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资料】西安事变前五个月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部分分析 -- frnkl

共:💬211 🌺10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骂老毛的,多半是连毛、空一格和百里祥瑞的理论都没看过

上来就是放磁带发轮独运之流的奉命之作罢了……

家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是人云亦云但又自以为是的历史小白
家园 持久战跟阵地战有什么矛盾吗?

国民党作为当时政府,比正面作战,不经大战就

放弃重点城市,怎么行?

以中国军队的火力和机动,利用预设阵地,

层层设防,是正面作战的最好对策了。

老蒋恰恰是层层设防没搞好,纵深太小搞到

初期的巨大损失。

家园 除开文笔,不是说的一样吗?
家园 不是反对阵地战,而是反对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样式

阵地决战有胜利的把握么?恐怕连一成的胜算都没有。无论是事前的估计还是后来的结果都表明,日寇希望的就是和我们进行阵地决战。

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
这是毛的原话。

日寇以少兵临大国,兵力不足是必然的。他最希望的就是你把主力集中在狭小的阵地上和他对拼。他讨厌的是你的主力位于他的侧后,而以次要兵力固守要点。

至于你所说的层层设防,中国这么大,你知道日本人怎么迂回?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到一线还解决不了问题,层层设防得需要多少的兵力和资源?

说白了,中国的特点是地方大,自然经济。这样的条件你筑垒,资源不足,呆在工事里,你兵力不足。但当你转换思路,从阵地变运动,问题就变了。自然经济,你可以四处获得补给而不必依赖于几个工业中心;地方大,你的回旋余地大,而以少兵临大国的日本想要维持一条稳定的战线却要伤透脑筋。

家园 不能这么理解层层设防吧

当然不是每个阵地上都有人。

一线阵地挡不住,退到二线,三线,让

敌人每一次都要进行阵地进攻,极大消耗

敌人力量。象上海到南京间还是有一系列

阵地的。至少说明国军还是有这个考虑的,

但实际执行起来表现很差,没有很好利用。

这个虽然有点难度,但并不是不可实现。

正如你说,日本兵少,不利于迂回这些

阵地的。

家园 一个问题是你如何认定对手的攻击方向

所谓兵力少不利于迂回那是胡扯,兵力少才有利于迂回和渗透。

中国这么大,尤其是平原地区,道路那么多,你怎么确定对手走那条道路?所有的道路都要封锁,那需要多少兵力,而且平分兵力,结果必然是处处设防,处处不防。让对手一捅就漏。

而且你当对手是傻子么?会让你从容的组织二道防线么?而且中国军队的组织性很差,一旦撤退,收都收不拢,何谈什么组织二道防线。

不进行所谓的层层设防,而是采取运动防御的办法,要点采取固守,而主力始终位于机动的位置,等到对手的攻击能力耗尽,再对对手的侧翼和侧后进行打击,这是抗战中几场重要胜利的基本战法。

放着运动战的康庄大道不走,偏偏走阵地战的死胡同,不叫愚蠢还叫高明么?

家园 这都是有条件的

上海到南京,正是日军攻击力最盛的时候,

也离日本补给线近,日军侧翼后方也没什么

漏洞,怎么跟他玩机动防御?搞得好还是

可以做到层层设防,消耗大量敌人的。

而那些地方,作为当时政府,不经血战放弃

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真这么干,还不得

给骂死。

日军深入之后,兵力减少,补给减弱,机动

下降,才有条件玩机动防御。

家园 我觉的你在跑题

开始我们在讨论整个抗战的问题,现在又转向了淞沪,你这叫偷换话题,讨论中这是要扣分的。

好吧,即便是淞沪。以全国力,力拼三个月,是有功劳的。但问题在于,为什么非得在上海打那么久。

按照你所说

上海到南京,正是日军攻击力最盛的时候,

也离日本补给线近,日军侧翼后方也没什么

漏洞,

持久战的核心在于不在不利条件下与对手进行决战。把全国军队的1/3投入到一个对手有诸多便利的战场,这符合持久战的精神吗?

而这些是所谓的搞不了运动防御的原因恰恰是必须搞运动防御的理由。对手有诸多的方便,那么就不在这里和他死打。他的侧翼后方没什么漏洞,那就让他把侧翼漏出来。

我有个东西没搞明白,你到底对淞沪会战中,KMT的作战方略是赞同还是反对。赞同的话,淞沪会战中何尝有层层设防?反对的话,层层设防的兵力来自与哪里?如果来自于第一线的话,那和我所说的运动防御又有什么区别呢。哦,你说是的让国军呆在阵地里,等鬼子来打?

