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铁人王进喜与大庆石油会战(上) -- 胡杨

共:💬37 🌺2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铁人王进喜与大庆石油会战(上)

铁人王进喜与大庆石油会战 (上)

一部主旋律影片的观后感

前些天单位组织我们看了部电影,主旋律影片《铁人》,由北京人艺的资深演员吴刚和青年电影明星刘烨和黄勃主演。对于主旋律影片不能抱太大的期望,我印象以前看过的一些这些类型片子,情节要么设置的幼稚可笑,要么乏味的让人犯困,印象有个叫《生死抉择》的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市长先生活象从火星上下凡的,纯洁的如同牧师的床单,见到手下人一起吃饭搞腐败,气的痛心疾首拍桌打凳,银幕下的我直琢磨这位比我还幼稚怎么当的市长。

但是今天我很意外,也许是由于我是石油子弟的缘故,这部叫《铁人》的电影着实打动了我,影片并没有一根线索的从王进喜的石油工人生涯开始讲到结束,而是穿插着讲述铁人在大庆会战时候的故事与新时代石油工人的工作生活,现实与历史交替的进行。50年前大庆石油大会战的时候的影像是黑白的,透着记录片般的凝重肃穆,现实中刘烨扮演的勘探队长刘思成是新时代的石油工人,这时的影像是彩色的,沙漠的镜头很美,浩瀚无边的大沙漠,壮观的勘探车队,构成优美的视觉效果。

作为老石油人,影片中一些场面我父母都曾经历过,1958年东北的松嫩平原上一口叫“松基3井”的勘探井喷出了原油,证明这里有中国人望眼欲穿的大油田,中国石油工业部迅速组织各路人马进行会战,会战这个战争色彩浓郁的名字估计和当时的石油部长余秋里有关,余秋里(见图)是开国授勋的中奖,当年是红二方面军的名将,红军长征的时候被子弹击中左臂,骨头都打断了,渡河时又使伤口受潮,当时条件极为简陋无法手术,等有条件医治的时候,打开包扎的纱布,伤口附近都生蛆了,只好截肢保命,余秋里就成了中国军队中的独臂将军,和当时另外一位将军贺炳炎是难兄难弟,贺将军是在战争中负伤没了右臂,后来还有战友穷开心,称呼他们是二方面军的左膀右臂。

建国后,和平到来马放南山军人们脱下军装参加建设,余秋里将军成为中国石油工业部第二任部长,也是历史上最出名的部长之一,在中国的石油工业界,有个词叫“余康”很有点当年叫毛泽东和朱德“朱毛”一样的味道,这个词就是特指中国石油战线上最出名的两位领导人余秋里和康世恩。建国后第一任石油部长是开国上将李聚奎将军,余秋里不是石油工业部第一位部长,却是最有名的部长之一,他勇气决断的军人作风和康世恩做事严谨讲科学的相互倚仗,将石油行业打造成钢铁般的队伍。我刚工作那年在天安门广场有个什么活动,各系统各部门的队伍集合成方阵,天气不好,下雨了,其他方阵乱了套,只有石油和军工企业的方阵丝毫不动。

余部长因为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开发大庆油田对国家有功后来升官到中央去当计委副主任主管全国的经济工作去了。文革时也跟着倒霉,被批斗打倒,但文革旗手们只会破坏不会建设,有的时候又得抓他回去干工作,经常批斗完了又拉回去开会工作,于是老帅们苦着脸叹息,这个国家的生产就剩一只手在抓了。

我母亲回忆在大庆会战时见到过余秋里,虎残雄风在,虽然只有一条胳臂但基本不要人帮忙,要抽烟的时候也不让秘书给他点火,将军把火柴盒用两膝盖夹着,一只手划着火柴,东北风大,怕把火柴吹灭了余部长把脑袋弯到膝处点着烟抽,一点没有不好意思。我父亲虽然也是老石油老会战,却不太喜欢余秋里,说他军阀作风,这到很可以理解,我父亲那样的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对一路战争过来的人有点看法也是正常,余部长爱骂人,王铁人也被他训过。石油工人有个喊口号的传统就是余秋里传下来的,余将军这手对提高队伍精神振奋士气颇有效果,这手还不是他自创,据说是从日本人那里学来的,战争中日本军队冲锋厮杀时的震天吼叫估计给余将军留下颇深刻的印象,石油战线的会战、口号等都带有战争余影,当然这也为日后骂石油行业好大喜功的人留下了口实。

