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由虎大的《一叶知秋》做的人口统计图表 -- 范进中举

共:💬103 🌺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没有仔细看我的帖子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 = A(t)LαKβμ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是亿元或万元,但必须与劳动力数的单位相对应,如劳动力用万人作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就用亿元作单位),α 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

实际上,美国现在的人口和中国比较,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与中国比较人口都是少的,但这个是因为人家基数当年少。事实上1500年地理大发现前,欧洲已经经历了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而从西方人口发展和扩张的历史看,是他们的人口、技术、资本不断扩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西方世界是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转移,背后就是霸权的转移,最后就是现在的领西方世界之首的美国。

具体到美国,美国从建国以后一直到现在,才即将面临人口的拐点。

具体的说就是,在工业革命前,因为历史上中国和印度比较发达,自然文明承载的人口就多,也就形成了人力资源丰富的状态,技术发展也是偏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技术,中国南方的水田的精耕细作就是这个特点的表现。欧洲历史上一直是缺乏人力的,所以在工业革命前,亚洲的人力丰富的国家还是比较牛叉的,工业革命后欧洲的技术偏好就是,机器替代人力,到了美国更加的缺乏人力,所以他们的技术就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的。技术发展一日千里,那个T大大的超过L ,于是我们落后了。

家园 【讨论】每个霸权的崛起扩张背后人口都是一个重要因素

英国从1500年后,从400万人扩张到全球英国人后裔高达2亿多人,扩张了50多倍。1500年,中国人口6000多万。到现在扩张了20多倍。

人口结构的年轻态,是不断产生创新的一个基础。

年轻人相对贫穷、思变有着迁移外地寻找机会的勇气,而年纪大的人相对积累较多,寻求突破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人口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以我们的人口结构,决定我们在2035年左右有着巨大的问题

家园 【讨论】技术进步与人口关系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当然是最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带来人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人口扩张,人口扩张带来总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年轻的人口总是有着更多的动荡与创新。

1500年来,欧洲霸权的历史,背后的赢家英国人就是从人口小国扩张到全球的。同时带来庞大的英语国家和背后的英语文化。

很多制度的创新不是英国人创造的,但是有着人口支撑的英国最终在利用多种因素后,达到了顶峰,然后把接力棒传给了对待移民更加宽容的表兄弟-美国。

19世纪下半叶 德国 美国的崛起,尤其是德国的崛起和他们的人口迅速增长是分不开的,迅速增长的人口,在合适的制度下,尤其是教育制度下,为人类贡献了大量的科学、哲学的新星。19世纪到20世纪的科学史可以说是德国人创造的。而对德裔犹太人、东欧裔犹太人的倾心接纳,无疑使得美国在20世纪的人力资源上获得极大提升。为美国20世纪的崛起奠定基础。

所以,人口因素、人口的结构是极为重要的,对于经济中长周期的影响是巨大的。

家园 【讨论】对,扩招放缓

以后是毛入学率的快速上升。到50%,呵呵,修正一下

绝对数量上,放缓,毛入学率上升。

没错
家园 官僚体制是求稳的,

所以危机是最好的借口,推动早就想推得改革

家园 怎么说呢,兄台你书看的不细啊

"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以数目字进行管理(黄仁宇)。这一点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就是统计数据是由中央权威钦定御批一个总数,向下分解,然后地区权威为了政绩再倒逼中央,反复较量几次定下来的。

小虎可以以职业声誉保证,中国的统计数据是不可信的。我们基本上不清楚中国有多少人口,多少人在工作,多少人在失业,他们的产出是多少,他们的工资是多少,他们幸福不幸福,他们认为谁应该是中国的领导人。"

家园 虎大的逻辑性强

虎大就是以逻辑性强著称的,你怎么可以说一个经济学家逻辑不强呢?你犯了基本判断的错误啊。真的,我说句直白点的话啊,你不要生气,我觉得你的精神是我很佩服的,但是你的论断是我非常漠视的,你读书时一定不是那种边玩边能把成绩搞好的人。也就是说,学东西比较死板.

我抱头跑开,躲砖头,闪!!!!!!!!!!!!!