要按现在来复盘,我的意见是在上海开战后,先采取攻势作战,吸引对手兵力,减轻华北压力。当对手增兵后,进行城市防御作战2-3周。然后逐次转移,一部沿着上海到南京的道路,固守要点,一部转向浙江,主力放着太湖以南。待到对手沿着太湖分兵后,主力采用攻势作战,攻击他的侧后。与对手进行反复纠缠。

家园 蒋百里先生《国防论》里涉及持久战的一段

网上行文,论证蒋百里先生最早提出持久战的,经常包括下面一段文字

蒋百里早在1922年写的《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中国所应采取的制胜战略,即"我侪对敌人制胜的唯一方法,即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吾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4]通过对中日双方战略优势的比较,蒋百里明确了中国的战略选择在于实施持久战略,并认为以持久战略能赢得最后的胜利。1923年蒋百里路过徐州时对龚浩说:"将来有那么一天我们对日作战,津浦、平汉两铁路必被日军占领,半壁河山都会沦于敌手。我们的国防应以'三阳'为据点,即洛阳、襄阳、衡阳。"[5]这是蒋百里第一次对未来中日战争的战略态势作出明确判断,并指出了中国将在中西部地区构筑防御战线的形势。

。。。

[4]黄萍荪:蒋百里先生文选.国防学会出版.1947.第102页。

[5]熊尚厚、严如平: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十一卷).中华书局.2002.第352页。

论蒋百里关于应对日本侵略的战略思想及其影响论蒋百里关于应对日本侵略的战略思想及其影响

这里特地将蒋百里先生的原文引述如下。(注:《国防论》一书,网上转载甚少,符合铁手所制定转帖稀缺资料之标准,也已不涉及版权问题。特此说明。

第二章 军国主义之衰亡与中国(民国十一年作)

一二年来“军国主义”四字,已成为社会上之共同攻击目标,此其原因有二:

(一)十年来武人政治之结果,社会纷扰,民生困穷,而武人自身之贪暴,尤为国民指摘之媒。

(二)欧战之兴,西方则感于德军之横暴,东方则感于外交之失败,而军阀派侵略主义之罪恶,遂为一种鼓吹敌忾之用。

此二种立脚点,盖绝对不能相混同,然言论既处于不自由之地位,谈外交则须避德探之嫌疑,谈内政则须避过激之徽号,不得已,借德国之失败,乃为之大张旗鼓曰“军阀灭亡”,曰“军国主义失败!”盖一种象征文字也。故终始不见有一种斩绝明了之议论。

吾今试发一问曰“公等竞言废军阀矣,今若有人焉,一战而侵地,复再战而藩服兴,公等将欢迎之乎?抑反对之乎?”反对之?则是承认侵地藩服之当然割于人也。欢迎之,则是固军阀之开山祖也。

是故攻击外国之军阀为一事,责备国内之武人又为一事,虽然,吾文宗旨乃不在攻击军阀,亦不在责备武人。

何以故?著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彼军阀与武人,方且日日以事实宣布其罪状于国民及世界之前。其倾全力以自杀也,惟恐其不速,惟恐其不极。吾人于此,而乃以空言责之。于势为不必,于情为不忍,即哀衿焉,为之垂涕而道,而于事亦无补者也。

吾之宗旨,乃在表明此后世界之军事潮流乃与我中国民族之特性及历史在在相吻合,而国家之未来乃日日在光荣之进步中,使吾国民于此可以得无量之欢喜与慰安者也。

自世界交通以来,人类对于国家之观念,大别为三种:

一、以国家存在谓不必要者,以为人类之幸福,发生于互助互助者,人与人之关系,而家,而市,而邦,而国,皆不过一种历史上之过渡,然以经济制度之关系,而国家一物,乃为人类互相残杀之根本。是谓极端之“大同主义”。

二、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以同等之理由,承认他人国家之存在,而尊重之者。法国卓莱氏所谓“大国家主义”者也。

三、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否认他人国家之存在,以为他人国家之存在,根本上与自己国家存在不相容。此则近世所谓德国学派之“国家至高主义”者也。(国家至高云者,寻常对国内之个人言,其实为否认他人之国家也。)

原欧美国家成立之方式,则亦有三种:

一、君主统率其民众而使之团结者,如拿破伦及其以前之法国是也。

二、由人民个性之向上,而自行团结者,如今日之法美是也。

三、有贵族上挟君主,下率平民,而团结成为国家者。如战前之英德是也。

军国主义者,以第三种贵族国家之形式,而实行第三种国家最高主义者也。故其成立之要素,有绝对之条件二,相对之条件一三。

绝对条件:

