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李锅28》:打破老锅问到底?(一) -- 本嘉明
固始县给样本了。
这不是拿天下人当傻子,而是根本无视:
这是我们家的事,关你们什么闲事?
而且在现在的体制下,还没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没办法离开
宋儒以后,从表面上看,中国人的确缺乏进取,缺乏血性,妥协投降,精神上软弱无力。但中国人的精神核心是得到了加强的,或者说韧性得到强化。这体现在,汉唐虽然强盛,但后期免不了分崩离析和较长时间的混乱,给人一种一击而溃的感觉。而清朝的制度沿袭明朝,“外族”统治特色不十分明显,末期虽很衰弱,遭受内忧外患各方面全方位的打击,却毕竟没有分崩离析,改朝换代后还能缓过气来逐渐恢复。这一现象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强硬固然很爽,但容易折断,韧性好则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一件事情总是有两面的。如果有参禅的经验就比较容易理解,苦参的阶段是比较软弱的阶段,也是在熔铸灵魂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过,有个立脚处,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救人还不够但自救足矣。
然后说文革,文革中宣扬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等,仔细一看,就是儒家道德的较高要求,“狠斗私字一闪念”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所以林彪说毛是“假马列之名行孔孟之实”。文革破坏了一般道德比如“温良恭俭让”,而竖起了较高要求的道德,也树立了唯一的偶像。这是一个“万法归一”的过程,真正的平等自主还需要后面一个步骤“改革”。改革把万法归的那个一破除以后,人们才获得完全的自由、平等。
是文革和改革二者配合,才真正打倒孔家店的。这是一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过程。
自由平等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它需要修行,否则只能得到一个丛林社会的乱世。宋儒直到文革就是这一修行过程的第一步。再通过第二步改革来打扫前面的痕迹,于是得到自由平等。
参禅若停留在自由上,就是狂禅。自由平等本身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否则就没有道德底线了,社会就会走向崩溃。
自由平等应该隐含在社会契约里面。人们应该自由自主地依据自然规律形成社会契约,自觉地按规律办事,到那一天,人们可能猛然发现,原来《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狠斗私字一闪念”等,可以是我们自发的要求,而不是外人的强迫。
无论多好的制度,总有出问题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运行正常的时候, 运行部正常的时候怎么办,也必须要考虑。
吕后死的时候,外边的诸侯王起事,促成了吕家势力的铲除。 汉武帝集权于中央,用推恩令把诸侯国一分再分。等汉武帝死后几十年,地方没有任何对抗中央的力量了,这时候王莽出现了。王莽的理论听起来很动人,简直就象2000年前的社会主义。结果一个没有兵权,没打过仗的王莽,居然让西汉禅让了天下。这时候刘姓的诸侯王再也起不了事了,一个个封国是如此的小。
但王莽和平取得权利后的新朝之存在了15年, 这15年天下大乱,中国又是内战不断,最后刘秀重建东汉。
中国现在的一省基本都有一旦天下大乱自成体系的能力, 也就是对抗中央的能力。有能力真的就是坏处吗,中央英明决断的时候会觉得地方不听话。但谁又能保证中央就一直不出问题那。皇帝不倒行逆施的时候,谁愿意对抗中央那。秦始皇,隋炀帝时期都没有地方势力,结果滥用民力毫不节制,到最后不可收拾。 汉代有七国之乱(平定很快,地方有实力),王莽(地方没力量,天下大乱),东汉董卓进长安(各州刺史的地盘是决定力量,比如荆州刘表,有大约几个省的地盘力量),最后征战百年到3国。一直打到唐,结果出武则天在前,安禄山在后。宋倒是没大内乱,内部起义没少过, 外战基本没赢过。
而元之后的大乱都结束的快。永乐靖难(建文帝一登基就开始诛杀他的各个叔叔,也可算倒行逆施也),三藩之乱(类似安史之乱)。之后天下和平时期远多于以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当时肯定是原则了他们看来最有利于江山万代的制度, 包括地方行政区划。 但他们自己也无法保证自己之后的中央也是英明的。秦,隋是二世而亡,唐在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地方势力过小或过大,肯定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中央英明的时候很多,但你怎么能保证避免将来王莽,武则天,戈尔巴乔夫一定不出现?
