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大象的屁股终于动了一动 -- 晨枫
晨大介绍RX100。开始关注它这个系列的。它的头也是蔡司认证的。
我们过去录像拍得不多。主要是拍照片的。
买它的时候,也没有太注意旁边佳能的G7X,但是G7X的24-100还是很有吸引力的。Sony RX100 M1和M2的镜头都是24-100,M3变成24-70,稍微有点不厚道。因为我过去的佳能G11到140。不知道能不能适应。如果不行只能用数字zoom了。
LX-100的在24-75,也不大。
对于松下的关注不多。
dpreview对于它的review刚刚出来。评价85分,比其他两个也高。
从技术上LX-100最好。刚刚注意到他家的快门居然有T档。但是他也最贵(在加拿大卖到1099加元,而我的索尼买的deal是749加元),而且最大(因为老婆用,对于佳能G11嫌重)。但是LCD不能翻。稍微别扭的是,闪光灯要插上。虽然不大,但是出门旅游,还是个累赘。这些又和卡片机不符合。
chromatic aberration。
早期的松下相机,这种紫色CA非常明显;近期的可能改进了很多。但是上个月在dpreview/panasonic论坛里有几张松下在低光拍出来的几张照片,我还是看到一片紫光。可是坛子里其他人都是在叫好、赞美,让我都不自信了:是我绿色盲,还是他们紫色盲?
一般的镜头在低光下都容易会有紫色CA,而且用photoshop也可以去掉紫色光。只是松下的太过分了,无法忍受(intolerable)。
半年前陪领导去Bestbuy看相机,看见一个G16,颇有点老友重逢的感觉。俺哈G系列得有10年了,到头来也没买成,最后入了一个破单反当DC用。
然后一位明显是摄影爱好者的店员冲过来,告诉俺G系列绝版的消息。随后对着俺们两个小白侃了半个多小时,侃飞了俺的单反升级计划,侃得领导上了Sony微单的贼船…
一直不算标准的卡片机,个头虽然不大,但却很厚,镜头还突出一截,很难方便地塞进衣兜里。以前用过LX3/5/7,现在还剩下一台LX5。
LX走的是性能路线,尤其是当初LX3刚出的时候,第一台做到F2光圈的随身机,惊艳一片,据说卖到脱销,再考虑到它可怜的2.5倍光学变焦(仅相当24-60),这种成绩更难能可贵。佳能G系列和LX性能差不多,变焦范围更广,但也更大更厚更重,而且当初光圈也只到2.8,价钱还贵不少,显然更不适合普通家用。
G7X其实并非G系列的延续,更像S系列过来的,以前用过S110和S120,感觉都不错,小相机里相当出色的高感,非常灵活的操控,主要缺点是电池太不耐用,每次出去起码要带三块。
后果就是外观万年不变,性能蜗牛爬行,系统交互反人类,就像是工业革命后闭关锁国的晚清。
听说日本企业还特别喜欢捂技术,不是一股脑推出革命性成果,而是一点点改进玩什么细水长流,一个小改动可以拆开卖好几年。“技术的停滞”在日企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相机和手机简直像是处在不同的时空维度当中。
日本企业如果还是这个做派,那么他在手机领域和家电领域的溃败,会慢慢复制到其他行业。一旦原先积累的技术壁垒被攻破或者被绕过——比如安卓绕过塞班,智能机替代功能机——那几家日企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广告请了成龙么?
G系列过去是很不错,刚出来竞争对手不多。
但是G7以后不断缩水。
现在竞争对手多了,特别是索尼和松下都有新型,加上维单,佳能实在这个领域有点力不从心。现在佳能有G16,G1X1 M2,G7X在市场上。
无论佳能的M/M2,还是尼康的V/J,性能和成像都很一般。两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单反系统上,微单只是迫于形势意思一下,聊胜于无而已。
G1X成像尚可,它的命门在于对焦极慢,连早期数码相机都不如,显然佳能在反差对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说M2改善了一些。索尼也摸索了很久,直到NEX7和A6000,才勉强达到了上代M4/3的对焦水准。
Canon的微单够臭,怎么弄出这么个低能儿来?
Sony微单现在还在蹦达,但个人估计,整个微单市场在走下坡路。还是老问题:微单在便利性上没有达到DC的水平,但画质和操控上没有达到DSLR的水平,尤其现在各家都在推出像Canon SL1那样的小单反。
Sony微单的珠宝感很强,讨女生欢喜。买就买吧,这种东西的寿命不长,当它手机用,用个几年就该换了,到时候再看什么更合适吧,不必纠结。
不过这是给LP用的,她就要小巧,LX100这方面不如G7X和RX100。她还喜欢用长焦拉特写,这方面只有G7X还成了。电子取景器LP不用,我更讨厌这东西,还不如直接用背屏。
看dpreview上,G7X的画质有点问题。纸面上,G7X几乎理想,但实际上可能会失望。我的Mk1还能用,再等个一两年,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出来,那时再看吧。
以前常用的单反有三台,非佳即尼,无敌兔曾是主力机,换了微棱对焦屏配手动镜头很不错,老350D偶尔拍下日常生活,单位则用大块头D3。现在主力是两台松下微单,老一点的G3带带电子取景器,较新的GM1号称有史以来最小的大底可换镜头相机,成像也都不错,起码给旅行杂志供稿做跨页图没问题。
索尼的A7系列全幅微单用过很不错,单论成像甚至超过无敌兔,价格也平易近人,缺点是FE镜头群太单薄,总不能老靠转接来对付。
我觉得微单市场正向两极分化,一种是索尼A7系列,走准专业路线,强调成像好以及比全幅单反更好的便携性和性价比,一种是奥巴和松下倡导的M4/3,成像尚可、便携性更佳、价格便宜而且镜头群非常丰富,至于APS画幅的微单,有点儿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价格和便携性都不算好,镜头也少。
镜头和芯片到位了,成像一般都没有问题。我比较不满的是对焦和抓拍,从静止状态到快门启动,微单常有显著滞后,但单反就没有这个问题。我可以在发现目标到完成拍照在1秒甚至2/3秒内完成,但微单常常这段时间连LCD启动都勉强完成,不用说对焦、构图、按快门了。
电子取景器模仿光学的效果,但我很不喜欢,色彩、反应速度都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