家园 【讨论】表达错误啊

说逻辑性不强,是我表达失误。

虎大的东西,跳跃性很厉害,一叶知秋系列可是拖了两年才成,要最后等到所有看完,还要我们这样的经济学小白做功课才理解。

虎大在河里的文章很多是他多年的认识和深厚学术底子的有感而发,可能是他太牛了,跳跃性的思维变成他的文章,草蛇灰线。一般人看看就是一个趣味,虎大还是很幽默的。

我仔细看了他的文章,然后才有所感悟,呵呵花了半年时间补经济学的基础,才敢上来发言的。包涵包涵。

家园 看不到图啊

是这个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讨论】我之所以用招生人数,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的统计数字是问题很大。但是有了数字,尤其是连续的数字,自然可以印证我们自己的观察。比方说,小学生招生数字1997年开始大量下降,与中国人口出生统计1990年后的下降趋势相同。这就是互相印证的数据。数据基本是可信的。当然你要精确到人头,肯定不准。但是知道一个趋势是没有问题的。

我用教育系统的数字有几个原因。一、中国小学毛入学率98%,小学生的人数基本可以等同于未来中国社会的劳动力人数。

二、我们讨论的是变化的趋势,不是变化必然产生的点,除非你是上帝。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万能的政府没有办法改变的。你不能让石头蹦出人来是不是?

三、身边事实的印证,从98年后中国的教育系统就在各地做小学的合并,这个你再问问现在小学生多少人一个班,你小时候多少人一个班,一个年级几个班,就能知道这个小学生越来越少的趋势。

现在的小学生,我们那的一个年级4个班,一个班30-40人,我那时候一个班60人,一个年级6个班。

四、教育系统的统计数字还是基本可信的,虽然不是那么精确到人,也许误差个几个点,但是用于判断趋势是够了。

虎大说 的那是精确性。比方说 中国人口说13亿多可能误差个几千万,但是你不可能说我们有15亿人活着10亿人吧。

大的趋势判断是没问题的,毛估估吧

家园 人口能够成为优势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均资源占有量

人口能够成为优势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如果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某个阈值,人口很可能成为负担。高于这个阈值,人口资源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比较中国和印度,个人认为印度基本上卡在这个阈值附近,而中国目前略高于这个阈值。所以单纯地讨论人口规模和批评计划生育政策都是不对的。

家园 90年代国家没钱,就给政策

90年代国家各方面全面改革,养活大学这么多人吃饭是个问题,国家又没有钱,干脆给你们个扩招政策,自己赚钱去吧。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学校尝到了甜头乐不思蜀。

家园 【讨论】这个是正解

但是不同的文化特点和不同的技术特点需要的人均资源量是不同的。尤其是各种要素的占有量。

比如香港人、日本人的居住环境比美国人差太远的,但是并不妨碍人家卖天价。东方人就是习惯人口稠密。西方人尤其是北美历史上就是地广人稀的。

其实到欧洲、美国看看大片的荒地,按照中国人的观点,是大大可惜,按照人家观点,那是自然保护。

另外,欧洲人、美国人发展的技术就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就是机器化、另外大把砸银子玩的,为什么很多高科技中国人进去以后,搞明白了就特变的便宜,山寨的东西当白菜卖?就是高科技的东西原来的技术路线什么都整个是按照人家欧美那个来,就是高价,到中国人手上,掰开了,吃透了,发展成适合我们的技术,于是就白菜价还有利润,不是仅仅中国人工便宜,而是整个的产业链的综合因素。所以,很多东西人家为什么不去老挝、柬埔寨、即使印度人力也比我们便宜很多,因为我们的整个技术、整个产业链在支持,就是基于丰富的人力资源的技术,一下子把人家 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打趴掉。

家园 你说的这些和我说的似乎没有任何关系

不同国家民族的基线不同是肯定的,但你不能用基线不同否定阈值的存在。阈值和基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虽然在某些时候有关系,但大多数时候关系不大。由于基线的不同,所以阈值的绝对比较是不成立的,所以以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阈值和美国/印度的比不能说明问题,但把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阈值和中国的基线比,把印度的人均资源占有量阈值和印度的基线比,这是我文中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

就目前中国的发展状况来说,远不是北美那种人均资源极大丰富可以不管不顾的状况,而只是略高于基于中国的基线的阈值而已。就目前印度的状况,也应当理解其是在阈值附近挣扎的状况。

家园 能不能给个具体的阈值?

美国人均装机是3瓩,挪威是6瓩,中国是0.5瓩,那么在人均装机上这个阈值在哪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