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笔记·左传】梳理1:姓氏 -- 青瓜
孔老二还有什么脸说“君君臣臣”呐
公子冯应该是避祸吧。孔父嘉是大司马,全国军权就抓在他手里。如果他是殇公的人,公子冯就是光杆一个,不逃等死么。春秋时代,宗室间骨肉残杀的事太多了,弱的一方,要想活命就得跑的快。
长跑运动员如果穿越到那个时代,应该非常吃香,会被各国公室争相聘请为私人跑路教练
(脑子不清醒中,先贴着,回头修改)
谥法云: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见某庄公某庄王的这个庄字的时候,可以确定的是,这位爷在位期间肯定是没少打过仗。比如说我们的郑庄公。
郑庄公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打,不但不怕打还越打越强。
我们前面说过,宋殇公在位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这么个打法都没有得一个庄字,那郑庄公得打到什么地步呢?由于他是在春秋之前即位的,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具体确定他那战斗的一生一共打过多少仗,但是仅仅看看隐公元年到隐公六年短短六年间,也就是干掉共叔段之后他的累累战果吧。
隐公元年卫国来攻,第二年郑国打回去。四年宋卫陈蔡来打没有讨到好处。同年秋天再来打(还加上点鲁国公子翚的兵力)捞到小好处(围东门),第二年郑庄公发威,五员大将讨伐卫国围东门之仇顺道胖揍了南燕,和邾国用王师联合讨伐宋报东门之仇(入孚),宋人立即咬回来(报入孚之仇)。六年,侵陈,大获。宋人取长葛,郑国讨伐宋国。八月郑国围戴
六年十一战!无论是群殴还是单挑,是攻还是伐,虽有胜负,不见胆怯。清朝高士奇是这样评价郑庄公的:
总之,郑庄公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南征北伐的一生,是睚眦必报的一生,是无所畏惧的一生……
这么丰富多彩的一生,让我都忍不住想把郑卫争端改成郑庄公战史。但是,收收心,还是回来说郑卫吧,最多加上被牵涉进来的其他几个国家。
隐公五年,春秋时代的另外一个主角闪耀登场,这就是晋国。而晋国的最初亮相就和郑国有关:“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冀。”
曲沃和晋国的这笔烂帐后面再说。我其实十分好奇的是曲沃庄伯到底什么背景。根据杨伯峻先生的说法,冀就是晋,庄伯伐冀不但得到了郑国和邢国的相助,连周王都派伍氏和尹氏前来相助。将晋鄂公赶到了随地。同年四月,郑国的军队出其不意入侵卫国。
看看地图就知道,郑国在晋国的东南在卫国的西南,也就是说,郑庄公同志已经具备了美帝所梦寐以求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卫国和郑国是老冤家了,倒也不是毫无准备,他们拖来了替死鬼南燕国来抵挡郑庄公。
在左传中,这是第一场详细记述的战役。(好吧,所谓详细记述也不超过两百字)首先,郑庄公用祭足,厡繁,泻驾三路大军打前阵。祭足是老熟人了,共叔段违规盖楼,祭足第一个警告庄公这小子不地道;庄公跟周王争风吃醋,祭足去王畿阻止了秋收运动,这会儿又派他打前锋,可见庄公对他的信任和重用。除了这三路大军外,另外还有曼伯和子元率军绕到到敌军后方。假如我们在看一部史诗大片,这样的阵容浩浩荡荡出发足以让我们观众热血沸腾地期待一场大战,但可惜的是,打仗也是要棋逢对手才好玩,比如说南燕听说郑国大军来了,打醒精神全力应付,就完全没有想到后路已经被曼伯和子元包抄了。中间打的怎么样,不知道。只知道这场仗加上行军布阵,一共打了两个月不到,南燕在虎牢关被打败。
紧接着下来的事儿虽然表面上看和郑国无关,但还是有点意思的。前面说了,郑国邢国和天子的两师一起帮着曲沃庄伯把晋侯打跑,然后曲沃庄伯干了一件特别不厚道的事儿:他用完了周桓王的力量,转脸过河抽板卸磨杀驴不认人了。周桓王于是转过头来让西虢公带兵讨伐曲沃,又把曲沃庄伯给打跑,扶立了晋鄂侯的儿子晋哀侯。
