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似乎河里对浙大海龟博士跳楼没有什么讨论啊 -- 夏亚
也就是清华水利系自己的版。
[URL=]http://www.newsmth.net/bbscon.php?bid=170&id=97652&ftype=3&num=203
[/URL]
这个版又不是天涯,不会有人敢在这个版面上冒充涂的同学发公关文章吧。
这年头,网上的东西,都怕了。
都是涂的同学系友,敢胡说的话会被拍的很惨的。
你除了从某些人那里得到一些转述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消息,又知道什么?
总比你在网上了解的更真实。你一相情愿地相信网上的东西,我也没办法,也没法跟你继续讨论下去。
老公倒霉的时候,一哭二闹三上吊,总觉得不甚厚道
方有错,这没问题。
但因为方有问题,涂家父母就不管自己儿子了?
就因为方有问题,浙大就可以收回口头许诺了?
前几天一个师兄在水木上说他第一个月扣完杂七杂八的钱之后到手工资594,他所在的学校还是盛传待遇很好的学校,也算是我们专业在北京目前能进的最好的学校
只能说,按正常人的思维,在北京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没有人会在一个月收入只有600元可供支配的地方安安心心做工作的(包吃包住的餐厅服务员还是800元呢)。。。无论是科研还是其他工作。。。
除非
1)有额外收入来源或者有可以等同于收入的期望;
2)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3)此人是神人。。。航天系统最惨的时候,也是神人辈出的。。。
他为了这个学校还放弃了南方某个月薪10k以上的学校。。。
不过看他女朋友开的车,他应该还是熬得起的
我的意思是那个科研单位不可能只发这么一点钱,毕竟不能指望那个单位的所有人都有一个开着好车的女友。。。
航天创造了一大批神人的同时,发现不提高待遇,就吸引不到人才再加入这个神人行列了。。。于是,
这么彪悍。。。
浙大有位年轻的海归博士跳楼死了,很不幸,悼念。
有几位朋友来信和我说起这问题,大谈国内的科研体制如何如何,说这位死者生前的工资如何如何低,据说只有2000元每月。当然这个工资不代表真实收入水平,我相信他起码在住房方面享受了相当的优惠。但我这里想说的是,我看不出这工资有什么不合理的。
一个人的工资很大程度是由他能为雇主带来多大价值决定的(劳动需求方)。你就算是发论文的机器,对雇主有什么用呢?系里科研排名上去了,能涨学费么?恐怕不能。能瓜分更多国家的科研基金么?很难,因为这基金分配规则很不同。国内高薪引进的海归,大多是成了名的人物,这些人本身就已经是资源,是成果,是成品。而不像年轻的博士,是生产成果的投入品,价值大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回去能做什么呢?一来教书,二来继续跟着有资源有钱的人做研究,成为他们团队的一员。但如果功能只是这样的话,给定中国目前的科研水平,海归和土鳖的功能有什么不同呢?对于雇主而言,几乎是可以完全替代的。那么,中国每年新生产的土鳖博士数目全球第一,超过五万人。而且,还有许多光干活不拿什么钱偶尔也可以带带课的无穷多的在读硕士和博士们,给定这么巨大的供给,想提高待遇,那是痴人说梦。
所以暂时撇开体制不谈,供需的力量决定你挣多少钱,中国如此,美国也是如此。
我是个大笨蛋,比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笨多了。我毕业要靠数学和统计学模型找工作,但我的数学水平不够给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提鞋。然而,我的期望工资会比他们中的大多数高,而且不止高一点,高很多。比如,如果我毕业回国去高校的话,如果给我的年薪少于20万(除了住房条件和研究启动资金以外),我根本不会考虑。这不是说我能力多高,我能力很差,但对经济学家的市场需求放在那里,我有更好的选择。(附注:厦门大学11月来美国招经济学博士的工资是30万,外加住房条件和研究启动资金。其他学校,调整过所在地的生活成本后,条件大致相同)
在美国,对比新毕业博士生的工资,经济学家的平均工资要比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的平均工资高至少40%,差两三万美元稀松平常。这里不止有需求更旺的因素,还有供给的因素。数学物理生物学新博士的真实工资,有十多年没涨过了,为啥?
这是我博士论文的课题。
本来二十几年前,美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日子是很好过的。拿数学家说吧,毕业不用读博士后,只有很精英的博士生才选博士后,多训练两年后,进入美国最顶尖的大学执教,那时博士后是很光荣的,是学术明星。
天有不测风云,中国改革开放了。1985年开始,大批中国人涌入美国数学系和统计系,于是90年代初期,数学家找工作开始困难,读博士后的比率翻了一翻,金光闪闪的博士后头衔大大贬值。美国数学家日子开始不太好过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苏联解体了。1990年后,涌入美国数学系和物理系的来自东欧中欧的神秘天才们数量增长了365%。于是到他们毕业的90年代中后期,数学系毕业生更加难找工作,读博士后的比率再翻一翻。两次事件之后,读博士后的人数从最初的大约10%到了90年代末的大约40%。
因为博士后的平均工资要低于非博士后40%左右,所以博士后的增多让这些理工科新晋博士们的工资水平一头栽落海底三千米处,再也没有反弹起来。
===========
道理很清楚,给定中国几乎无限量的本土博士和在读博士生,海归博士的近似替代品太多了,给你每月几千块,干不干?不干有的是别人干。海归博士的科研水平可能平均是要高一些,但给定中国目前的科研水平,那高出来的一点没有什么市场价值,换不成钱。
我在自己的twitter上最后说了两句话:
所以能力归能力,那属于你自己;钱归钱,那是市场力量。永远别埋怨怀才不遇,市场不需要的能力,自己留着自娱自乐吧。比如韩寒和冯唐的写做能力。
作为学经济学的,我根本不赞成中国大幅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在高科技上研发上大搞竞争。科研过程太费钱,我们玩儿不起,还有几亿农民穷得要死呢。在国际上购买或山寨别人的成果就好,省钱多了。别听那些科学家痛心疾首的,都觉得自己重要,其实也是利益集团,不知百姓柴米油盐。
别以为自己经济快速增长了30年就从农民变成书香门第了,要大搞精神生活自主研发玩儿高科技了。政府可以高歌猛进的烧钱玩儿,保不齐明天还想登月呢,提升自己形象嘛。但起码经济学家不应该凑这热闹,扎扎实实算算账,就解决就业问题而言,搞高科技研发远不如搞山寨版来的实惠。
引进海归?留他们在美国做研究去吧。要喝奶不用弄那么多荷兰奶牛在家里,太贵,费草料。本土奶牛,量大,草料也不讲究,挤出来的也不是三氯氰胺,先凑合喝吧,谁叫咱穷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