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道听途说】明朝下西洋和元朝的内在联系 -- 铁手

共:💬32 🌺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大概要归功于元朝对海外征讨的失败

郑和下西洋自然要宣示武力。但是西洋到底有多少敌人,实力如何,第一次下西洋前,明朝最多有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能够参考的只有元朝的前车。

元朝征倭舰队不可谓不大,最后却全军覆没。虽说有风暴的原因,但日本的军事实力也是不可忽视的。而郑和舰队的初期目标应有部分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下落。这就不排除建文帝可能会依附某些海外势力,甚至本人仍掌握一定的军事实力。郑和下西洋的编制大约为2万7千多人。这里面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士兵。而这点力量和元朝第一次征倭的人数大致相当,但远不如第二次征倭的人数。

元朝除了征倭,还曾经发动过征爪哇(印度尼西亚)、占城、安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战役,无不损兵折将,大败而回。这些败绩毫无疑问的对明朝制定舰队的武力编制有参考作用。郑和下西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求西洋各国承认明朝的宗主权。如果武力不足以镇服各国,落得元朝的下场就不妙了。

至于帖木儿,郑和出发的时候帖木儿已经死了好几个月。而且就算明朝要对付帖木儿,也不会绕这么一个大圈。

家园 元初期是不懂海军的

攻击日本时,蒙古人直接用的是中国战船,都是小船。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考古学家兰德尔·作作木对1981年从高岛附近海底打捞上来的700多块蒙古战舰残骸进行了仔细研究。他发现:这些碎片没有一块超过3米,大多数碎片都在10厘米到1米之间。通过对残骸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蒙古的造船技艺。

  佐佐木说:“很多蒙古战舰龙骨上的铆钉过于密集;甚至有时在同一个地方有五六个铆钉。这说明,这些肋材在造船时曾反复使用,而且很多龙骨本身质量就很低劣。”至于船舰的设计,据汉文史料记载,1281年蒙古军队的大多数战舰都是平底河船,并不适于航海。

通常认为明朝的造船技术来自于阿拉伯地区,假想敌也应该是同一地区的,而不是南亚泰米尔等地区的。当时的阿拉伯地区应该是有人也在造大船,但被明朝海军连锅端了,后面也没人接着干就是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后来明朝干脆销毁了战船资料,无非是不希望在流传回阿拉伯地区。

元朝出征虽然多有失败,但没有直接海战失败的,这可以证明东亚东南亚没有大船。

至于说出洋宣威,既然东南亚南亚都是中转站,宣威的终极目标还是阿拉伯地区强权。剩下唯一的疑问,是不知道当时帖木儿是否拥有了强大的港口战船基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