这对于一直和西虢公争宠的郑庄公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从后面郑庄公几次努力弥合与桓王关系来看,他当年的秋收运动其实也就是给天子一点colour to see see。要不然后来周王没粮吃了,他也犯不着去认捐,认了捐还去朝见周桓王,可惜周桓王吃食昧食翻脸不认人,这是后话了。仅就晋国的事儿来说,他为曲沃可是出粮出兵地帮忙,结果曲沃庄伯那孙子一点底儿都兜不住,反倒最后让西虢公成了大功臣。如此,大胜卫燕联军的快乐就荡然无存了。
郑庄公的彪悍在于哪儿吃了亏,一定要在哪儿找补回来,后来他大大方方跟周王干了一架,扬眉吐气。而这会儿的郑庄公决定找另外一个出气筒出气,那就是宋国。
凡是得罪过郑国的,都要遭到报复,这就是郑庄公。当年四国联军围了郑国的东门,这个仇到底让郑庄公一个一个都给报了。宋国跟邾国呲牙,郑庄公接茬就杀向了宋国,而且用的是王师(西虢公牛,老子也不能比他差)。这一仗一直打到了宋国的城郭。
前面说过这里的一个故事。此时宋国和鲁国已经盟好,郑国打过来,宋国就向鲁国求援,鲁隐公借口宋国使者不诚实拒绝出兵,这事儿得罪了宋国,却向郑国抛来了橄榄枝。因此第二年春天,郑国和鲁国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好了,在我们为郑国和鲁国双边关系大步前进的美好前景鼓掌之前,还是先顾一下当下吧。
宋国此时殇公当政,那十年十一战也不是开玩笑的。当年年底,宋军伐郑,围长葛。
长葛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郑庄公的耻辱之地。每个枭雄都有自己不可碰触之痛。比如汉高祖的白登之围,比如蒋雄奇的临潼兵变,同时还有就是郑庄公的长葛被围。
宋人在隐公五年围长葛,在隐公六年取长葛,这究竟是一次解决,还是两次解决的,史家有分歧,但杨伯峻先生认为就是一场仗。我也认同这个看法,当然,俺不是考据派,不会看谁谁谁都说了啥啥啥,俺是瞎猜派,而俺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在五年冬天宋军围了长葛之后,紧接着在六年的春天郑国就主动与鲁国和解(鲁国和郑国的恩怨后面我会专门说到)。
题外话,如果说郑庄公是一个出色的打仗家的话,那么鲁隐公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和战略家。他的时机拿捏之准,出手之稳,令人叹为观止。下一篇插花说这个话题吧。
和鲁国和解后,郑庄公又去攻打了陈国,大胜。左传中说,“往岁,郑伯请成与陈,陈侯不许。”陈国是小国,即使在长葛被围的情况下郑国打他还是一个干脆利落的大获,因此面对郑国的请成(求和)他哪来的底气说no呢?其实陈侯说了“宋卫实难”。这只是其一,其二,这时的陈国开始受到周天子的宠信,因此颇有点宇宙上国出了个地球村村长的意思,俗语说鞋帮子升成帽檐子是也(杨伯峻先生认为请成这件事情发生在陈国开始受周天子宠信的那几年。而我自己则认为,就是上一年的事儿,关键还在长葛之围)。
郑庄公这么个睚眦必报的人怎么会主动跟陈国哥俩好呢?就像年初他主动向鲁国示好一样,但须知鲁国是大国,且这最近几年和郑国并没有当面锣对面鼓的冲突,不像陈国几次伐郑都是主力军之一,又是周王新宠,以性格来说,郑庄公这姿态实在低的出乎想象。
我个人瞎猜,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是长葛被围。也就是说,我认为郑庄公向陈国请和就是前一年年底的事儿(隐公五年)。另外一个原因,是郑国撑不下去了。毕竟郑庄公不是神,连年几面出击,所要消耗人力物力是很可怕的。
春秋和左传中分别记录了这么几个事儿:1,隐公五年鲁国出现了蝗灾。2,隐公六年京师出现饥荒。京师在郑国的西边,鲁国在郑国的东边,是不是有可能,蝗灾从东到西横扫中原,导致了各国大面积的歉收呢?
