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二、数字事件之一 -- 四一二(1) -- 禅人
嘿嘿,以退为进,蒋某人惯用。不过照李宗仁的说法,这一回也难说他是否真的有点心有余力不足,当然也可能有试探桂系的意思。
俺家焦大说了,是电子雷达系的庙。不过金兄的考证有个漏洞啊,俺要是在那里正式修炼过,就不用疑惑是否校友了不是?所以让俺恍然大悟的是您贴的校友定义涵盖之广啊...
法华镇那个庙,在80年代中期以前是一年级+电子,后来一年级+二年级就到闵行去了,河里的希宝MM是第一批,分部归电子+管理,看来焦大嫂是90年代毕业的啦.............
居然: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俺家焦大那个年代,闵行分部都还没影呢。焦大嫂是谁啊?
是焦大哥了,这个,莫非和尚真是传说中的MM/JJ?
还是应该称呼焦大姐,和尚嫂?
俺现在脑子有点乱...............
在国民党党史上,一九二七年三月二十八日的这次会议,叫做“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第一号会议”,出席会议记录在案的监察委员有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古应芬、李石曾,这几位都是同盟会遗老级别,由于与左派立场有异,属于武汉方面声称要打倒的“老朽昏庸”。不过据民国史专家杨奎松教授考证,这几位监察元老未必都是同时出席。其实那几天会议参加者人来人往身份复杂,另有蒋梦麟、邵元冲、马叙伦、程潜、何应钦等也在会场进出过,李宗仁自己说话,他去见蒋介石那天也与众人见了面。对于上海及各地的失控乱象,与会者们长吁短叹互倒苦水,特别是吴稚晖表现最High,历数北伐以来共党的“罪状”,几乎声泪俱下要求“护国救党”。于是众人在一片声讨声中化悲痛为力量,结果达成要清党的一致共识,弹劾共党文案由吴稚晖等人着手准备。
打群架总要人多势众,为了集合反共派势力,蒋介石向两广发出密电,邀请留守广东的李济深和广西的黄绍竑克赴上海,共商救党大计。
李济深是北伐军总参座,名义上是仅次于蒋总司令的军内二把手,还身兼广东省主席,是北伐根据地军政大权一把抓的南天王。老李同志虽然系粤军出身,原籍却在广西,他在陈炯明时代就当上了粤军第一师参谋长,顶头上司是梁鸿楷,不过梁军长不走运,因为与许老总关系密切,后来在廖案中一起触了霉头,不得以退出军界,如此这般,由老粤军骨血发展而成的第四军就便宜了李济深。只是在老粤军眼里,李军长这个广西佬究竟是个外来户,李军长做事也一点不避嫌,他的第四军军部居然堂而皇之设在广西会馆内,这是旧桂系莫荣新督粤时建造的,粤系有人干脆就把他当作桂系。而老李与新桂系三雄的关系也确实非同一般,李黄白完成两广统一加入国民党,李任潮可是名副其实的引路人呢。
纵观老李同志的一生,他与蒋介石不对付的时候比桂系还多。张黄事变中,他被蒋介石伙同汪精卫以开会为名哄到南京去,据说当发现上当,老李气得要掌刮拐卖他的汪兆铭,哪个说汪精卫是正人君子,老李第一个跟他急;蒋桂战争时,老蒋怕他与桂系结盟,结果把他圈在汤山泡澡的时间比胡汉民还长;出来之后不久,老李又与陈铭枢蔡廷锴在福建合伙,闹独立反蒋搞不和谐;到了三年内战中后期,老李同志干脆自立门户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就是那个现在仍驻扎北京皇城根与正宗国民党浑不相干的的民革中央。按照老李同志后来的表现,他本该算是国民党的左派领军人物了,可是在二七年之春,当粤系人马多属拥汪反蒋的武汉左派,还在热切盼望汪主席早日归来,以恢复党权制衡老蒋的时候,李济深这个对老蒋也早有不满的南天王却是个异数,关键时刻不但没有反戈一击,却在四一二事件中瞎起哄,原因颇耐人寻味。也许因为后来被树成了民主党派的反蒋标兵,为尊者讳,关于老李同志此间挺蒋清共的血色事迹,红朝史书有意淡化了,其实若是要评清共积极分子,在过后的四一五两广清党中,李任潮可是与桂系仨老乡的狠劲有得一比啊。
