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不是评书,与萨苏之强袭达达尼尔文相商榷 -- stably

共:💬132 🌺473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满洲战士河里谁不知道,可惜我不争气还是个汉人。
家园 真是“汉人”?

真是“汉人”的话,以后还是争点气的好

跟你扯淡没啥成就感,睡觉去也。

家园 对,你眼里汉人都要打引号,

我早说了我不争气,不像你,给满洲人挣足了面子。我知道,你的成就感就是要我这样的“皇汉”说也好,骂也好,总之是要弄得不说话呗,对不起,我实在提供不了。

家园 这个基坎那在布尔战争中的故事

我会细说,大约在年底年初的时候。不过可以提前透露一下,对他的评价不怎么样。

连带丘吉尔在布尔战争中凑热闹被抓然后又跑出来这一段,也会聊聊。

家园 按照俺滴推算,赵云在长坂坡时是40出头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bugs,这些bugs当然不是指的作者构思编织的情节与信史记载情节的不同之处,而是指这样几个方面:

1 引用信史资料时的明显笔误。比如有朋友发现,演义26回中提到的袁绍“令退军武阳”,应该是“令退军阳武”之笔误。

这是演义与信史之间的“非目的性”( 或曰“失误性”) 差异,属两大系统之间的差异。

2 作者由於不熟悉历史地理,因而造成所编织的情节的合理性经不起运用基本地理知识的分析。具体例子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一节中莫名其妙的迂回折返。

这是演义与地理知识系统之间的差异,也属两大系统之间的差异。

3 作者不经意间留下的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疏漏。具体例子如赵云的年龄问题。

这个则是演义自身前后叙述的差异,属演义系统内部差异。

本文的分析重点就是:演义中赵云的年龄问题;或者说,赵云在演义中的生卒年问题。

为方便下文分析,现特将演义中几个关键章回所对应的纪元年份列出,同时再列出一些相关人物在演义中的生卒年份及卒年年纪:

第07回-----东汉年号不详-----纪元191年 (赵云亮相!)

第41回-----东汉建安13年-----纪元208年 (长板救主!)

第52回-----东汉建安14年-----纪元209年 (赵云拒婚)

第71回-----东汉建安23年-----纪元218年 (汉水大捷!)

第84回-----蜀汉章武2年----- 纪元222年 (彝陵救主!)

第87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88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89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90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91回-----蜀汉建兴5年----- 纪元227年 (老将赵云)

第92回-----蜀汉建兴5年----- 纪元227年 (云杀五猛!)

第97回-----蜀汉建兴7年----- 纪元229年 (赵云病故)

刘备:161-223,终年63岁

关羽:162-219,终年58岁

黄忠:148-222,终年75岁,建安14年关黄对刀时已62岁

(注:这些都是根据演义中的叙述推算出来的,与信史记载可能存在差距。但因本文所依据的完全是演义资料,因此信史资料不计。)

许多朋友认为赵云年纪比刘备大,他们的依据是:(1) 92回中有“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 的文字,而且后来邓芝也有“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 的言语。既然赵云在225年都至少70岁了,那么他的生年应该不迟于158年;(2) 日本的三国游戏。

煮酒认为这个观点是有很大问题的。先说(2) 。日本的三国游戏中人物生卒年的信息来源不外两大系统:信史系统和演义系统。赵云的具体生卒年份史无可考,因此相信游戏只能参考演义系统。因此这个依据(2) 实际上是依据(1) 的一个翻版。只要驳倒了(1) ,那么(2) 就不攻自破了。

现在来分析(1) 。

不错,原文的确有“年登七十” 、“寿已七旬”的字样。但这是否足以支持“赵云至迟生于158年” 的判定呢?

煮酒以为是有问题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我们先假定赵云确实至迟生于158年,并且为简便起见我们干脆判定赵云的准确生年就是158年。依据这个假定条件,则赵云在那几个关键章回的年纪情况如下:

第07回------ 191年 (赵云亮相)------ 赵云34岁

第41回------ 208年 (长板救主)------ 赵云51岁

第52回------ 209年 (赵云拒婚)------ 赵云52岁

第71回------ 218年 (汉水大捷)------ 赵云61岁

第73回------ 219年 (羽论吾弟)------ 赵云62岁

第84回------ 222年 (彝陵救主)------ 赵云65岁

第87-90回-- 225年 (诸葛南征)------ 赵云68岁

第91回------ 227年 (老将赵云)------ 赵云70岁

第92回------ 227年 (云杀五猛)------ 赵云70岁

第97回------ 229年 (赵云病故)------ 赵云72岁

很显然,基於“赵云生于158年”这个假定条件,许多方面都于理难合,比如:

1古代小说里何曾有过34岁的“少年” ?