其实中国的石油工业和军队还真有颇深的渊源,建国后各条建设战线都需要人,军队也开始精简,50年代第一野战军19军第57师集体复员参加石油建设成为石油工业的建设者,电影中,开石油会战誓师大会时,和王铁人的钻井队拉歌的那帮戴棉帽子穿军大衣的估计就是原57师的官兵。57师的很多指挥员日后都成为石油行业的领导人,比如师政委张文彬(见图),他是八路出身,以前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役,后来成为石油工业部的副部长。我家以前的住所是石油小区,经常在旁边楼前遇到一位白发红颜的胖老头,父母和其他人遇到都会尊敬的问好,后来父亲说过,他是石油行业的老领导,看现在和善慈祥的象个胖弥勒,以前是57师的军法处处长,墙上贴着枪毙人的告示上都赫然署着他大名,老头在石油工业部口碑很好,深受大家尊重,这么慈祥的老头子真难想象以前战场上的样子。

石油师的师长到是一直没听说过,我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师长叫张复振,原来是西北军的团长,参加过西安事变,参加革命后,当过石油城玉门的市长,也从事石油运输的工作,看来他以前旧军人的身份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文革开始后张复振不幸被造反派打死了,没死在战场却死于文革,真是军人的无奈。

中国的石油工业兴起于大庆,这个名字有来历,当时位于东北肇州县大同镇地区的勘探井松基3井在建国十年大庆前夕出油,为避免建成油田后与大同煤矿重名,有人建议改名。以后,中央作出决定,把大同镇改为大庆特区,据说这个名字是周总理取的。从此,这里发现的系列油田,统称大庆油田;在这里进行的松辽会战,称大庆会战。

1960年2月石油部召开了会议作出决定:集中全石油系统可以集中的力量,组织大庆石油大会战。会战在石油部的领导下进行,余秋里部长和康世恩、孙敬文副部长直接到一线指挥会战;其他副部长等人在二线主持日常工作,并做好大庆会战的后勤支援。

2月6日,余秋里部长给当时主管工业的李富春和薄一波两位副总理写信汇报了松辽石油勘探情况和组织大庆石油会战的设想。当时正是开始经济困难的时期,全国各行业都在下马,石油却要大上, 中央以中央文件形式,向有关地区和部门转发。中央同意石油部党组的报告,希望有关地区和部门予以支持和协助。

2月21日,在大庆会战第一次筹备会议上,康世恩宣布“关于全国石油系统37个局、厂、院、校由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精兵强将,自带设备、工资参加大会战”的决定。3月在第二次筹备会议上,余秋里宣布:成立松辽石油会战地区临时工作委员会,余秋里兼任书记。大庆会战开始。

当时的会战是很壮观的,从全国各地来的队伍把萨尔图这个荒凉小地方的火车站挤的开了锅,来这里的有专门为大庆会战复员专业的军人,中共中央做出“从当年退伍兵中动员3万人交给石油部参加开发大庆地区新油田工作”的决定。以后,中央军委又决定给大庆分配3000名转业军官。我印象我小时家住的大院里有两个老头,据说都是中国王牌38军下来的军级领导,当时的军衔都是大校。如此高级别的军官转业和当时的庐山会议有关,在庐山会议上国防部长彭德怀被打倒批判,要把彭总几十年来在军队中的影响肃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庐山上揪出了“彭黄张周”既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在随后的军委扩大会上揪出了“邓洪万钟”即邓华、洪学智、万毅、钟伟,将军级别的揪完了,下面的高级军官也受牵连,曾被彭总冠以“万岁军”称呼的中国陆军王牌38军也清理彭总的关系,不知怎么就把这俩大校军官转业弄到石油部了。其中一名军官姓季,他有个孩子不幸在大庆水泡子里游野泳淹死了,弄的我父母整天盯着我和我哥唠叨不许去游泳,让我们对水泡子充满恐惧。另外一个军官姓李,1938年就参加革命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参加过朝鲜战争,曾参与过板门店停战谈判,不但与美国人斗勇,还和美国人斗嘴。李老是个非常好的老人,晚年有时候在院子里散步,我母亲遇到老人劝他写回忆录,为后辈留下些东西,并说愿意帮他记录整理,老人摇头推却,说脑子不好记不住了,那些曾经经历的激情战火热血黑土白雪石油都随着老人的逝去而消失。

陆续来到萨尔图的还有全国各地的钻井队,当时的中国石油主要分布在西北的玉门、延长、克拉玛依等地。王进喜他们这些从老油田来的专业队伍是会战的主力,中国在大庆之前,最老的油田就是甘肃玉门油田,玉门有个叫老君庙的地方,是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开端。

