖?你确定要跟张大帅比比谁更会骂人?什么叫人格,张作霖够不上资格让人尊敬。信念坚定,永不屈服的人才会让人尊敬。赵尚志是、杨靖宇是,千千万万的东北老百姓都是,他们在死地中求生存,在黑暗中找寻光明,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让人敬佩的。我想我很清楚地说明了“人格”的问题,注意,我再说一遍是人格,不是教养。其实,张作霖才是那个没教养的。张作霖的人格也并不高尚,不过与他的教养相比还是好的。

不过呢,这不是一个好的辩论的话题。如果你坚持你的标准,我也无话可说。但是我还是提请你注意,张上台时,东北的人口已经是两千万以上了。就算东北的人口在张上台后停止增长,凭这两千万人口一样可以压死小鬼子。

另外,东北人的心跟台湾人的心没有差别。不过,我不建议讨论这个话题。

家园 杜是一个坎

也是衡量一个兵家的标杆,超过他就可以算是名将了

家园 干货?我说的不是干货?我举了那么多例子,那都是干货.你呢

你举什么例子了吗?另外为什么当时就东北搞的那么好?就张的出身来看比其他军阀只差不强,为什么就他搞的那么好.另外如果他不支持移民,东北也不会丢,但是看看台湾就明白了,即使如此,本地东北人也不是非常的仇日.对日仇恨不强烈的后果就是抗日的不坚决,会对我们国家产生很大的危害.抗联打的那么苦,和日本人苦心经营离不开的,但是日本人没有最终成功,和他们的人口数量与东北本地的人口数量不成比例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同时我也要提醒你,早期来东北的多是农村人口,张时期的多了很多城市工商业人口,因为东北发展最快最好的时候就是张管理东北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城市人口,那么东北城市人口的亲日化速度会更快.后期这些人对国家的贡献会小,危害会加大.

另外他在的时候搞的那些矿山,银行,重工业都是对后期中国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产业.早期中国的重工业几乎是以东北为主,即使今天有了什么成飞西飞,有了什么620,630,可是他们从哪来的?从我们沈阳黎明,沈阳飞机制造厂这些工厂出来的,上个世纪80年代,我爸去620出差的时候,发现车间里的工人说的是东北方言,那可是成都啊.还有中国今天世界第一的钢产量,你知道那些早年的大钢厂都怎么来的吗,初期的那些技术啊,人啊什么的,全是鞍山钢铁厂出来......而整个东北的重工业底子主要是靠张打下来的,当然不否认也是有契机的,契机就是日本鬼子主要修矿山铁路和种地,就是想掠夺资源,而这些很需要重工业配套.

我再举个干货的例子,"淮海战役的胜利,要感谢山东老乡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这句话你大概不知道,因为某种原因,宣传的时候把大连的大炮弹给抹下去了,只留下了"淮海战役是靠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为什么就靠大连的大炮弹?想过没有?

我可以负责的说,我认为他和赵在个人修养上都说不上好,脾气都不好,人格都还不错,同时他们都是东北出的伟大的民族英雄,都是真心爱这个国家的.但是如果按照我的标准,以为国家民族做出的贡献来衡量的话,张的成就远远高过赵.如果你认同我的衡量标准的话,就认同,不认同拉倒吧,我上一个帖子已经没有指责你怎么样了.

家园 再追本溯源下去你感谢黄帝去好了。

东北工业建设日本鬼子出力也很大啊。

海南很多建国初期恢复的工业也是日本鬼子建立的。你是不是要感谢日本鬼子去啊。

张建了那么多工业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用来打中国人?解放战争要感谢大连的炮弹,那抗日战争呢,也要感谢?

张氏家族在东北的失败只能证明一件是,幻想依靠侵略者来发展自己的力量,那是与虎谋皮。

家园 另外,如果这次你不能正面回答我关于东北人口增长的问题,

特别是我举出的数字的不确切,或是质疑我数字的来源与真实性,或是说出对数字的不同解释。

如果你不能从正面回应我举出的数字,麻烦下一次就请不要使用“正面回答术”了。特别是使用这样的句式:“XXX从来不正面回答我”。

类似于下面这种贴子:哦,江城啊,他经常这样,我都习惯了.反正面问他问题他

家园 我早承认了他管理东北时期人口增长不如前些年,可是他依然

有大力支持引进移民,这个你能否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