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旧文:土耳其-希望在左梦想在右,向着希望与梦想飞奔 -- 葡萄
塞利姆一世在查尔迪兰击败了沙法维太祖伊斯迈尔,但奥斯曼帝国更热衷在欧洲扩张,其次是环地中海岸扩张。对波斯的战争是防御性的,所以塞1 浅尝辄止,转而去对付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
塞利姆一世的儿子苏莱曼大帝征服了伊拉克。此前的波斯帝国,从第一波斯帝国到伊尔汗国都包括伊拉克,巴比伦/泰西封/巴格达还长期担任波斯帝国首都,从苏莱曼征服之后波斯再也不包括伊拉克了。但波斯人在伊拉克留下了什叶派信仰,作为马甲,算是波斯人在伊拉克最大的遗产。
至于波斯的主体伊朗部分,奥斯曼人从来没征服过。打败巴耶塞特的帖木儿,最多算蒙古化的突厥人。如果一定要找跟奥斯曼发生过密切关系的蒙古人,克里米亚汗国是首选。克曾经和奥斯曼帝国作对,吃了亏之后就转而认奥斯曼做老大,长期担任奥斯曼在东欧的代理人。
奥斯曼的耶尼沙里步兵团,是阿拉伯的古拉姆、埃及马木留克制度的发展,其中的优秀军官,在明君的眼皮底下出人头地,进而出将入相。在帝国勃兴,君主英明的条件下,不啻为良好的干部选拔制度。一旦帝国扩张停止,步兵团失去立功机会,君主再昏聩无能,不仅助长军人跋扈,而且没有军功做考量标准,昏君只能选拔谄谀之徒、奸佞之辈为将相,这对帝国的发展就很要命了。
中国的科举制度,虽然也有不少弊端,但他能批量产生基本合格的官员,即使君主昏庸,稳定的文官集团仍能让帝国正常运转,即使帝国在衰落,科举产生的文官集团也能让帝国平稳下滑,而不是忽起骤落,大喜大悲。
那个到后来成为阻碍奥斯曼改革的一大因素了。多次说改革者为异教徒
其实吧,奥斯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军事化了,对于发展生产力没有重视
土耳其是欧洲近邻,曾经的欧洲噩梦,在人家几百年发展中,逐渐沦落到解体地步,实在值得比较,思考。
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始终看到西欧的进步,并进行着应对,但是最后还是衰老到西亚病夫的地步。
就是现在也再不可能有机会恢复祖先的荣光了。仅仅是个普通国家
如果追溯起来,第一个穆斯林国家,穆圣的先知国就是军政教合一的政权。该国有穆圣作为精神领袖、国家元首、军队统帅,来自麦加的迁士做政委,麦地那的辅士做军人,《古兰经》是现成的建立政权的指南秘笈。所以后代的穆斯林政权,基本都以穆圣的先知国为蓝本立国。要么政教合作如沙特王国,要么干脆如穆瓦希德、穆拉比特、法蒂玛、沙法维诸王朝那样宗教领袖亲自做国王。
奥斯曼从一个小亚小国起家,发展成广阔的帝国,正是军政教合一的极致,远比沙法维波斯和莫卧儿帝国都成功。耶尼沙里兵团纵然有不少缺点,但相比没有类似制度的波斯、印度,奥斯曼帝国的寿命长得多。这些军事奴隶自幼从军,没有父母保护、没有任何根基,全靠苏丹豢养,所以他们天然是君权的附庸,即使废立苏丹,但也同时是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维护者。不能说他们一无是处,毫不可取。
这就是奥斯曼的藩镇势力在全盛期一直不强的原因
但是奥斯曼帝国18世纪起就开始改革的时候,禁军成了最大的绊脚石
土耳其人其实是与其他突厥人血缘关系最远的突厥语民族,但讽刺的是它却是泛突厥主义的最热心支持者。突厥语民族最早进入西亚是被阿拉伯人买来当雇佣兵的奴隶,但在八世纪开始,随着突厥人被中国和回鹘人打垮,突厥汗国灭亡后,突厥汗国下的各部落进入中亚,在接受了伊斯兰教后,突厥人开始大量成部落的向西亚进军,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国土成了突厥人的走廊。到十世纪以后,塞尔柱人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控制了西亚。但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突厥部落并非严格意义的突厥人,而是突厥的别种乌古斯人,是真正突厥人的眼中的下等部落,而自命为高贵纯正突厥人的王室阿史那部落在历史上消失了。奥斯曼部落就是这些众多的乌古斯部落中不起眼的一支,在十三世纪初离开中亚,进入小亚半岛安纳托利亚高原。由于后来的蒙古人西征和帖木儿帝国的建立,奥斯曼人无法补充更多的突厥人,就开始通过向自己统治的小亚细亚、东南欧各民族强征男性少年进行奥斯曼式训练,然后补充进自己的军队,这一突厥化过程持续了数百年,使得土耳其人的血统成了亚欧各民族的大杂烩,而突厥人内部的自相残杀的热情又让本来土耳其人本来不多的突厥血统所剩无几。突厥人与蒙古人、阿拉伯人等游牧民族分裂性都很强,但突厥人又尤为突出。导致突厥帝国要么很快分裂瓦解,要么通过王室内部的残杀维持政权的统一,奥斯曼帝国的王室基本每一代国王继位,都要把自己所有的兄弟杀尽,这也是奥斯曼帝国到灭亡时,王族成员寥寥无几的原因。最终形成了一个讲突厥语,血统却几乎完全是中东和东南欧奴隶后裔,同时却以突厥帝国继承人自命的怪胎。”
对里面每次老皇帝死了 新帝即为之时的近卫军拥护现象感到非常吃惊 后来看罗马帝国发现罗马帝国也一样有这个问题才意识到 文官官僚体制虽然有巨大的缺陷确实维持一个君主国传承的必要工具 欧洲没有发展出一套有效的传承机制 所以封建时代一直不如中国 应该有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