萨尔图是蒙语“红色草原”的意思,大庆还有个主要的地名叫“让胡路”我小时候就住那里,至今我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估计也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来参加会战的还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其中就有我的父母,当时石油学院(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的学生全部分到大庆参加会战,倒也省了工作分配的麻烦。当时的条件极为艰苦,父母他们几十号学生到了地方没地方住,只有一间房子,男女学生只能在老乡的大炕上穿着衣服睡觉,怎么分呢,因为当时我父母已经在学校里处了对象,明确了恋爱关系,所以他们两人睡在炕中间做分隔线,以此为界一边是男生,一边是女生。我父亲回忆说他当时2个月没洗过脸,真难为这些学生了。其实大庆到也不是象上甘岭一样一点没有水,而是从井里抽上来的水非常非常非常的冷,把手放水里,会感到刺入骨髓的寒冷。我后来在东北油田实习时,深切感受到了这要命的寒冷,理解了当年那些从北京到荒凉严寒之地的学子。严酷的环境对从小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学生们是个考验,我父亲年轻轻的在大庆居然吐血了,医生诊断是支气管扩张,冻的。

1960年3月,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来到大庆参加会战。王进喜(见图)是西北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穷的不得了的那种穷,他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王进喜不是在大庆才出名的,在玉门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出席了群英会。在北京他看到了马路上开的气包公交车深受刺激,这个东西现在见不到了,我也想象不出来是什么样子,小时候看连环画(见图)的时候见到的是单体公交车上面顶着个很大很大的包,几乎有一半车体那么大,据说里面是煤气,因为没有油么,煤气怎么开车?想不明白。

在北京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大庆油田的发现对于中国来说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那时国际上有中国贫油论的学术观点,当时的国际上的大油田都是海相油田,就是远古时期那地方是海洋,大批的海洋生物基本上是珊瑚虫什么的在各种条件下变成了现在的石油,这个到可以理解,陆地上不可能有海洋生物自然不可能形成油田,但中国的地质学家不信邪,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且在大庆等地获得了验证。所以我估计也许大庆地区在远古时代是个大湖泊,有产生石油的条件。这是外行话,有懂行的看了别笑话。

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的情景就象电影里表现的一样,大会战一下子开上去多少万人,机械设备运不上去,钻机这个东西有的人也许会误会,以为是个小东西,估计是和房子装修用的那家伙混淆了,其实钻机是这样的庞然大物(见图),一般的钻机有40多米高几十吨重,人在它面前蚂蚁般的渺小。大庆会战初期钻机无法运到井位上,王进喜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就象电影中表现的那样,电影中众人拉的应该是台绞车,这是一部钻机的核心设备之一,这是当年的照片(见图)。钻机到位后要想钻井还要用水,电影中王进喜到处找水泡子就是为了开钻做准备,大庆地区有很多水塘,当地叫水泡子,就是淹死同事孩子的那种大水塘,王进喜为了及时开钻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把水运到井场。王进喜没日没夜的干活,当时他们钻井队借住在老乡家,房东大娘看王进喜干活不要命,白天黑夜的干,不由惊呼,王队长真是个铁人,铁人这个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在1205钻井队蹲点的领导发现了王进喜这个典型,并向会战总指挥宋振明汇报了王进喜的事迹和老乡的反映。宋振明就是在电影里戴大棉帽子骑着马和王进喜到井场勘察的那位,也是石油战线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见图),他也是军人出身,当年当过八路军129师指导员,大庆会战时是会战总指挥,为大庆会战的胜利,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其威望几乎仅次于“余康”,这位大庆会战总指挥后来在1978年担任石油部部长,但还没来的及施展抱负,1979年石油工业部发生重大事故“渤海二号”钻井船沉船事故,因此事故当时的石油部海洋局局长被逮捕判刑,宋部长被撤职,当时主管工业的国务院副总理老石油人康世恩被记大过,如此严厉的处分在中国工业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石油人在这上面创了记录露个大脸。宋振明1990年因病去世年仅64岁,石油人都说他是憋屈郁闷死的,临终前他要求把骨灰埋在大庆,一切是否功过都留后人评说,当年的英豪在战斗过奉献过的黑土地上获得了永远的安宁。

过早离去的并不只是宋总指挥,在电影中的大庆石油会战誓师大会上,王进喜代表数万名职工发言表态,吼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雄心壮志。王进喜用生命完成了这句誓言,1970年铁人王进喜患胃癌去世,年仅47岁!他去世前正在文革时期,大庆也乱成一片,王铁人仍惦念着生产,惦念着战友,让人传话回去尽快解放当时被打倒关押的宋振明,关心着油田的产量,听说产量下降在病床上仍焦虑的不行。

电影中王铁人经常骑着个摩托,在荒原上奔波,骑着那摩托给钻井队送粮食,骑着它去追跑了的技术员,那摩托现在保存于大庆铁人纪念馆(见图),我去参观时见过它,时光太久远了,车身上的黑漆都掉了好多,象一匹老年的战马不复当年的凶悍,安静的在展厅中间回味着过去在荒原上驰逞的奔腾岁月。在它边上陈列着王铁人当年带的饭盒,那饭盒表面坑凹不平,无数次的碰撞让它显得陈旧又衰老,王铁人就是带着它整天奔波,没有热饭热水,常年冰凉干硬的饮食摧毁了铁人的胃,严寒饥荒无法让铁人屈服,凶残的癌细胞打到了铁人。