一、贵族政治 国内有多数之贵族,其组织之坚强,道德之高尚,足以统率全国国民,而其时人民,适当旧历史之信仰未去,而新世界之智识初开。

二、侵略主义 国外有明了之目标,以为侵略主义之根本,而国民对此目标有历史上之遗恨,故能于时间空间上,为统一之行动,而能成功。

(注)所谓“世界政策”“大陆政策”者,皆侵略主义之进一步而失其目标者也,其结果,对内则目标消灭,而国民之统一力不坚,对外则遭群强之忌刻,而协以谋之,故其失败可操券而待也。

相对条件:一曰地狭,二曰人稠,三曰国贫,狭则便于组织,稠则富于供给,贫则国民自身感于侵略之必要。在历史上求此种条件理想的适合者,则为十九世纪上半期之普鲁士,二十世纪初元之日本。而其军事制度,则有特点二:

一、励行阶级的强迫的军事教育。盖贵族制度以阶级为团结之唯一要义也。

二、维持极大之常备兵,盖侵略主义以攻击速战为成功之条件也。

是故军国主义者,姑无论其于理为不正当,于事为不成功。即正当矣,亦决非吾中国之所得而追步者也。今日则事实既以相诏矣。三十年来,弃其固有之至宝,费高价,购鱼目,而且自比于他人之珠!呜呼!此亦拜邻之赐多多也。

我国家根本之组织不根据于贵族帝王,而根据于人民,我国民军事之天才,不发展于侵略霸占,而发展于自卫,故吾今者为不得已乃创左之宣言。

我国民当以全体互助之精神,保卫我祖宗遗传之疆土,是土也,我衣于是,我食于是,我居于是,我祖宗之坟墓在焉,妻子之田园在焉。苟欲夺此土者,则是夺我生也,则牺牲其生命与之宣战。

是义也,根据历史,根诸世界潮流。

虽以孔子之学理,定君权于一尊,而终不能改尧舜禅让,汤武革命之事实,使后世之二十五朝,变而为万世一系君主之相继,权不操诸君主,而操诸人民,此真吾国体尊严之大义也。而秦汉以还,阶级制度消灭殆尽,布衣卿相,草莽英雄,而农民自由,尤为吾中国国家社会之根本。以视彼欧人,侈言自由,而农奴制消灭,仅仅在六十年前者,何可同日语。故一部二十四史入于帝国主义时代之眼中,为一片失败羞辱史,入于民主社会主义时代之眼中,则真一片光荣发达史也。

若夫军事天才,则孙子实首发明“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之原则。(欧人兵略之精者,孙子多言之,而孙子此义,则吾遍读各大兵学家之书未之见)而自华元守宋,乃若赤壁之战,睢阳之守,而坚壁清野,而保甲团练,乃至近世湘军之兴,盖皆寓积极于消极之中,利用国民自卫之心以卫国,而无不有成。盖历史之遗传,与环境之影响,使我国民视侵略为不必要,自卫为当然权利,其至高之道德,乃适为今日与世界相见之用也。呜呼,岂不伟哉!

(注)虽以侵略主义之国家,亦必借“国防”二字以自掩饰。虽然,充其国防之意义,则虽全太阳系为其军略上所占领,而未有已也。甲与乙邻也,乙不得,则甲危,固也,乃得乙,乙又与丙,丙又与丁,其邻也,乃相续于无穷。则虽占领太阳系,而此外之恒星犹无穷也,此种国防政策,他人不之信,即自身之国民亦不之信,自欺欺人,以盗灿烂之勋章而已。

是故吾中国之不得志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则事理之当然者也,何也?性不适于军国主义也。虽然,侵略政策,国家主义终有一旦之自毙。故欧战一起,而世界之新局面开!今姑就军事范围言:

欧洲百年来军事组织,以德法为两大宗。今试问德国,此后之军事将何适之从?将惑于外患而仍奉其权于贵族乎?事固有所不可。将以除贵族之压制,乃欢欣鼓舞,悉悉唯他人之命是听乎?心固有所不甘。然则必出于一途也可知已曰:发达其国民之个性,利用其乡土观念,以自卫是已。军事进化之潮流,必由专门性而递入于普通性。十八世纪之募兵,专门职业家也。十九世纪之征兵,则渐进为普遍性,唯组织根据,仍在贵族与阶级耳,而二十世纪之国防责任,乃不在精练之兵,而在健全之民。其一切制度,亦将变为社会之普通物。此则欧战时,美国已为之开先例。而德人受条约之束缚,将舍此莫由者也。

