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嫁给太监 -- 萨苏
据说在50年代中南海清淤工程的时候,还捞上来过1米多长的大鲤鱼呢,从系在鱼鳍上的金牌上看 还是明末放生的呢!那里几百年来没有外人能够进入,也没有什么厉害的天敌,所以什么神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似乎。。。算了!
古人说为友之道是直言不讳,我自觉还没有资格做萨兄的朋友,所以也就保留一下。萨兄一向明达,意会吧!
前两天邓公诞辰有人讨论6.4我以为有失忠厚,本想写个东西但终于没写,不想与人争论罢了。
今天因为是萨兄所以冒昧写了。。。如果不喜欢请直接告诉我,删了就是!我先向萨兄道歉!
提笔的时候,主要的着眼点是想写写夏大娘夫妇的情谊,一写出去就走了笔,收不住了,本来准备三五十个字交待过去的事情,一写就上千。不过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仔细一想,其实我和萨娘对曾姥姥去世的感受有着些许的不同。萨娘是纯粹悲伤,因为曾姥姥对她是半个母亲的感觉。而我心里难受片刻后又有些变化,觉得曾姥姥这样高寿之后无疾而终,应该是一种“喜丧”。用我的感受来说,我觉得让她安然而去是上帝对曾姥姥一生勤恳,善良待人的一种安慰 -- 如果人总是要走的话。
锦侯兄不必过虑,如您看前面的贴子,就会发现对老萨大伙儿最不用客气,还有唆使他人咬我尾巴的,当然,永不翻案,就是不改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
“你走吧,你走吧,你走吧。。。”
的那个么?
不知解放后这几十年有没有被破坏掉,最怕又发展群众去挖一通。
奇闻。
隆裕为了吴秃子吃慈禧的训,可谓极不值得,因为她本来和吴秃子没有任何干系。
吴秃子,名天心,年龄不详,天津卫人氏,因为早年过继给北京东皇庄康家,改姓康,匪号康八太爷,是光绪年间纵横京津两地的大盗。现在这个人不怎么有人知道了,当年提吴秃子或者康八太爷,可是天津卫小混混们的偶像啊,跟今天提刘德华或者发哥似的。
其实吴秃子是大盗,不能算完全的混混儿,因为天津卫的混混儿不讲究真本事,讲究的是血气之勇,强横斗狠,怎么个性格呢?有这样一件事也许可以说明一点。天津卫有个混混儿吃不上饭了,换别人你吃不上饭要饭不就结了?这位是混混阿,所以,吃不上饭,人家不但不要饭,还要开饭馆!
怎么开?这位就在街上转悠,看见一家大铺面生意兴隆,就走进去了。
走进去叫一碟子花生米,告诉人家这地方真不赖,我不走了。说完,左手往桌子上一放,右手抽出一口牛耳尖刀,当,把自己的左手钉桌子上了。
血流满地,神色不变。
周围的人大惊,散而复聚,接着就轰然叫好。
那边店里,账房先生赶紧就恭恭敬敬的端着一盘银子出来了,说,给大爷垫上,请大爷高高手。
混混说爷不用垫手,爷的手长这儿了。--- 这就是说今天你就搬家吧,没的说合。
人越聚越多,混混泰然自若,一只手捡花生米吃。
掌柜的就出来了,说给个脸,以后这张桌儿算是您的了 -- 你随时来,随便吃。
混混说:嘛,介地界儿本来就是我的,爷丫子也长这儿了。
掌柜的说:青天白日,太平世界,爷不能太欺负人了。
混混说:嘛青天白日,太平世界,我怎么没看见。
掌柜的一笑,说,那就给爷瞅瞅。
说着往椅子上一坐,袍襟撩开,呲拉,把裤腿撕了,露出细皮白肉来,一回手也拿过一口牛耳尖刀,在自己大腿上一刀一刀划起来,转眼间,就刻了四个大字 -- 天下太平。
鲜血淋漓,旁若无事。
那混混脸上变色,拔出刀来,也不包扎,扭头就走,敢情,碰上行里的祖宗了。。。
混混要的就是这个不要命的劲儿。
而吴秃子并非这一类纯靠血气的,他有很高的轻功术,武艺高强,善使双枪,枪法精准,清末做过不少大案,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凭本事作案,不属于混混,可精神层面上此人从不肯服软,天不怕地不怕,那,还是一个混混。解放以后吴秃子(康天心)的家属居然申请给他“革命烈士”称号,那就有点儿牵强了,此人劫富济贫是有的,但毫无政治头脑,就是一个大盗,要给他安上反抗满清暴政的革命者的头衔,吴秃子九泉之下也要转向。人民政府大概也作如是想,最终也没给他批准。
吴秃子康八太爷作案累累,但是他武艺高强讲义气,好交朋友,五房六司的捕快惧他武艺,敬他为人,一个吴秃子竟十几年逍遥法外,逮不着他。可是这位祖宗自作孽不可活,跟人打赌要当程咬金,居然去劫清朝官府的漕银。
漕银是什么?就是清朝财政部的收入,从南方运来,古称“皇杠”,那是劫得的么?就像现在,你当强盗也罢,居然把国务院发工资的运钞车给劫了,不是找死么?!
