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关于歼十B图片的分析方法 -- 温雅颂
如果你把三张照片放大后,就可以看到右机翼尖相对于机身的位置。如图所示,一号机翼尖与右腹鳍尾端大体对应,二号机翼尖与尾喷口与机身相连的灰色圆环对应,三号机翼尖与双腹鳍前角中间位置对应。根据三点一线的原理,以一号机为例,就可以确定相机、右机翼尖、右腹鳍尾端在同一直线上。下图中红线是连接右机翼尖和右腹鳍尾端的连线,因此可以确定相机在红线的延长线上。绿线和蓝线也都是根据同一原理所做。
楼下“不存在”河友既然问到了这个问题,我就做了一个小试验。
图中的俯视图是10A,半透明的黄飞机是10B。让我们从左往右看。
首先,我对两机的腹鳍做了量测,发现这两条红线不够平行。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测量模型建立时误差大导致,另一种可能就是10B的腹鳍跟10A的略有不同。姑且存疑吧。
然后,我对导弹头进行了量测,发现它在两机上的位置是相同的,因为导弹头之间的红线跟最初确定相机位置的红线(测量基准线)基本平行。
我第三个量测的是右鸭翼,结果连线与测量基准线明显不平行,这说明10B的鸭翼做了明显的修改!这是目前网上从未有过的发现!
第四量测的是机背天线,没发现有明显不同,位置似乎有点变化,但更多的可能是测量误差。
第五量测的是机翼翼根的位置,没发现变化。
第六是座舱盖尾端,没发现变化。
第七是座舱盖前端,没发现变化。
第八是雷达罩与机身的结合部,发现10B有明显前移。
第九是雷达罩前端,发现10B比10A更前凸。
第八和第九应该是早就被偷拍党发现并指出的,我这里只是验证了一下。鸭翼的变化只有用我的技术才能发现和验证,我应该申请专利了。
送花。
首先我觉得新出的照片没什么问题. 这次新出现的照片跟以往的照片比并没有什么冲突, 相反细节方面有所补充. 假造这种照片不是会个PS就行的, 那需要会3D建模, 光会3D也不够, 因为还要懂得航空. 高山当年做的CG是很漂亮, 但稍微看看细节经不起推敲.
再看10B的修改. 目前网上的讨论普遍认为10B改了进气道, 改了腹鳍, 航电方面加了垂尾上的黑色部分和光电雷达, 机头侧面的编队灯还有雷达罩. 个人认为腹鳍的改变可能跟DSI的应用有关, 因为从DSI溢出的气流可能改变了机腹下的流场. 其他的改变主要是航电, 这些没有细节是不好推测的.
又, 鸭翼是可动的, 偏转的角度可能有所不同.
虽然侬写的俺都看不大懂,不过现在网上有了更多新照片,萧萧的论证明显不成立
用“长度对齐”的办法来比较一号和二号飞机也不是不能比,关键是要知道怎么对齐,以及对齐后比什么。
我在这里也做了一个“长度对齐”的图片:
请注意我的“长度对齐”和萧萧易水的“长度对齐”的区别:
我把二号机图片逆时针旋转了一度,这样使得二号机和一号机的机身倾角一致,即机头和尾喷口能够重合。萧萧易水没做这个旋转,所以当二号机与一号机机头重合时,尾喷口不能重合,而在垂尾顶端重合了。因此造成了他所说的“机身扭动”的感觉。
当我们比较两架飞机时,需要做的不仅是“长度对齐”,而应该是“机身重合”。在机身不完全水平的情况下,仅仅长度对齐势必造成机身扭动的感觉。
下面的问题要考虑到是:当机身重合后比什么,怎么比?