然则法国战胜国也,可以维持其军队矣!信如是也,则吾敢决二十年后,法必为经济之亡国。呜呼!吾读卓莱氏之新军论(原名为国民之防御与世界和平)而怦然心动也!卓莱为社会党首领,以极端反对战争之人,而生于不能不战之国。彼乃于两极之间,为法国,为世界,战后之军制,立一大原则。其大意以瑞士之国民兵制度为基础,以少数之干队,为全国军事之教育机关。废二年兵役,而以其一年半之教育,分十年注入于国民教育之内。今战后布置,虽未获其详,而复员后半减其现役额,奖励青年团,移军事教育之重心于小学校,则其政策端绪之可见者也。

是故新军国主义者,根诸历史,根诸世界潮流,而其办法,则别大纲为二:

一、撤销常备军,以少数之干队立国民军之基础。

二、实行平等教育以互助代阶级,不求得精练之兵,而求得健全之人民。

至于从中国现状言,吾侪所最感危险者,即邻近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三国志刘玄德有言:“今与我争天下者曹操也,彼以诈,我以仁,必事事与之相反,乃始有成。 ”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惟所谓“国民防御”,所谓“国民自卫”,乃指国家军事之大方针而言。与战略上战术上的攻势守势不可相混,上文所谓自卫主义,侵略主义之利害,不能以之作战略战术上之攻击防御利害解,而军事上之自卫主义与军事教育上的攻击精神,不仅不相妨害且有相得益彰之理。兵略上攻击精神是战胜唯一要件。但攻击精神,如何缠能发展,用兵是用众,凡群众运动之要诀,第一在目的明了理由简单。国民为自己生命财产,执戈而起,此是最简单之理由,最明了之目的,是为攻击精神之核心。苟培养得宜,即开花结果。德国此次战败之原因,自兵略言,即是目的不明了,理由不简单。自宣战理由言之,是攻俄,自军事动作言之则攻法,自最后之目的言,则在英。失败之大原因。即完全因侵略主义。野心者视此土既肥,彼岛更美,南进北进名曰双管齐下,实是宗旨游移,而其可怜之人民只有一命,则结果必至于自己革命而后已。

蒋百里 国防论(下)

网上常引之蒋百里先生文字,出自倒数第二段。希望诸君耐心寻找。而23年“三阳”论,属私人间谈话,仅见于TG文史资料。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高明一语,是俺一家之言,诸君不妨自作判断
家园 抗战初期海路外援是从越南北部过来的

日本人对这个很感冒,一直在和法国交涉要求切断这条路线,顾维钧等中国外交人员就是在全力确保这个路线的畅通。同时虽然未宣战,日军也对中国海岸进行了海军封锁。

抗战初期,中国统帅部和外交部商议的结论是:

“如绝交后,双方即具有交战国资格,现日本海军绝对优势,日本即可以交战国地位通告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及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其范围甚广。现我国一切军用品,能否自给自足,大有问题。两相比较,绝交后日方可以行使交战国之权利,我方则不能享此交战国权利,因之交战后,不宜绝交,仍以九一八时之状况为宜。”

当然这个结论是相当的错误。

当时中国这个结论主要是冲着美国1937年中立法去的,美国1937年中立法规定禁止向交战国出售军火武器提供贷款,但并不禁运石油钢铁等原材料。这意味着正式宣战以后,中国就不能从美国拿到军火,而日本反而能买到石油。然而----

不宣战,日本一样进行海军封锁,阻碍中国物资进入;

宣战了,如果真想援助中国的盟国,也还是会想办法送东西进来。而且美国中立法是一年一订,事后证明,中国的抗战是可以改变美国中立法的。

非常讽刺的,日本方面的结论是,综合考量,日本不宣战比宣战更有利。

宣战会给中国带来一些麻烦,但给日本造成的困难更多。可惜,国府无胆无识。

家园 蒋百里是酱在WWI西线战场经验里

开的方子是拥有同等工业水平国家之间的持久战方法,这副药在中国基本没啥用。太祖可是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大部分人都知道中国不可能速决战胜日本,那么只有打持久战,问题核心在如何打持久战,也就是论持久战的“论”字。

家园 “持久战”不仅仅是一个“术语”而是一个完整的战略理论

请各位注意,毛先生写的是《持久战》。

如果仅仅说“术语”,俺相信在百里先生之前,这个术语就已经出生鸟。

而对于“持久战”战略思想和理论的完整阐示和创造哩?对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论指导和实施哩?

家园 热盼苍野兄蒸个包子

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