结果就是清朝捕快请出了武林名宿尚云祥师傅,没几天,尚老师带着捕快,把吴秃子堵在屋子里了。
尚老前辈的形意拳天下无双,一杆大枪威风八面,吴秃子知道不是他的对手,又觉得用手枪火器伤他不仗义,自己反正是个死,索性光明磊落把枪丢下,出来自首了。
自首了,刑部敬他是一条好汉,要砍脑袋是王法,没办法的,其他的也没难为八太爷。吴秃子答应了不越狱,就不铐不镣,关在牢里等着秋决,天天酒肉不缺,八大胡同还有三个妓女主动上门来陪八太爷,分文不取。吴秃子死了以后这三个妓女被称为八大胡同的“风尘三侠”,很是红火过一番。
这样,吴秃子八太爷的种种传奇,就传开了,一直传到隆裕皇后耳朵里。
怎么会传到隆裕皇后耳朵里呢?那是她手下太监对她讲的。
清宫的规矩后妃不可以随便出宫,但后妃也是人,是人就会寂寞,就会好奇,听戏当然不错,可是也不能天天唱阿。高级嫔妃身边的太监就还有一项任务,打听市井消息,回来给娘娘们讲了开心,有的太监还会说书,那就口才更好了。有些热闹事情,后妃们还会专门派了心腹太监去打探,倒不是为了干政,主要是想听新闻解闷儿。
瑾妃就曾经派夏大伯去过一些场面,其中经过夏大娘讲,我还记得的,是有一次朝廷开科考武举,夏大伯就被派去“采访”过,人家还给他一个座位。大清的武举是要真本事的,骑马射箭放枪不必说,有一条刀术就不是一般人能练的动,因为那大刀是关公使用的规格,重八十二斤,有规定的动作,举起来舞动如飞可不是玩的。早年我去山海关旅游,还见过这样的大刀,威风是威风,刀口跟擀面杖相仿,根本没刃,当时想死于关公手下的颜良文丑原来不是被劈死的,而是被砸死的!
来考武举的都有些功夫,水平虽然不一,大多都能把大刀耍起来。有意思的这次夏大伯见的一个举子比较个别。此人一套刀法舞动开来如同风车相仿,周围众人阵阵喝彩,老爷也频频点头。正在此时,规定动作练完了的这位武生,大概意犹未尽,忽然翻过大刀来又多使出一路刀法,如狂风扫叶,孔雀开屏,末了一个漂亮刀花,八十二斤大刀挽在背后作了收势,顾盼自雄。
采声四起。
这时候,夏大伯听见那考官说话了 --- 考官是唐山人,说话这个味儿的 --- “浩匡升,夏辉载?g吧。”
什么意思?
“好狂生,下回再来吧。”
好么,多练了刀法反而给找来麻烦了,给听回去了。
我们听了夏大娘讲这段故事,对那老爷的口音极感有趣,那几天满院子都彼此“浩匡升,夏辉载?g吧。”的乱讲,想来娘娘们听到此处,感到的新奇有趣和我们也是一样的吧。
如此说来,太监在宫里有点儿象今天的记者 -- 当然,如果听了这话您把李承鹏李大眼和太监联系起来,那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言归正传,小太监添油加醋的把八太爷威武义气,敢做敢为的传奇给隆裕一讲,那隆裕平时日子过的无趣得很,这等刺激的故事听得不禁神往,哎呀,这可是个奇男子阿,莫不是我大清的秦叔宝,尉迟恭?不行,这个吴秃子杀了可惜阿。。。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另外也有它合理的一面,武举将来都是当军官的,军队讲究服从命令,勇者过勇,怯者过怯都不是好的军官素质,规定动作完不成固然不好,加上一些,也暴露了不服从指挥的潜在苗头吧。
茄汁怎么回事?作浇汁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