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上海博物馆青铜馆馆藏浅介 -- 故园湾里
空一格有时候是那个字是“死字”,在现代汉语里没有对应的文字,所以只好空一格了:)
例如“共”父已觥的“共”第一横中间断开,又比如集()甗中间一个字是“米鬲”,这个就没办法了……
俺属于走马观花,有眼不识国宝,暴殄天物的那种。。。
再去上海一定去看一下。
盼望介绍一些大家伙。
我看完了都还是沙发,今天上网人很少?是不是大家都不知道能上西西河了?昨天断了很长时间
给咱开眼了
从戏曲到古文字,厉害呀
常常能读到自己从来没见过的字,有时候就连有边读边都觉得为难。
要是把这些字凑一堆放在网上,我多半会认为那是乱码。。。
呵呵。
你家请客要用介么些东西,谁敢吃饭呢? 一样餐具都叫不出名字
以后给孩子取名字可不能用这些个古字
只不过,ms请的都是鬼
想买件复制品放家里,不知哪儿有的卖
除了这件外,俺还中意
犀牛尊
四羊方尊
双翼神兽
而且还以为一定要那样祭神才有诚意
愿小谭能在天堂安息。
(编号5跳掉是为了给亚夫方罍留个位置,这件青铜我缺图片)
小臣单觯是西周初年的青铜器。在这个时期,青铜器随着时代发展、工艺进步和朝代更迭,开始出现新的特点。
一是工艺更加精美。在商代晚期,青铜器的合范工艺又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一是可以制作更加精美的透雕型的范,使得成品青铜器可以具有镂空透视效果,如黄觚(古,三声)
具体来说,据《殷墟青铜器研究》,其中如此解释:
二是长篇铭文开始出现,如今天要介绍的小臣单觯。和商代青铜器只标注族名/接受祭祀的长辈名等言简意赅不同,在周代,贵族们更喜欢把他们铸器的原因、目的、希望等等和青铜器一起永远保存下去。发展到后期,傰生簋干脆变成了一份合同文本,记载了贵族之间一笔交易。当然,这一切和铸造工艺的提高也是密切相关的。
三是酒器在整个青铜礼器体系中的位置逐渐下降,食器比商代更受到重视。这是因为周人认为商的灭亡和他们饮酒过多有关,所以他们摒弃了对酒的爱好,酒器的位置也就随之而下降,被食器取而代之。列鼎制度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回到小臣单觯这件青铜器本身来。
小臣单觯,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名为“单”的小臣铸造的觯。单为什么要制造这只青铜器呢?铭文回答了这个问题。
拓片和解读在一起方便阅读对比。
这段铭文的意思是,西周成王(王,这里是指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再一次(后)打败了商的军队(克商),在(才,通假字同“在”)成(,成,地名,即成周,武王建周之后立的首都。)集结驻扎(师:古代军队集结,往往在一个高地周围,这个高地就被称为“师”。后来军队本身也被称为“师”)。周公(武王兄弟、摄政的周公姬旦)赏赐(易,通假字同“赐”)小臣单贝壳十朋(朋,贝壳作为货币时候的量词,有说是五个一组两组为一“朋”,也有认为应该是十个一组,两组为“朋”),用作宝贵的青铜器(宝尊彝,彝即青铜器,是泛称,也是某种特定的青铜器形制)。
这段铭文告诉我们西周初年的一段历史,即“三监之乱”。史载武王姬发立周之后未久即亡,太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武王同母四弟、周公姬旦辅佐他。这招致了诸侯的怨恨和不安,其中尤以纣王的王子武庚、武王弟周公兄排行第三的管叔鲜、五弟蔡叔度为甚。他们在都城下的“三监”发动了叛乱。所谓三监,一般以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公姬旦东征,杀了武庚和鲜、放逐了度,三监之乱遂平。小臣单,也就是名“单”的天子近臣(小臣)显然是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有了突出表现,周公旦于是赏赐给他十朋的贝壳货币。单恭敬地用它铸造了这样一只“小臣单觯”,流传后世。
青铜器上的金文和繁体字乃至简体字之间,仍有很多蛛丝马迹可循。“王”“臣”“单”“用”四个字几乎和今天的简体字没有区别,而“后”和繁体字的“後”、“贝”和繁体字的“貝”之间也是十分近似。我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以至于斯!
(本贴所有图片皆来自于网络,感谢原拍摄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