2 50岁对於大多数古人来说都接近迟暮之年了。赵云数度单骑出入万马军阵,斩将摩旗,连番死战,并最终保护幼主全身而退毫发无损,如果这种超乎人类青壮时期体能极限的传奇事迹真的是赵云在51岁的时候创造的,文中却对赵云的年纪与表现的极度反差不予任何评论,实在于理难合。

3 在赵范眼中,52岁的赵云是堂堂仪表,根本看不出任何迟暮衰颓,而完全是一派青壮气象,否则他也不会欲将自己正当妙龄、倾城绝色的寡嫂嫁于赵云;而49岁的刘备呢?从其对自己的评价 ---- 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 ---- 来看,显然已隐隐有迟暮之色。这与赵云雄壮而充满活力的外貌特征差别非常巨大,大到无法用个体衰老程度不同来解释!别忘记:刘备也是戎马倥惚半世的人物,长年骑马作战、逃生,没有一副强壮的体魄(尤其是腿、腰部力量) ,是不可能的。就算赵云的遗传基因再抗衰老,也不该比长年马上行军的刘备年轻那么多。又是一处于理难合。

4 按照演义,关黄对刀发生在建安14年,即纪元209年。当时黄忠约为62岁。(演义中说黄忠年近六旬,实际上已经过了,因此这其实也是一个小bug,只是非常轻微而已。) “62岁”(按推算)或“年近六旬”(书中原文)的黄忠已经被呼作“老将”,而汉水大捷中同样年逾六旬的赵云,文中却为何未称之为“老将” 呢?难道又是子龙强力抗衰老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使得61岁的子龙看上去只有40出头?实在于理难合呀!

5 第73回中,当费诗呈报关羽汉中王封五虎时,关羽有言曰:“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 按照通常的理解,关羽应较赵云年长。然而73回所对应的纪年是219年,於是我们发现,58岁的关羽居然比62岁的赵云年长并称之为“弟”,岂非怪事?又一处于理难合!

6 第84回中赵云孤军救主于彝陵时,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遇江东重将朱然一枪即挑落马下,令陆逊火急收军。如果赵云逞此神威之时已然是65岁高龄了,书中缘何之字不提?难道又是抗老基因?

7 第87到第90回中,赵云和魏延被诸葛拜为大将,领军南征。如果此时赵云真的已是68岁高龄,书中缘何无一语提及?

这四回书中,赵云被委以重任不下3次,被提及之处不下20次,却无一语提及其68岁高龄的问题!看官想想,有哪部古代小说曾如此“忽视” 一位暮年名将的年纪问题?

8 更要命的是:在第87回中当赵云、魏延对诸葛不予重用而抱怨时,诸葛有这么一句话:“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险,为蛮人所算,失其锐气耳。”

好一个“中年涉险” !看官可曾听说过68岁的“中年” ?而且就算子龙特别耐老,68岁时看上去还象50出头的人,可诸葛却不会不知子龙的真实年龄啊,他怎么可能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将视作“中年”呢?

最离奇的是:诸葛称赵云为“中年” 后仅隔两年,赵云一猛子变成了年登七旬的古稀老人!看来这赵云不仅有强力抗老基因,而且在68岁时还突然拥有了快速衰老的基因,以致于能在两年内从一个中年人一家伙衰老十几年!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接受“赵云生于158年” 的假定条件,就根本无法解释如此多的不合逻辑、不合常理之处。因此原假定条件无法成立!

那么赵云的生年究竟是何年呢?

