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十三》老魏 -- 潘涌
这些都是真跟啊
分流,都是从下到上一条路,我说的练政治眼光是当时的思路。当然现在有很多发展思路,很多人走的是经济思路,而不走政治思路。我小时候想的是当“长”,后来是想当“经理”,现在的人是CEO,总的发展套路是没有太大变化。当然发展中首先要会保护自己,搞政治的我亲眼看到搭上性命,搞经济的我亲眼看到血本无归,有的命也没了,很多情况是健康没了。例子很多啊。我这个岁数,一般不会对人下结论,一旦下了结论,估计以后变化不会太大,因为是用了各种工具思考的。
你的两次回复中都没有谈到我谈的问题。也许是我表达方式太差了。
我并没在挑剔你所说的“捞”。人生活在社会中,总希望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什么方式去“捞”,这属于道德的范畴,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对你想“捞”一把的心情,我当然理解,也没觉得我有权利来指责或批评。
我所讨论的是:
一,在老魏身上下赌注,即使以当时的政治眼光,我也认为太不明智。别说老魏一个没多少文化的电工,就是当时既有经济实力,又有管理经验和上层关系的万润南,我都觉得他一旦离开中国,就失去了对中国的影响力。想在海外推翻TG,别说没门,窗户都没有。在老魏身上下注,纯粹是拿钱打水漂,连个响都听不见。
二,你在老魏身上下注,明显是个技术性错误。我再说一遍,我不是说你不该“捞”,而是说你“捞”的方式太离谱,太缘木求鱼。
三,犯这样的技术性错误,说明你当时政治眼光的幼稚。而我觉得有点可笑的是:你认识不到自己当时眼光的幼稚,反而以自己“经历过风风雨雨,知道该怎么捞,什么时间切入”而洋洋得意。所谓“该怎么捞”,最起码的要知道“从哪里捞”,对吧?如果在自家浴缸里捞鱼,能说“知道该怎么捞”吗?
具体地走棋,当然还要看。很多人,包括政治家,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手里做的大不一样。我实在想找个机会仔细描述一下,老魏到美国最初的情况,人们当时的表情,心里的真实想法,最初可以说是看多的多,看空的少,现在演变成看空的多,看多的少。实际上这些演变的看法也是在投机,没有改变人的基本性质。大家可以再提一些问题,然后再发新帖,可能要转到张爱玲上了。
六九年中央的帅级干部都疏散,叶帅可能是到过福建,当时的情况,地方干部地方军队谁把叶帅当回事。有一个军分区副司令不一样,他看好叶帅,对叶帅无微不至照顾,当时的样子可能有点像要跪下的程度。叶帅对他印象很深,主持军委后,把他调为海军副司令,大军区副职,这样越级提拔当时很少见。我父亲反复给我讲过这个故事,可能也在教育我,我只是暗暗记着,表面上好像并不在意。
当年投资一个中关村摆地摊的朋友给了我大笔援助,最近移民局通知我办绿卡,归根结底也是这位老兄当年最初的支持。但把朋友友情又写成这样,实在不近情理。
林彪搞一号命令,叶帅下放到湖南,300天后返回中央。下放江西的王震过来串门,湖南省军区的一些人对叶帅也颇有照顾。
到1969年,TG那些在官场打滚20年的省市级军政官员也都是人精了,啥时应该烧冷灶留余地找后路这种事门清…
那才叫不识时务
要能上台,母猪也上树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
老魏九七年才到美国。九七年的时候,“中国崩溃论”早已烟消云散,代之以“中国威胁论”了。到这个时候还幻想老魏能成“孙中山第二”,实在是太不识时务了。
什么事都是相对而言。对老魏,确实可以说那时“看多的多,看空的少”。但那时的“多”也只是相对于现在而言的“多”,相对于真正的“多”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啊。
我觉得,你作为老魏的发小,有近距离接触老魏的机会,也有机会看到围在老魏身边的各色人物,这才是导致你对老魏产生“看多”幻觉的主要原因。说句不客气的话,是你的功利心蒙住了你的双眼。其实,如果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话,即使在九七年也不难看出,老魏的政治前途真的只是“秋后的蚂蚱”而已。
对落难的故交施以援手,这本是一种美德,老潘却把它过多地引申到“投资”上了。这样下去,美德不再美了,投资也未必能有回报。这样活一辈子,岂不是太累?
,到处都粘满铜锈。不过张爱玲也说人生是一副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虱子。
我只是觉得,抱着这么强的功利心去“交朋友”,既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也难有真正的投资回报。大家都不是傻子,我要是觉得某人和我交朋友是为了某种“投资”,我是不会真把这样的人当朋友的,有利益也不愿与其分享。
对我来说,投资就是投资,交朋友就是交朋友。投资需要精明,交朋友需要诚心。如果是交朋友,就不期待任何回报。如果是投资,也就不期待任何友情。把二者混为一谈,十有八九的结果是两头落空。
我觉得你实际上也只是把老魏当成了投资对象,并未把他当朋友。那么他整天忙于他的皇帝大梦,不再理你这个发小,也就理所当然了。你俩本来就是在互相利用而已,那种“发小”的纯洁友情其实早已荡然无存。投资打了水漂,友谊也发霉变了味,这就是我想说的两头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