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作者授权】他们怎样成为勇士的——一段历史的辩证 -- 双石
那没当过俘虏的和当过俘虏的自然待遇不一样了,您始终对两者的待遇问题不敢正视不知道是为什么?
又扯到待遇上鸟?
“失踪”与“烈士”,当然不一样啦,这个民政部门有政策标准滴呀——先生是不是觉得一定要一样才对头?
先生如果不愿来听听他们自己谈谈感受,老夫就不奉陪鸟哟!
您故意逃避什么呢?从朝鲜回大陆的战俘,和烈士,失踪人员能扯上什么关系,去台湾的现在也没指望共产党给养老。
要说土共可比KMD坏得多啊!
坏鸟不就是要我们承认这一点吗?!
可是、但是,怎么最后却是国军转进了捏?
这个俺一定要等你亲自来问!
不过老夫可以告诉你:过去又回来的人,站在当年回来的人面前,可是一丁点儿的庆幸优越之感都没有哟,有的只有羞与人道的伤痛哟!
咦,你的意思是共产党该给他们养老?那是不是说台湾国府也该高戈里书中那些前国军老者养老?呵呵,那可是好几百万人儿哟!要加上抗战时期那些壮丁们,那可是千万级别的数字哟!
这位先生在扯什么犊子哩?真是找不到话说鸟?
神马世道啊!
放狗搜了一下,看到这个短文:许知远:《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后记。
书是没读的,只不过看到这个110年的跨度,有点感慨。记得黄仁宇在自传里曾提到他第一次意识到对中国历史的研究需要横跨数百年的时候,心中颇为惴惴不安,唯恐自己的积累不足以支撑这种治学方法,也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细节见《黄河青山》)。不知道许同学的功力是否足够,也不知道今天习惯于“怀疑一切”的人们是否也习惯于从“怀疑自己”入手。
扯到许知远是因为兄台提到刘再复李泽厚的年纪。许知远也不过三十出头,一不小心已是名人了,呵呵。就是不知道国内是否也把他算作传说中的“公众知识分子”。记得当年比他高一级的一位数学系的同学,文采很好,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很出风头,台下的小姑娘们那是相当的仰慕。不知道他现在混得怎么样了,是不是也象许同学这样弃理从文,变成名人了。
兄台的这句话值得一花,足以我用来警戒自己:
照共产党的逻辑那都是叛徒,再说了人家能回来的有几个还在乎共产党那几个钱?前一阵萨苏写过一个老志愿军的近况那还不是俘虏是老英雄,看着真让人心寒啊。
很好很强大。您不妨告诉我哪个解放军部队让人喝人肉汤,对士兵实行千刀万剐。挖眼,鼻,耳?
我印象里, 基本上是1:1的比例.
当然, 劫机犯最好别算上.
怎么,后悔啦?怕蚀本?
萨写的能帮你什么忙,老夫这儿还有一堆哩,也成了先生的反共底牌了?这种东东能成为否定一段历史的理由?
刚刚去wikipedia搜了一下, 给你列个表吧:
两岸方面互相叛逃起数统计
原属阵营 国军 解放军
1945-46年 2
1948.9-50.1 27
1951-56 12
1960-65 1 4
1969年 1
1977年 1
1981-89 3 8
46:13的比例, 要我是你我都不好意思提这回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