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小河沿之---围炉夜话---谈中西 -- 虽远必诛
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实际上还是摆明了立场西医就是科学,从西医的角度看中医,解释不通当然是中医的错。
1。左升降右是说的气,中医也有解剖,尽管不发达,另外还有仵作(您不要跟我说中国古代的仵作是西医出身,也不要说古代的人肝都长在左边,或者仵作不认识肝),但是所谓左右升降并不是讲的实际器官,而是一系列功能(这个您也知道)。另外有一点您显然不知道,现代的地图是上北下南,中国古代的地图是上南下北。
2。“如果您听说:这个人心气虚,就导致脂肪在冠状动脉沉积。这就是骗子,找抽。”
这么旗帜鲜明地把旗号打出来了,还“是因为想比较轻松的谈论这个话题”?用西医的观点看中医是理所当然,而从中医的观点看西医就是骗子?现代的人大多只知道西医名称,而中医的概念却没几个人知道,很多时候中医为了方便让人理解也借助一些西医名词,用什么名词无所谓,是不是真正的中医关键看他是不是用的中医的辨证施治。如果张口就是西医名词,开方治病也是照着西医名词生搬硬套,那种只是西医化的中医,中西医都不懂的四不像,充其量只是庸医,算不得好中医。
即使从中医的角度,心气虚未必一定会导致冠心病,但是心气虚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您也知道中医的藏象理论是指的一系列功能,而不是单纯的器官,也不是说这个功能就不包括器官。何以文中又用摘除器官而不影响功能来反驳藏象之说呢?
中医觉得人体是一个非常奇妙、非常精密、非常复杂的有主观意识的个体的整体,分割开来看就不能算是整体,所以治病要有整体观,而且并不会去想替代人体,所有的手段只是辅佐人体自愈。当然现代人以为现代技术比人体本身聪明,那也不失为一条光明大道。
如果你讲胸痹,或许还有点滋味,讲心气虚就导致脂肪在冠状动脉沉积,当然就是骗子。
不要偷换概念。
而且胸痹辩证分六型,心血淤阻,痰浊壅滞,阴寒凝滞,心肾两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也没有单独心气虚。
要讲就讲的比较专业一点,不会就多看看书。
止于说对于藏象的分析,就是说明中医,西医的名称,同名不同意。
中医的名称是系统性,不是固定,明确地器官。
你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中医中提到的最多的就是天人合一,但是这个观点应当同,五行藏象一样,仅仅是总结的规律,便于记忆,不是真正的事实或者理论。
典型的例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大自然四季变化。人体也是一样,肝-升发,肺-粛降,肾-收藏。
但是中医的这些结论明显是出现在温带(具体说黄河流域,中医的体系是在战国时代出现的,当时的文化,文明中心)四季分明的文化结果。
四季分明才有这些总结,不是到是否了热带,寒带是否还有这样的发现?
比如说给爱斯基摩人吃中药是否效果就同中国人不同,结果应当是一样,但是爱斯基摩人的季节变化同古代中国人明显不同的。
同样也适合在热带,仅仅有湿干两季,但是中医的理论还是一样使用的。
经络也是一样的,想象出来的连线,主要的好处是用药,药性归经。
穴位,或者说应激点是在中医之前很久就应当被发现的,而且穴位的数量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中是在不断的增加。
实际上,穴位并不是明确地一个点,上下的差距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差距。如果观察老中医的入穴,同一个穴每次的位置并不是100%的一致。差不多就行。
经络就不同了,从最早的内經,到马王堆也仅仅记录了十一经。刚开始的经络并不是同现在的一样,因为穴位明显的要少。
经络很明显就是用来解释藏象,用药归经的。
很多外周分布并不具有明确的意义,比如说足少阴肾经在内踝内打了一个圈,为什么?没有任何说明这个圈交叉的点有特殊性,而且也没有任何证明这个圈的存在和不存在,
经络本身并在外周没有任何的特殊治疗意义,归经还是进入脏器,不是说后侧膝关节痛就用入足太阳膀胱经的药。
但是经络在解释脏器之间的关系入药归经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眼病用入足厥阴肝经的药物。
所以经络也是解释用药的不是真正存在的东西。穴位真有,经络没有。
最后是穴位对镇痛的效果是有明确的结论,安慰剂+脊髓节段(gate control)+ 下行抑制。
穴位对于内脏的作用,对于代谢调节,还是不是很确定。
说针灸降血糖,针灸减肥,很大程度上是安慰剂效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而且我也明白说了气虚只是病因之一,并不是说所有的都是气虚。心病有很多症状,胸痹也只是其中之一,您怎么就单挑胸痹讲事呢?
在加拿大几年,这儿是西医的地盘,而且全民医疗,看病不花钱,有医疗保险药钱都免费,但是仍有众多的中医,有些中医多数病人都是白人,尽管目前看中医吃中药还得自掏腰包。针灸是这里医疗体系认可的,大多数的公司医疗保险都包括针灸,中草药纳入保险也正在进行当中。中医在国内受到西医的批判,居然在国外被认同,真是讽刺。
如果您要单论某些医生是中医或西医的败类,这个无可否认;如果说不论医生,只论中西医,要讨论也可以,不过断章取义上来就给人扣帽子是讨论吗?这样的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您还是继续走您的阳关道,我就不参与您的“讨论”了。
你到底上过中医大学没有?
就是先有实践证明是对的东西,在此基础上用一种体系解释。在中医发展的早期,“五行”理论应该属于当时较为先进的哲学理论,中医只是借用而已。
这种理论的特点是包容性极强,出现了什么新东西,它都能包含,所以像一堆河沙,新东西进去了也看不出新来。比如用中医的辨证也可以治疗艾滋病、sars等。
但这种理论的最大缺点就是难以指导新的发现,因为什么东西它都包含了了嘛。这也是中医这么年难以取得新的进展的原因。
这是我印象中对中医的一点理解,不知当否?
请检查是否笔误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不敢遁去
中医和西医理论上差异应该是很大很大很大的,不能轻易地断言谁更强。
其实很希望虽远兄如主楼中自己所说的,不要争论。
虽远兄可以看看史文恭的庐山系列,要是一直争论下去,那主题永远讲不完。
希望能够集中精力于主题,毕竟论述中医西医,这个主题已经够大了。
另外感觉中医和传统武术一样,因为莫衷一是,所以,好多人都说别人“了解太少”。
这一点比较像“文人相轻”,自然科学工作者之间一般不太会这样。
原因简单:我见过不少西医没搞定中医搞定的病例,小点的如湿疹,大点的就关生死了。不过你明显搞错了,虽远必诛的文章基本上可以说是维护中医的了,你咋认为他对中医有看法呢?理解问题?
看到最后一句想起某个医生说的一句话,名字忘记了,不过肯定是个西医。原话应该是: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另外想起医生总会问:感觉怎么样。如果回答好多了,他/她们总会浮现一种意味深长的微笑。:)
心脏不行的时候想运动也运动不了。
吃辣,俺也是从不喜欢变到喜欢,俺的心可是原装的,不过这个变化过程有个几年。
至于心脏的原主人他是怎么知道的?器官移植一般都不让受者知道来源。
临床的医生中西医两者都掌握最好。这样在诊断和治疗上要少走很多的弯路,病人也少受很多的痛苦。至于理论上的争论留给后人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