首先,因为一号机身侧面与相机的角度大约有32度,二号机身侧面与相机的角度大约是29度。因此一号机看起来应该短一些。如果硬要“机身重合”,一号机实际被放大了。那么一号机比二号机要显得粗壮。从照片上看,一号机的垂尾更高,后掠角也显得似乎小了点。一号机的轮子位置更低,更大。总之,如果从机头到尾喷口画条直线(机身中轴线),离这条直线越远,两机的差距越大。离这条线越近,差距越小。因此两机的翼根差距就很小,重合得很好。
注意:机身中轴线是空间的一条3D直线,而不仅仅是图面上的2D直线。因此,尽管翼尖从图面上看与中轴线距离不远,但在空间上距离却大得多,因此翼尖附近的导弹就无法重合。
我们再看进气口,一号机的进气口几乎完美地“包含”了二号机的进气口,因为进气口的边缘与机身中轴线距离都差不多,因为一号机“粗壮”,所以一号机的进气口边缘整体“包含”了二号机的进气口。
再看空速管,因为10B机头下垂,空速管尖端已偏离中轴线较多,因此也造成了不重合。
有一个地方需要解释一下:尾喷口看起来并不重合。这是因为两个尾喷口边缘的弧度不同,而我是以尾喷口的中心点为参照匹配的,因此边缘不重合,而减速伞仓基本是重合的。
因为我在这里做的是机身重合的“长度对齐”,因此两个垂尾的宽度完全相等。
理论上讲,如果对飞机做“长度对齐”,飞机中心线上的所有物体在图面上都能左右对齐,比如垂尾基座,机背天线,减速伞盖,前起落架等。而不在中心线上的物体则都不可能在图面上左右对齐。偏离越远,差距越大。然而,如果物体在飞机上是对称于中心线的,比如进气口和主起落架,两架飞机的差异也应该是左右对称的。
鸭翼是以机身垂直的方向为轴转动,而10B的照片上鸭翼是处在水平状态,因此两机鸭翼的差异和它们的可动性无关。
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是因为10B机头形状的变化(延长、下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飞机的气动特征,使得鸭翼必须跟着有所调整。
他只是认为这几张照片是假的。
可惜他的证明方法不对,所以没有说服力。
从这张图上,测得一号机垂尾的宽度为246像素,二号机垂尾宽度为254像素。
我在做进气口偏转角度分析时测得,一号机为32度,二号机为29度。
引用楼下fakeone所推算的公式,两机的偏转角度,以及图上量出的垂尾宽度,反算垂尾在角度为零时的实际宽度,两机的计算结果都是290像素。也就是说,如果还有第四张照片,相机在飞机的正侧面,该照片按照垂尾高度相等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比例缩放之后,其垂尾的宽度就应该是290像素。
如果我们假设垂尾的实际宽度为四米,我们就得到了从像素到米的换算公式,也就可以计算出飞机的实际长度,座舱的长度,进气口宽度,空速管长度,翼展,导弹长度等等等等。如果我们再有从其他角度拍摄的照片,我们就可以据此建模了。
当然,实用化的建模过程要比这复杂得多,要做很多消除误差的计算和纠正。我们这里只是在玩票,分析一下原理而已。
经过各种分析计算后,我至今没发现三张照片中的飞机在几何上有任何不合理之处。这说明,照片中的飞机,如果不是真的,那就只能是存在计算机里的三维数字模型,因此才能在多个观察角度下保持几何正确。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它是一个实地存在的木制模型,飞行员是个假人,尾喷口里有个电炉和风扇往外吹热气。第一张照片拍照时后面有人拽着几根绳子模拟减速伞绳。另外还要有一群人把模型推到这三个位置。好莱坞拍电影时经常这么干,所以估计斯皮尔伯格说不定也在这群人里。
不过我不太相信TG会这么干。
感觉上10B在气动方面相当保守, 能不动的都不动. DSI的改动只是局部的修整, 动鸭翼可是要跟整架飞机的气动一起改的
本来写了几百字想挑错,结果发现自己错了,浪费表情啊
如果有木模的话,减速伞线、吹风的效果PS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