总之从隐公五年到隐公六年,也许郑国面临一个巨大的危机,导致他不能再继续与各国为敌。即使在隐公六年终于无奈失去长葛之后,郑庄公还是采取了睦邻友好的政策(暂时的),不但主动向周桓王示好,第一次朝见周桓王,还与被自己打得一塌糊涂的陈国和解,这在之前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丢掉长葛并非郑庄公最难以接受的,因为更大的屈辱还在后面。
不知道柏杨这个老八卦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某人看上了他老婆,就把他给弄死抢了老婆,宋殇公不高兴,某人又把宋殇公弄死了。
载入中
载入中...必要时请刷新页面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郑庄公所遇到的最大的侮辱是什么呢?其实前面提到过的,就是郑庄公朝见周桓王,结果碰了个冷钉子。
按说,作为一个王和一个诸侯,即使此时王室衰微,可毕竟气派还在,你一个诸侯来朝觐周王,周王高兴了给个好脸,不高兴了给个臭脸,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儿。但事情麻烦在这是郑庄公,这是周桓王。
话要从很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花边绯闻说起,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我们大伙儿都知道,周幽王和他的爱妾褒姒的风流帐,褒姒姑娘不爱笑,周幽王为了讨她高兴,就点烽火忽悠诸侯来救驾,褒姒mm果然笑了,诸侯们却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这个严重的后果就是犬戎来袭,说谎的小孩周幽王点了狼烟说狼来了狼来了,没有人信。看过狼来了这个故事的同学们都知道,那个小男孩被狼吃了。
没错,周幽王也被犬戎吃了。
西周由此灭亡。这个后果可比说谎的小孩自己被狼吃了要严重得多。周幽王可以死,可他家里的子孙怎么办?这个时侯以为英武的诸侯不念旧恶地站出来,护卫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到雒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并且在这里重整旗鼓,开门接客,是为东周。
周桓王是周平王的孙子,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儿子。论家族世交,论饮水思源,周桓王都不该不给郑庄公面子的。但是我们也知道,郑庄公和周王室的面子早在很久之前周平王还在世时就已经撕裂了。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郑庄公和周桓王的恩怨。首先是周桓王即位后重用西虢公,郑庄公一怒之下抢了周王室那一亩三分地里的粮(据说,周桓王不搭理郑庄公就是因为这个事儿);其次,周桓王利用郑庄公收拾了冀王之后,又把人情卖给庄公的情敌西虢公,这事儿特别刺激庄公。然后,郑庄公在丢了长葛自己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没饭吃的周王慷慨解囊,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给了周王救济粮,所以到这个时候郑庄公来朝觐周王的时候,大概绝没有想到会遭到如此冷遇。
那么郑庄公此时什么情况呢?长葛这个很关键的地方在被围一年之后终于被宋国给抢去了。在这期间,他进行了一连串的外交活动试图缓解军事压力带来的危机,所以此刻他来朝觐周桓王显然是处于劣势时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
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说的就是郑庄公。这么个英雄一世,横行霸道的主儿,这会儿不但要向周王表现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捐粮之外,还要亲自上门去拉关系也就罢了,居然这个当年被自己老爹护送到洛阳的人的孙子,还敢给自己冷脸子看。换了谁是郑庄公,都不会舒坦的。要知道这可是周桓王这个臭屁小子即位之后,郑国第一次朝王呢。
