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大家都是过客《十三》老魏 -- 潘涌
担心把我的帖子封掉,因为我过去回复很多,在《军事纵横》《K57》《林彪军事文革》留言很多,但最后都给封掉,信息没有保存下来。因为写一些东西,都是经过反复思考的,是灵感,要是留不下来很可惜。
他拿你开涮呢,甭理他。
老潘请继续。
我看到有些河友貌似对我和其他一些河友的言行不满,不得不挤出个脑袋来表个态——这年头,西西河暗漩不少,不好混啊。
老潘的回忆和发帖,我作为“不安分”分子中的一个,内心其实是很欢迎的。不管怎样,这是老潘自己的真实的体会,是他对特定的历史和特定的人的看法。而且,不管怎样来说,老潘的写作,是真诚的。
但又另一方面,即便拿西西河比作一个茶馆,那茶馆听书的,怎么也得有个叫好和叫板的份儿;或者听得高兴,我激动之余评论一把,这也应当是合理,对不对?
一我等没有拆台子拆房梁轰人走人,二则我们也没有飞砖伤人。露天这么大个茶馆开在这,既然说得,也得容得人们评得。不然茶馆也别开了,几个密友开个小雅间,让别人看不到也评不着;您爷几个当然也可以自得其乐。
但既然开了写了,就得有开了写了的理,老潘您说是吧?
所以,您多担待;您写着,我们也看着。
把感觉写成文章了。我也要知道年轻一代在想什么,这样我好类比归纳,就像把老魏归纳到红军类,都是从网上得到的灵感。
从这句话的字面上理解,老潘所说的“也知道该怎么捞,什么时候切入”,指的似乎就是从老魏这里“切入”。说老实话,想从老魏这里“捞”和“切入”,实在不能算“知道”该怎么捞啊!
九一年我曾听过万润南的一次演讲。当时一听就知道他们这帮人没戏。老魏出狱更晚,TG早已度过89危机,海外民运的黄花菜都凉了。这时候还把他当“孙中山第二”,在他身上下赌注,也太没政治眼光了。
我常常在老潘文中看到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一方面给自己戴一顶高帽子,说自己某方面如何如何强,但举的例子却恰恰证明了自己在这方面挺弱,以至于有时候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在故意说反话。
难道你曾经是我,还是我曾经是你
URL=/article/2409273]几句话[/URL
我相信老潘很真诚地写这一系列文章,剖析心声,记录一下前半辈子。我不会对有年纪的河友多发议论,仅想说一句,老潘,你非常地糊涂。
花一朵
的就是假的。想想各个历史阶段,都是往上冲。考大学不想考是假的,考不上是真的。帝王之心是人民群众捧的,捧得早的人当然要捞得多一点,贡献大,得恩惠多。
下来,完成几个经典,非常了不起了。
原来这就是你所指的“什么时间切入”啊。
我想,这个道理恐怕一般中学生也懂吧,读读《三国演义》就够了,还需要“经过中国这么多年政治上的风风雨雨”?
你难道不知道三国里陈宫的悲剧?陈宫跟了吕布,因此在白门楼殒命。还有追随袁绍的田丰、沮授,下场如何?“捧得早”只是“得恩惠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捧对了人”。要是捧错了人,不但血本无归,搞不好连自己的性命都得搭上。
所以,我读你的文章一直觉得你在政治上其实相当幼稚,用江总的话讲: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然而你看不到自己政治上的幼稚,反而常在文中吹嘘自己的成熟和远见。如果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跑到你的小酒莊,在你面前摆出一副专家的样子,对各种酒品头论足,结论却错误百出,你看在眼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你难道不想想,你在文中对自己的吹嘘,看在别人眼里会是什么感觉?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自己不管知识阅历多么丰富,总会有人比我们更丰富。因此,像那种“经历过XXXX,知道YYYY”,等等类似的话,我从不敢写,因为我无法确认我知道的“YYYY”是正确的。如果这个“YYYY”是错误的,或者是幼稚的,那不是连“经历过XXXX”都白经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