会战开始后在石油工人的奋斗下,各井先后喷出高产油流,6月1日大庆输出了首车原油。电影中有个镜头表现了这个场面,我们也看过当年拍摄的彩色记录片(见图)。母亲当时参加了首车原油外运庆典仪式的筹备工作,仍然记的当时石油部领导康世恩穿着雨衣剪彩的场面。不久前母亲参加一位老同事的追悼会,在悼念仪式上握着老同事女儿的手回忆,1960年大庆会战母亲还是梳着辫子的小姑娘,在这老同事的带领下参加首车原油外运的准备工作,大庆的原油很稠沥青一般,不好运送到火车上,老同事带着我母亲一些年轻人搞来设备给油加热,再用泵送上火车罐中。话讲到此,老同事的女儿已是泪流满面。

7月2日,在大庆召开万人大会上,康世恩代表会战工委,表扬了会战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和朱洪昌五位英雄,号召会战职工向他们学习。这就是石油战线著名的五面红旗(见图)。其中王进喜和马德仁的行业都是钻井,马的1202钻井队也是著名的功勋钻井队,其他三位是采油或者建设方面的标兵。会上五位劳模身披红绸胸带大红花,骑着大白马,由石油部的领导给牵着马走进会场,那份豪情意气,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其实王进喜是个很朴实的人,他后来担任钻井方面的领导,不用整天跟着1205队干活,但经常在下面各井场跑,有时也去指挥部开会,母亲回忆那时候经常见到他,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印象王铁人总是满身土,也难怪铁人每天骑着摩托在野地里跑能干净的了么。王铁人打出的第一口油井现在还在大庆,还每天生产着原油(见图),在这口油井边上修建了铁人纪念馆,我曾经去参观过,这里卖一种纪念品,在玻璃的工艺品中镶嵌着一滴从王铁人打出的第一口油井中取的石油,后来铁人纪念馆由于年久失修而且位置过于偏远,大庆石油管理局在大庆市中心广场重新建造了铁人纪念馆(见图)纪念这位中国石油钻井工人。

由于本人不会在这里发图,有图片的版本在本人博客里,有兴趣的可去看http://blog.sina.com.cn/u/1403493362

关键词(Tags): #石油#回忆元宝推荐:禅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沉宝在吗?有沙发
家园 花。
家园 找机会看下这电影先送花
家园 铁人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身不能至

心向往之

家园 不花不行啊
家园 同为油田子弟,感慨前辈创业之艰难

其艰难并非电影所能体现,电影总是偏重某一些方面,有着特定的宣传角度。

老父60年代自农村到923厂(胜利油田),所做第一件工作是建设石油大学(基建),每天工作是推独轮车垫土,每月口粮47斤,工资28元,自用13元,邮寄老家15元。每日只是半饱程度,鲜有饱腹之时。此时大干快干之风尤甚,团体之间互相比赛劳动成果:农民工第一(吃苦耐劳),老工人第二(其它油田支援胜利油田建设,工资高,吃得饱),转业军人第三,工农兵学生最末(其偷奸耍滑者尤甚):)。

之后从事井下作业,关于井喷,那时是常有之事,唯大小而已,工作服自满是油泥(可比电影电视中脏多啦~~~ ),每至冬日,工作服卸下之后犹如铠甲挺立,每次休班,必得汽油洗身方干净。

曾说一次井喷:当日大小领导,带领工人先进分子,叫到:党员同志们,无产阶级先锋队员们,给我冲,遂带人冲向井台,但未至井台300米,尽皆倒地,为何?地下压力喷出井口所造成的巨大啸声瞬间击穿耳膜致人晕倒。

奋战井喷最重要封井口,合身跳入泥浆池搅拌的事更是必不可少。

其实,各行各业基础工作,尤其是开发的先驱们,都是值得尊敬和大书特书的,只为一句话:劳动人民是最可爱的,他们是整个民族的基石。

家园 小声说下

图在哪里?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感谢母校的建设者!

在校史馆中,看过当年的照片,真是很艰苦。老先生真不容易。

我念书的时候,学校里面好像就只有少数几栋楼是建校时留下来的了。

现在,东营这边都快搬空了。黄岛修得很漂亮,但是,却没有根的味道。

家园 向老校友献花!

其中就有我的父母,当时石油学院(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的学生全部分到大庆参加会战……

那个电影学校也组织看过,也曾被感动。

家园 向前辈致敬!
家园
家园 这么大威力的井喷罕见吧

任其发展会破坏油井压力,自喷井就成灌水井了。

家园 “石油滚滚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好文敬花。

康世恩的名字小的时候曾听父母念叨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