为这个事儿,当时的周公黑肩就说出了这么一堆话:当年你爷爷blablabla,如今你这样blablabla,你看看以后还有谁会blablabla。
春秋左传都没有记载周桓王对这番教训的反应,估计当时周桓王打瞌睡去了。对于周桓王来说,你郑庄公来不来无所谓,因为他手中还有一个王牌呢。
大伙儿还记得当初还是周平王在位时,曾经向郑庄公赌咒发誓说自己么有二心,为此还与郑国交换人质,当时的王子狐去了郑国,下落不明。而郑国太子忽可一直都在周王手里捏着呢。
好了,下面我们要看见的是郑庄公最精彩的一次行动了。
前面说过,庄公同学是一个好战的家伙,凡是得罪他的,都会遭到报复,周王也不例外。但是,周王毕竟是周王,他得到的待遇远非宋国卫国陈国这帮小杂碎所能比拟的。让我们来看看他具体怎么干的。
老实说,郑庄公真的是戒急用忍,苦心孤诣啊。
周王轻慢郑庄公是在隐公六年。到了第二年秋天,郑庄公和老对头宋国和好了。紧接着,又跟另外一个老对头陈国和好了。(当年郑庄公主动向陈国求和遭拒,一怒胖揍了陈国一顿,结果现在顺利和好。可见以战止战,诚不我欺。)这一年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总之终归,经过一年,郑庄公把两个老对头给摆平了。不但如此,他还对小国陈国折节下交,专门派遣大夫良佐去陈国访问结盟。然后,最精彩的来了,陈侯向公子忽提亲了。
别忘了,公子忽这会儿还在周桓王手里呢。而陈国现在时周王眼前红人,陈侯突然向公子忽提亲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嚼头。因为公子忽同学的桃花运可不止这一件。话说当时,齐国也向公子忽提过亲的。
齐国想把女儿文姜嫁给公子忽。当时的齐国已经是大国了,所以公子忽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大意是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俺们郑国小,你们齐国大,齐大非偶。俺配不上你们家姑娘。
齐大非偶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这只是托辞,真实的原因么,我们只要知道这位文姜姑娘后来嫁给了鲁桓公,又因为跟她哥哥诸儿通奸害死了老公,是为春秋第一乱伦案。杨伯峻先生就认为,公子忽拒亲和文姜姑娘的名声有很大关系。
不过不管什么原因,齐大非偶可算是说的十分对。鲁国后来连这两个国王娶了齐国的姑娘,都死得很惨,这是后话。
公子忽不娶齐女娶陈女,难道真的是郑庄公觉得陈国跟自己等量相当吗?
让我们再看看这桩娶亲的绯闻。
话说,许了亲之后的隐公八年四月,公子忽亲赴陈国迎娶陈女。据说这是当时的规矩,要娶媳妇儿,除了天子,必须要亲迎。当然诸侯通常派大夫代替自己去,春秋中关于公子亲自迎亲的,我只看到两例,其中之一就是公子忽迎亲了。
公子忽从哪里去迎亲的呢?王都。
公子忽迎了亲去了哪里呢?郑国。
公子忽这次迎亲还有一个特别桃色的新闻,连左传都专门记载。就是公子忽迎娶了陈国姑娘之后,按照规矩,应该是先回郑国拜了祖庙之后再圆房的。可是公子忽也不知怎么了,特别猴急,路上就把陈国的姑娘给睡了。
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很严重不合理的事件。不合理的地方是,你睡了人家姑娘不要紧,但不应该在拜见祖宗之前睡。也就是说,其实这一路公子忽睡谁都没关系,因为不是正妻,唯独不能睡陈女,可他偏偏就睡了。
真那么急色吗?
设想,作为人质的公子忽跑去陈国娶了媳妇儿然后返回郑国,这路途漫漫,要是周王琢磨过来怎么办?要是陈国变卦把护送变成了追杀怎么办?生米煮成熟饭无疑是最保险而且最不动声色麻痹敌人的办法了。
直到公子忽娶了媳妇儿回家,郑庄公才开始对周王呲牙了。
对了,就在公子忽回郑国前一个月,郑庄公突然学习雷锋把一块祭祀泰山用的地祊给了鲁国。这个事儿的用意在后面,但也算是对周王的一个举动,所以这里提一下。
公子忽回来之后,在齐国的斡旋之下,宋国卫国和郑国正式结盟。(郑卫争端到这儿好像没得可说了,嘿嘿)
到此,周桓王如果睁开眼左右看看,会发现一件很麻烦的事儿,被他得罪的郑国突然和所有敌国和好了,郑国压在他手上的人质也跑了,连自己的新宠陈国也成了郑国的亲家,那么如果此时郑国打来的话,周桓王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呢?
乱自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