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上海博物馆青铜馆馆藏浅介 -- 故园湾里

共:💬192 🌺44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到觚和藏礼于器,

《论语·雍也》里头记载孔子说过的一句话:“觚不觚,觚哉!觚哉!”

意思是说,“觚不像个觚,这还是觚么?这还是觚么?”,表达他对名实不符的感慨。(据说,觚原来上圆下方,果然是用来装天地的礼器乎?后来上也圆来下也圆,孔子不高兴了,觉得是礼崩乐坏的一个表现。)不过,这个句子怎么读怎么搞笑,像青蛙在咕咕叫......................

我每次看到觚,都会想起张昱的“天地忘怀入酒杯”,觉得唯有觚能当得这话。

家园 挠头,我见到的青铜觚都是上圆下也圆的

实在没见过下方上圆的。

一定要找个这个造型的青铜器的话……我觉得作为饭食器的簋会比较有可能:P。

家园 >_<我介意的介意的介意的

满地打滚,抱头痛喵

家园 恩,那我小声地说一下,

文中有个地方你估计没注意,打成“乙”了,所以我才会有此一问。

他描述地那个方罍,我也怀疑就是你说得这个,但是也比较难说,好像故宫博物院也有一件,链接在这里:

外链出处

家园 谢谢嘉木和故园~~

到时我去搜搜这本书。我自己曾经买过一本关于玉器的书,对这些我还是有兴趣的。

青铜器只是了解的太少太少,几乎是无知。在这儿能细细看看故园MM的贴子也是一种享受吧。

嘉木,我有时很佩服你能知道的这么多~

家园 谢谢提醒,已经改过来了。

看了一下故宫那只,和亚夫真像是双胞胎啊。亚夫也有盖子的,只是不幸在传世的过程中分开了。

不过故宫那只两耳有环,亚夫没有。另外故宫的那只主兽面纹下我没找到小兽面纹,也就是说它的纹饰是凤鸟、夔龙、凤鸟、兽面、凤鸟五段吧?

家园 亚字的解释,见过的有这么几种

一,王族族徽。比如亚fu的fu字是写在亚字之内,说明此人的王族身份。王族之下又有大宗、小宗,故另外有氏名。

二,官名,而且是将帅之类的高级军官。很多出土的铜钺、戈上都有“亚”、“亚长”的铭文。

三,明堂之形。明堂,是天子议事的地方。

四,四方之形。

还有杂七杂八的解释,得现翻书了。反正统而言之,亚字代表很牛的意思就对了。天子统四方,天子居明堂,天子的亲族才能当官,而三代的官不是巫师就是军官,甲骨文“族”字的本意就是军队。

家园 嗯,甗是蒸食器

所以算是炊具。

簋就是用来盛放甗里煮好的东西的。

不过陆游么……咳咳……他那个时候应该已经有大灶不需要甗了吧?瞎猜的:P

家园 8,鄂叔簋

啊啊关于鄂叔簋(音鬼,第三声)这个……

简单可以说得很简单复杂可以说得很复杂于是怎么处理呢……

首先,簋是什么?可以参见簋:百度百科,如果用今天的日常物件来类比,应该相当于碗。用来盛放从一体/分体式蒸锅(甗)里煮熟了的食物。古人席地而坐,无论酒器还是食器放得太低都不适于取饮取用,因此出现了名为“禁”的矮桌,或者加高器皿的底座。到了后来也就是商代晚期——西周早期,这两种解决办法合二为一,于是方座的簋出现了。除了方座簋,比较常见的簋还有其他的样式:圈足簋比如邢侯簋、四足簋比如臣辰父乙簋、三足簋如颂簋等。但根据目前文物出土的情况看,在方簋流行的早期,大小贵族都喜欢用方簋,从布满纹饰的华丽之作到弦纹装饰的简朴之作都有发现;随着时间流逝、簋同鼎一起形成了列鼎制度,这就反过来限制了中小贵族的使用,簋逐渐变成了大贵族的禁脔,一方面数量变少,但另外一方面纹饰更加精美、器形比早期方座簋更加高大、有盖子的簋或者以青铜盖取代陶盖的情况也日益增多,而且出现了更多的成组成套的列簋。到了西周中晚期以至春秋战国,随着“礼崩乐坏”、周王室的威信逐渐下降,以及簠、盨等从簋派生而出的新形式青铜器的流行,方座簋终于逐渐退出了青铜礼器的系列。