黄绍竑虽然二十二年后当了“逃兵”,但那是在党国大势已去的时候,此时他与铁杆兄弟李宗仁白崇禧共同进退自不待言。他与李济深也私交甚笃,早年代表李宗仁去广州商谈两广统一,两人就气味相投。接到任潮兄拍来的急电,黄绍竑立即赶到广州与李济深碰头:“我和李济深互相交换了一些情况和看法,在反共这个问题上彼此所见略同,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就决定同去上海。”为了行踪保密,诨号“胡须佬”的黄绍竑,还把蓄了六七年的络腮胡子都剃了,以便掩人耳目。
两人从香港转船,到上海已经是四月二日了。当天下午,他们就到东路军前敌指挥部[注]与李宗仁、白崇禧会面,蒋介石、何应钦、吴稚晖、李石曾、陈果夫、陈立夫也随后到达。在这次会议上,那份弹劾共产党的清党檄文出炉了。
何为檄文呢?网友履虎尾老师曾有妙言:
蔡元培吴稚晖等人以中央监察委员会名义搞的这份清党檄文,就属于“我吃你有理,你活该被吃”一类,所谓咨文,以示程序合法。至于文件内容,大家多有耳闻,全貌却不多见,这里权当一回文抄公,列位看官共赏之:
后面是吴稚晖的呈文,数了一下,啰里巴嗦竟有将近三千七百字,为免看官瞌睡,就不抄了,总而言之就是共产党员及跨党分子谋危本党之罪状累累,早日清党,“则国民党幸甚,中国幸甚。”
这份咨文当天并没有发布,而是拖后一周,除了会议并未如声称的达到监委法定人数,主要原因是,半路里杀出了个程咬金:“三点水回来了”(周恩来语)。周恩来说的这个三点水,就是武汉方面望眼欲穿千呼万唤的汪主席兆铭先生。四月一日,汪精卫从法国途径苏联秘密回国,第一站停留上海。
[注]关于东路军前敌指挥部地点的考证,参见 逸云三洲:【东望西扯】搜索北伐东路军前敌指挥部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4月2日会议是形成决策的会议
在江南厂开的,
清党檄文第一个抬头名字就是他啊,真没想到。
才是高潮。另,四二会议的地点多指前敌指挥部在高昌庙的江南兵工厂,未见过有提到龙华开会的,貌似小白司令部搬到了江南厂?
具体要问楼主。
不过整个咨文基本上就是扯蛋,
怎么算
一共八个人,二个候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十二人)算上候补,当时是二十人,(国二大,26 年选的)
中央监察委员(共12人):
吴稚晖(吴敬恒)、张静江(张人杰)、蔡元培、古应芬、王宠惠、李石曾(李煜瀛)、柳亚子、邵力子、高语罕、陈果夫、陈璧君、邓泽如
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共8人):
黄绍竑、李福林、李宗仁、江浩、郭春涛、潘云超、邓懋修、谢晋
当大家不会算术吗?哪里来的三分之二?
据黄绍竑说,蔡元培没有参加四月二日的会议。不过从三月底四月初开了好几次会议,蔡在之前之后参加并发过言,他的态度与其他几个“老朽昏庸”差不多。但是被点名的八个人应该没有一次凑齐过,估计为凑数而把前后出席过的人数叠加了。退一步说,即使凑齐八人也不到法定人数,所以我在上文提了一句,就是指这个:
蔡被“公推”为会议主席,不过这个“公推”也不无可疑之处。
怕是一个地方
写了不长但也不短的贴,想多骗几朵花……另外贴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