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两弹元勋炸鬼子(一) -- 黄河故人
文章第一幅照片似乎是王淦昌的?
遇害于菲律宾的杨光泩烈士,是我祖母的大嫂的哥哥……
还看到了祖父的两位同学——孙立人和齐学启
致敬啊……
汪德熙,高分子化學家,核化學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13年9月生于北京,原籍江蘇省灌雲縣,193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化學系。同年從師于該校張大煜教授攻讀研究生,進行電解還原制備有機偶氮化合物和用農村纖維素原料制備人造絲漿料的研究。1937年“七七’’事變,清華大學南遷,他曾去八路軍冀中軍區從事炸藥研制工作。1938年應導師張教授之邀,赴昆明西南聯大任助教,並繼續紙漿的研究工作。經反複試驗,他將堿法蒸煮改用兩步法,節省了耗堿量和漂白所需的氯量,所得紙漿的a D 7纖維素含量完全符合人造絲用漿的要求。1940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以電解還原葡萄糖制備可代替甘油的辛六醇爲題進行博士論文研究。由于辛六醇在當時被美國列爲戰時軍控物資,他的研究成果未能公開發表,被美國扣留。1946年他獲博士學位後毅然回國。1947年1月任南開大學教授。
...
1960年由于原子能事業的發展,汪德熙教授被調入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任副所長,負責核化學、化工和分析等方面的科研生産的組織領導工作。他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堅持實事求是,倡導“三嚴”作風,從而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進度和質量。
http://www.hlhl.org.cn/big5/findnews/showsub.asp?id=52
全部落实清楚是在80年代,有很多当事人那时还在,包括这件事情的导火索。
这件事情没那么复杂,当时八路对这些知识分子是来去自由。清华和燕京去的这些人除了汪院士是较早离开(在这件事情之前),其他的都留了下来,有的还成了烈士。
衲子无贤愚。惟在善知识委曲以崇其德业。历试以发其器能。旌奖以重其言。优爱以全其操。岁月积久。声实并丰。盖人皆含灵。惟勤诱致。如玉之在璞。抵掷则瓦石。琢磨则圭璋。如水之发源。壅阏则淤泥。疏浚则川泽。乃知像季非独遗贤而不用。其于养育劝奖之道。亦有所未至矣。当丛林殷盛之时。皆是季代弃材。在季则愚。当兴则智。——唐-陆贽
当丛林殷盛之时。皆是季代弃材。在季则愚。当兴则智。 :
朝代更替的时候,人才都是不能为当权者所用,即所谓在季则愚,当权者也往往抱怨没有人才;而实际上新兴王朝里却人才辈出,而且千百年一遇的大将名师都出自草莽。当体制不能将人才吸引并且合适利用的时候,那么这个体制的颓势已然开始显现。
当青年学生不远万里奔赴延安的时候,国民党的丧钟已经开始敲响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样的人能为国效力,真是民族之大幸。
看文言文 我费老劲罗。
1 没有事别卖弄外语
2 年轻很轻时候 上了高位不是什么好事情
挫折也是磨炼
3 一定要和同事什么的相处好
多忍让
熟悉的人名太多,能对上号的面孔太少。
死在原子弹下边的与死在搞原子弹的人手下不是一回事吗?
如果是直接死在搞原子弹的人手下就不同了。不知汪德熙先生是否亲手去安放的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