煮酒以为,纵观演义全文,赵云生于168-170应该是一个合理的猜测。

基於这个假设条件,赵云出场时为22-24岁,虽然用“少年” 来形容略嫌牵强,但还是基本说得过去的。

赵云长板救主、桂阳拒婚时分别为39-41和40-42岁,正值壮年精猛,情节和人物表现方面完全合理。

赵云汉水大捷时是49-51岁,也无不合理之处。

赵云生于168-170,而关羽生于162年,因此关羽视之为“吾弟” 完全合理。

诸葛南征时赵云为56-58岁。如果按60岁才能被称作“老将” 的习惯,56-58岁的赵云被诸葛称作“中年” ,也不算离谱。当然,具体到这个环节上,如果赵云生于175年左右会显得更合理可信一些。但是由於后文赵云为先锋破西凉五猛时已完全是一个老将的形像,因此175年出生的猜测遭到否定,因为按照常理52岁尚难称老将 (张辽、徐晃55岁左右时出马也没被呼做老将,只是让人隐约感到有些英雄迟暮罢了)。

赵云生于168-170年这个假定条件,与前面所有的情节都吻合得很好或较好;唯一发生矛盾的就是92回里那个“年登七十” 和“寿已七旬”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两段话理解成“子龙已老” 的意思,那么这个矛盾就不是那么严重。至少,“赵云生于168-170” 这个假定条件所带来的矛盾,比“赵云生于158” 这个假定条件所带来的矛盾要轻微许多。因此该假设的合理性比之“赵云生于158”的假设具有明显优势。演义中应以赵云生于168-170年为宜。

家园 就等着橡树大大的布尔战争了

以前国内《巡航者》杂志上有一篇,写的不错

家园 您不是教主的马甲吧?抑或教主是您的马甲?

已将您和教主一样屏蔽,在此道一声“抱歉”!

家园 陈大将的野心不小!也据说,大军南下后他跟中央请兵:

给我一个军,去横扫东南亚!

家园 支持

是个好帖子

家园 送花支持

抛砖引玉也,至于谁是砖谁是玉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更多的事实和数据提了出来。兼听则明。

家园 英国人征用的军舰在战后是可以获得赔偿的

英国人征用的军舰在战后是可以获得赔偿的,前提是你自己必须站对位置,站到敌对阵营中,战败后自然什么都没有了。

以二战为例,英国在战争中也征集了一些中国商船,战后将轻型巡洋舰重庆号赔给了中国,本来还打算再租借给中国国民党海军几艘驱逐舰,后来因为发生重庆号事件而作罢。

其实历史上看英国对土耳其还是相当不错的,当年克里米亚战争英法可是心甘情愿的为土耳其当了一次志愿军,要不是英法的干预,土耳其早就被俄国灭掉了。

土耳其一战的时候要是踏踏实实的和协约国站在一起,不会在战后混得那么差。

家园 如果英国人打输了呢
家园 这么严肃认真、考证缜密的文章,居然还有沉宝。
家园 河里就需要这种讨论问题的方式,送花。
家园 土耳其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维持中立,获取交战方最大利益,等双方胜负已定的时候再决定加入胜利方。土耳其在二战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在1945年2月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才最后对德宣战。如果是这样即使英国打输了,土耳其的损失充其量是两艘根本不能用于实战的军舰,网上关于土耳其订购的阿金库特号战舰的信息已经很多了,您不妨去查一下,这比她后来所承受的损失要小很多。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直接加入协约国对德参战,土耳其和德国并不接壤,没有直接的战线,不会出现在法国领土上发生的恶战。也许开始几年会有几年难过的日子,但是熬过来之后,到了凡尔赛和约上,肯定有一块大蛋糕可分。

不知道土耳其最后一位苏丹穆罕默德六世在最后时刻是否还会记起当年父亲哈米德二世对他的教导

19世纪末,随着欧洲列强分化为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伊斯坦布尔宫廷里的各个派系也为土耳其的前途争吵不休。不过,哈米德二世始终坚持一个信条,并长期向马哈茂德兄弟灌输:“土耳其必须永远和英国站在一起,土耳其将尽一切可能乃至牺牲自身来维护对英国的信誉。”因为奥斯曼帝国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会合处,英国肯定愿意让一个软弱无能、乖乖听话的土耳其横踞在它通往印度的道路上。正是这种熏陶,使得马哈茂德兄弟在一战期间极力主张土耳其与协约国媾和。

外链出处

而土耳其实际的选择却是最差劲的一条,战后这个曾经横跨欧亚非的大国只能偏居一隅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