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李锅(25)>:铁案(一) -- 本嘉明
转折点大约就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自己跟自己比,我们是比满清的时候好。
自己跟世界比,普罗大众生活水平提升的程度真的很高吗?
——不明真相的群众
有些事情,还就是向楼下蛰居兄说的,和尚摸得,我们就是摸不得
如果我是美国,世界上的老大,我可以允许小国做我的盟友,过类似我的生活,但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大国这样做,如果中国分成几块,其中的某几块大概可以象您说的那么做,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没可能,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我真是想听听对“单挑”是如何定义的,如果你打我,我就骂你,这就是所谓的单挑么?
整个中国北部边境驻军在中苏对抗时期根本不具备对抗苏联合成机械化兵团的基本作战能力,这一点问问70年代的在北面驻守的老兵们应该很容易知道,他们估计一个头等师也就能顶15分钟的光景,不够给二线部队留个打背包的时间。至于说东面的海、空军力量直到上世纪末跟日本自卫队的实力还有代差,谈什么“单挑北约”,牛皮不是这样吹的。
中苏逐渐交恶后中国的安全策略,靠的正是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而不是真的搞军备竞赛、实力对抗。忘记“老帅外交座谈会”了么?所谓“可以争取到一个较长的和平建设时期”的论断是什么时候宣告无效的?819之后,冷战没有了,我们的国防就真的要靠自己了。这才有了这十几年来军备的大发展。
美英却支持了他们的快速发展。
因为他们身后还有个更大的撒旦。冷战第一,其它都要为这个服务。
那时候,评判国家大小是看钢产量的(参见《丘吉尔回忆录》),人口红利和资源约束,是后来的事情了。
我认为可以印度比。印度的免费医疗和教育简直就是个笑话。
是老本你自个儿想的,还是广电局内部讨论的文件?
中国的重工业之所以在建国初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首要的原因是苏联对中国的全面的、系统的的援助,虽然中国缺乏工业建设的人才,但大量的苏联专家弥补了这个缺陷,苏联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帮助良多。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的是全国一盘棋,一个中央集权的强有力的政府,保证了政令的畅通,可以方便地调集全国资源和人才来进行重点项目的建设。
以上两点,如果选择走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道路,是不可能取得的。
至于人才,共产党多年的农村改革和军队建设,把大批文盲的农民变成了具有初等文化水平的有信仰有组织有纪律的人,为工业化准备了大批的骨干人才。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正是得益于你所抨击的“一边倒”策略,没有这个策略,中国发展只会更慢。
而去工业化的发展,对于小国是可能的。搞搞金融、搞搞投机、搞搞服务,也能将就维持一下。但大国不可能。在工业领域之外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容纳不了大国庞大的劳动力。而且一个大国有必要保有对其他国家的优势,这个优势,除了工业是不可能得到的。
而且,你觉得英国是自愿去工业化的么?还不是被打得没脾气了,只好另谋出路。
所以对于大国来说,去工业化就代表着失败。
你觉得南韩的优势产业是怎么来的?自己研发出来的么?
要是中国这么大的块头做同样的事情,你觉得有几个国家愿意给与同样的技术?
一个人丢一块给狗,并不以为他也会丢一块肉给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