另一方面,看美国的50个州,各州都有相当的自主权利,一个州既不太大,也不太小。(东部早期的州多,实际上抛去纽约周围那么多州,加上美国沙漠,大山地形少,美国一个州和中国一个省的土地规模相差不大)。
地方对中央有一定的对抗能力但又不能强,中央不倒行逆施的时候地方无法对抗,但中央出大问题的时候一个省(美国的州)则经过一段时间组织就能有相当的对抗力,但如果占着道德大义治高点的一方得到几省支持,再统一会很快。这应该是忽必烈,朱元璋,华盛顿,林肯等在血与火的实践里总结出来的比较好的组织形式。这些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的幕僚也是智力超群,最后选择这种形式,必然有它的道理。 汉武帝推恩是希望汉朝统治的长久,结果他死后(公元前87)只用了不到几十年(王莽生于公元前45)西汉就在内部没有起义,外部匈奴投降的情况下(呼韩截单于公元前54年向西汉投降,陈汤公元前36年在咸海边剿灭郅之单于,说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中国人口在公元2年达到6千万(直到明清才再次超过),在西汉一切都还处于近乎巅峰的状态时,王莽不流血的夺了汉的江山。最后天下大乱,近代则有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1991苏联解体。地方都变得没有力量了,那当中央出现王莽和戈尔巴乔夫的时候怎么办?
袁氏复辟,我华夏之奇才蔡锷将军凭一省之力振臂一呼,义军齐聚.若分为百州,上又倒行逆施,或又割土结欢,试想虽蔡锷将军复生代表零派发民愤,于"大理省"振臂一呼,只能是被西双版纳州和昆明省两省奴才派剿灭之.
一级行政区太小,和平时期虽无所谓好不好,一旦天下有事便失去主持大义的能力.
再者,小本以为省会必是强势,其实小本不知群内有几人能说出安徽的省会在哪里,又有几人知道福建的省会是福州而不是厦门.
突然想起“木乃伊”系列电影来了。
中国观众一般对“木乃伊3”的观感很烂,认为远不及木乃伊1,2。除了实际水平问题外,我们对故事背景和一些文化符号的固有认识,使观众很容易感觉到故事的荒腔走板,发现其编剧构思的不足。而木乃伊1,2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中国观众所不熟悉的,这时候,反而会故事所愉悦。而埃及观众估计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其荒谬之处(当然,也有失传的古埃及文化和流传至今的中华文化的区别)。
本大在“李锅系列”中,以大家不熟悉的领域和故事开张,获得一致好评,而在转入大家熟悉领域后,拍砖喊打日盛,我看还是本大功底有限,神秘性又不足的结果。
忘了具体数据。南宋时,有可能全国人口过1亿。
中央掌握军权,坐拥2万亿美元,再加上省级的任免权,哪里是各省可以抗衡的?所谓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不过是孩儿们在老爸面前争宠罢了。为此就要把各省拆成零碎,属於瞎胡闹。
据我工作所接触的某清水衙门,对中央那边同样职务的同志还是很佩服的,他们倒是更喜欢戏谑一下周围省的同职能部门的水平~
我看过一个资料,当时金国这边大概2500万左右人口, 南宋2000万以下。总数5千万以内。
中国人口再次突破6千万是明朝,那时候很多高产作物(如地瓜)传入中国。
而且,西汉的6千万只是编户民,当时处于西汉牢牢控制的西南云贵,西域,东北地区,包括岭南地区的大量少数民族部落肯定统计不进来。投降的匈奴部落也不会算。但当时汉军是绝对控制着从朝鲜半岛到中亚(比现在新疆应该还有西1-2千公里),从贝加尔湖到越南中部的广阔疆域,我瞎猜疆域内各种部落的非编户民人数应该也会达到1千万级别)
最讨厌所谓豪门的,不用太远,当地肯定不少。而支持豪门的除了黑白两道,普通老百姓恐怕不多。只要有决心,理由有都是,被忘了tg靠什么出身的。
不怕当婊子,但不能立牌坊,毕竟tg树的大义旗帜还在,一个党章名义上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