鄂是商代的方国名称,故址在今天河南省沁阳附近。

叔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官名或职名,另外一种说法是,如同共叔段、管叔鲜、蔡叔度等称呼一样,鄂叔应该是封到鄂地的周王室的王子。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是正解,目前也没有定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鄂叔簋,西周早期青铜器,出土于河南省南阳,高18.5厘米,口径18.1厘米,底边方座15.1厘米。

鄂叔簋进入上海博物馆的经历相当离奇,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冶炼厂的一堆废铜里被专家们挑出来的。换句话说,如果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上博的专家们没有在一堆废铜烂铁里发现鄂叔簋,这件青铜器就要被丢进熔炉里付之一炬了。鄂叔簋这样“幸运”的青铜器上海博物馆还有好几件,例如成对的龙耳尊,发现的时候已经成了一包碎铜片,同样是专家们慧眼识宝把这包铜片拣出来通过艰苦的粘合才重现龙耳尊于世间。很想说些什么,但为了不“夹带私货”并把文物贴歪楼成政治贴,我就不发表什么意见了。要发表意见的也请另外开贴。

鄂叔簋口沿饰火纹,间隔以回首曲体的龙纹,圈足饰四组曲折角兽面纹,方座面之四角饰牛头纹,方座四壁,各饰相对的长冠凤纹。口沿四周前后左右各有一耳,耳下还有小的垂珥,既方便把持,又稳重美观。簋中有六字铭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噩(通假通“鄂”)弔(叔)乍(通假通“作”)宝尊彝(据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西周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鄂叔簋最为引人注意的地方,在于它的方形底座下,铸造了一个半环,而半环上悬挂了一个小小铃铛:图片中底座下方放着一个玻璃三棱镜,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铃铛的铃舌及铃身。这个铃铛十分灵敏,它和半环的接触面积很小,稍有振动就会发出清脆的铃声。即使是人感觉不到的振动,铃舌也会轻轻摇摆。在馆里的时候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通常是用手指不是很重地敲击一下展柜的玻璃,一般观众都能看到鄂叔簋的铃铛在轻轻晃动。为什么要铸造这个铃铛,现在还没分析出一个准确可靠的说法。是为了用声音给宴饮助兴,还是对游牧民族在牲畜脖颈上系铃的模仿?谁也说不清。关于后一种可能,听起来比较无稽,实际上是有文物作为例证支持的。历年以来出土的底座带铃铛的青铜器,大多出土于河南省北部、及陕西、山西的部分地区,按照稍后西周和春秋的势力范围划分来看,属于晋、秦地区。这一地区和西北游牧民族的攻伐交往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草原器物风俗文化对他们的青铜礼器铸造有所影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键词(Tags):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介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挺奇怪

有点疑惑,既然文中提到是专家从废铜烂铁中找到的,那么专家是如何知道它是从南阳出土的呢?

还有,鄂既然是故事河南的沁阳,如何会从南阳出土呢?

家园 叔不是~~?

伯仲叔?

不是这个意思的么?

还是在这里不一样啊,快下班了,先闪人~~

家园 具体到这一件鄂叔簋上,我说不清楚

但是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的比对,铭文的解读,来确定传世文物的出土地点。

各个地方各个时期的青铜器有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特点,不同的墓葬根据墓主身份高低和铸器目的会有不同的铭文。

商纣曾封鄂侯、西伯昌、九侯为三公,鄂侯封地在沁阳。西周早年鄂族迁徙到南阳。这件青铜器是西周早期的,那么应该是南阳出土的。

家园 的确还有说法说,鄂国贵族分为三支

侯、叔、季三支。

现在也还没有定论,到底叔是兄弟间的排行,还是单纯指周天子的兄弟,或者是鄂国的某一支贵族……

家园 搬张凳子看

年初刚去参观过 拍了一百多张照片 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